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些傾力相助過的友人,漸成陌路

大恩如大仇,這是中國人於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闢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中外一也,放之四海皆準。

小恩小惠如家常便飯,你請我一頓,我請你一頓,施之者如沐春風,受之者吹面不寒,倒顯得觥籌之間一團和氣,而大恩則不然,施之者居高臨下,受之者心有戚戚,均知恩重如山報之不易,長久則成為雙方的負擔。

但凡朋友往來,誰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碼也要平等,誰願意見一個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受人大恩的感覺,大抵如此,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可是如果你暫時甚至永久都拿不出湧泉哪怕是滴水回報,則又當如何?只有無顏相對,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難報的壓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轉化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陰暗一點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遠消失,於是大恩即成大仇。

古之高風亮節之人,施恩不望報,常常舉家歸隱或遠遷,以免相見之尷尬,其實,這些暢曉世情的通達之輩,此舉名為避世、實乃避禍,深得大恩如大仇之三昧。

恩越多,越無法相處。大到報不了的恩就成了債。誰會和債主交朋友呢?

曾經的友好相處,在漫漫時間長河中,也漸漸亦真亦幻。

對於債主而言,由於朋友越來越遠,一直躲著自己。直至最終,便難以分辨腦中閃現的究竟是對於美好友情的記憶,還是幻影。

對於欠債人而言,曾經的朋友越來越模糊,取而代之的形象是——債主。美好的印象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避之不及甚至厭惡。

李汧公勉為開封尉, 鞫獄, 獄囚有意氣者, 感勉求生。

勉縱而逸之。 後數歲, 勉罷秩, 客遊河北, 偶見故囚。

故囚喜迎歸, 厚待之, 告其妻。

曰:「此活我者, 何以報德? 」

妻曰: 償縑千匹可乎? 」

曰:「未也。」

妻曰:「二千匹可乎? 」

亦曰:「未也。」

妻曰:「若此, 不如殺之。」

如果你一直在尋找神隊友,別忘了你是神隊友眼中的豬隊友。

如果你是神隊友,為自己著想,不要幫豬隊友太多。

註:圖片均來自網路。

【微信公眾號:沉水沉水】


推薦閱讀:

TAG:情感 | 心理学 | 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