一個人,在狀態好又很放鬆時,會不經意地放空,發獃;這和冥想是一回事嗎?

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一種啥狀態?


一個人,在狀態好又很放鬆時,會不經意地放空,發獃;這和冥想是一回事嗎?

冥想貌似是西方的術語,從字面去理解,就是泯滅思想的狀態,跟不經意地放空、發獃是不是很像?

放空自己,發獃的狀態如果深入,並且沒有一個所緣的專註點(專註點是培養定力的根本),就會進入所謂的「頑空」,頑空是安住於一種無思無想的境界中,在這個境界裡面沒有任何念頭與情緒的生起,同時對於外界的關注度減少,缺乏覺察力。隨著頑空境界的深入,甚至可以完全無視外界的干擾而打坐個幾天幾夜——事實上看似功夫厲害,不過跟睡覺沒有什麼區別。或者說頑空類似於無夢無想的睡眠狀態。

從好的一面去分析,發獃時的狀態其實很接近禪宗悟道後的狀態,不同處在於,禪宗悟後很明白『自己』在哪裡,神是凝聚的,卻又找不到一個確實的位置。而發獃、放空的狀態,雖然貌似沒有『我』的存在,但卻是迷糊的、神散的、非專註性的。

發獃、放空有點像禪宗流傳的『默照禪』中的默法,卻沒有靈照的存在,但這也是平常繁瑣生活之餘很好的休息,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下面的摘錄:

提供一種方法供大家參考:走路的時候,聽音樂的時候,看山水的時候,試著把自己固定一下:先不動形地走路聽音樂看山水,好比一個人在旁邊嘮嘮叨叨地對你講述很長的話題或者被迫在聽一個冗長的故事,這個時候可以把神勉強收到眼前像發獃時候的樣子,就這樣堅持幾天。之後再返觀。如果找到或者一下明白了:自己本來一直就生活在這種狀態裡面,只是心動的時候才用的,那就行了。

我那些話是非常認真的說給喜歡尋找真道的道友聽的,希望有心修鍊的道友體會一下,假如15天後有所感悟,就堅持下去,假如30天真的知道了,那平常就沉默,有事情應事情,無事情就在道裡面。

一旦明白以後,一切法門,就不再是問題了。

大家注意:外想不入,內想不出,不是說內裡面沒有念頭,外世界沒有動靜。而是事後已經想不起來,因為當時沒有在意。這叫:能屏眾緣,永除染著。也就是已經「於正念中」了。開始體會到的時候,很脆弱,所以開始明白的時候叫嬰兒----大家以後就知道以前常常談的要化去嬰兒,那個嬰兒有形有象,還在境界裡面走。這個才叫嬰兒。開始明白的時候,因為道力很弱,很容易被念頭拉走。道力漸漸加強的時候,念頭帶走,不會很久,自己自然又回來了。



在狀態好又很放鬆時,會不經意地放空,發獃 」需要題主補充一下,在這個放空發獃的時候,頭腦中是否還有思維運轉?

如果有,那就只是在發獃了。

如果沒有絲毫雜念,那似乎近於「定」(注意只是「近」於定),是一種「狀態」。

而「冥想」,就像@Sv CN 回答一樣,是一種修行方法。

這個是源於印度,是瑜伽中的一部分(一般人知道的都是磨練身體的部分,其實還需要配合呼吸,練到一定程度之後需要有老師引領才可以開始冥想)。後來傳入西方。在近代,很多西方人為了健康練習瑜伽,而被更多人熟知。後來又漸漸傳入國內的。


推薦閱讀:

經常腦袋裡什麼都不想,有什麼好處或壞處嗎?
內觀禪修。 十日內觀屬於宗教嗎?會把人洗腦嗎?可以了解參與嗎?
練習冥想真的可以提高專註力么?
何為冥想?如何冥想?

TAG:心理學 | 瑜伽 | 修行 | 冥想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