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調整|不要畏懼開坑,更不要害怕坑填不滿

我空閑的時候經常看b站王老菊先生的遊戲視頻,他的視頻為我的業餘生活增添了許多快樂。看過他視頻的小夥伴都知道,他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開坑狂魔,經常遊戲玩到一半,罵一聲「辣雞遊戲」,玩不下去了,下一期視頻就變成了另外一個遊戲。

我自己也是一個開坑狂魔,同時也是一個棄坑狂魔,我隱隱覺得,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某種通病。就拿知乎上的草稿來說,我有80多篇草稿沒有發出去,而且這些草稿很多都是我寫了比較久的。和這些草稿相比,我心中想做卻沒有變成文字的就更多了。經常會看到一些好的學習項目、學習方法,然後躍躍欲試,準備寫一個系列的文章,結果過一會就啞火了。

另一種思維|成長型思維

但是在整個過程,我的心態卻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什麼我一定要達到那個目標?我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要按照之前的想法行事?」當你想要達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的眼界就會被那個「執念」所包圍,然後什麼「成長型思維」、「保持更新」、「利用反饋調整目標」……統統全部忘掉。

成長型思維要求我們包容地、接受地看待所有的結果,以此來「保留革命果實」——如果你直接再也不想幹了,那麼還不如先將這個項目放一放,萬一以後有了新的思路了呢?結果顯示,真正實踐中去領悟一個道理會和從書中看時的心境非常不同——初看「成長型思維」的時候,你並沒有處在那個情境中,你是在一種十分安逸的情境中獲取知識的,但是實踐中,你的心情會很糟,你可能根本提取不到這個想法。

開坑的神經學解釋

「開坑」本身是一個複合物,裡面有許多成分。「嘗試」,本身並沒有錯,這是一切幸運和改變開始的地方;但是開坑的後果是坑填不滿,這帶來負面的反饋,這說明我們對自己建立了錯誤的估計,目前為止,這仍然算是一種是客觀的積極反饋;隨之而來的是「自我審判」,覺得自己的自制力、堅持力太差,更強的負面反饋,恐懼心理。

一旦大腦感受到恐懼,不管你到底其中有什麼好的成分或是壞的成分,統統徹底地否決掉。這種條件反射的建立事實上是非常不利於我們現代人的學習的——神經只會根據正負反饋去建立連接,卻將好的成分也一併判處了死刑。一旦你在一次嘗試中體驗到了非常不好的感覺,那麼大腦的神經就在瘋狂建立連接,使你下次避免這件事。而現在的你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成分都應該建立負連接的,這種理性上的調整會改變你的大腦下次在處理時的方式。

改變始於認識的轉變

第一層改變,是你在看到我的文章時候的改變,這時候概率已經發生了傾斜,改變已經有所萌動;第二層改變,是你在具體的環境中,真正提取到了我所說的知識,然後建立 solid(穩固的、有效的)神經連接,這時候改變才算真正地發生;第三層改變,是你在更多的情境中建立連接,你會發現具體情境的改變,的確會使舊有的認知發生微妙的變化,這和機器學習有點像,數據的不斷輸入會微調權重和模型。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開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是肯定的;不過我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目標的彈性,要對可能出現的不好結果保有更好的接受力。特別地,當一個項目失敗時,我不是完全失敗,我仍然收穫了經驗,不要否定全部,並且為將來的成長保留可能性。

現在的我更傾向於去完全包容地開啟一個坑,「我知道這個坑肯定填不滿,但是我就是喜歡開坑,我認為嘗試新的事物,不論其結果,都是有意義的人生的一部分。」以前的我會在乎別人對我的評價,認為「填不滿坑」可能會損害自己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憂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王老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更新:尋求「嘗試」與「持續堅持」的平衡

下面評論說得很好,嘗試與堅持之間是需要平衡的,嘗試得太多了就會感到很難深入。

但是這兩者並不是完全矛盾的,以我自己為例,嘗試,不必然是陣地的轉移,也可能是新的可能性的探索——雖然我一直在嘗試新的方法,但是我的主題都是唯一的,那就是與學習相關的方法。坑可以到處開,但是總的方向是不能經常改變的。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 ted 演講,講的是「無序」給我們思維帶來的幫助:對於特別複雜的問題,在一開始先不急著固定某個方法,以無序的方式進行探索,更可能無意間突破「成長的瓶頸」。保持嘗試的心態,並不是那個「二八原則」的「八」,而屬於帶來改變的「二」——當然,如果沒有積澱,改變也是很難發生和保留的。

推薦閱讀:

學會這5點,少交100萬智商稅。
自我實現的預言——為什麼你對對方的猜疑最終都得到證實了呢?
認知盈餘將為我們帶來什麼1of2
【認真想】靈魂在哪裡?

TAG:尝试 | 自我提升 | 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