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書單回顧║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作者:徐敏

八月,有點意思。

八月,有些故事。

「寶馬」離婚案霸屏互聯網,「女排精神」激勵人心。「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超越時空的見地一語中的。透過他人波瀾起伏的人生,我們總能審視自己的內心。這就是生活,遭遇低谷、觸底反彈,在演繹自己人生角色的同時,也成為他人站在橋上眺望的風景。

風景里的色彩,由不得我們自己。

每個人的人生哲學不盡相同,這個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林語堂認為,「人生不過如此」。在他看來,人生是用來享受的,享受大自然、享受小情趣。在大自然中,人類狂妄自大的病能夠得到治癒;在小情趣中,人類可以從喝茶、抽煙、看書等生活小事里得到安寧。

詳情見讀書隨筆《林語堂的人生哲學》

當然,在喧囂擴張、慾望膨脹的社會裡,安寧已成為一件奢侈品。外圍世界在擠壓著你,自身焦慮在恐嚇著你,如何實現突圍,盧梭在《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中給了我們答案。「當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再也不能從塵世中汲取滋養心靈的養料時,我應該學會用心靈自身來滋養心靈,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養料。」這是他跌宕一生的絕唱。

詳情見讀書隨筆《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養料》

如果斯蒂芬·茨威格能如盧梭那樣,他就不會和妻子在巴西里約附近的一個小鎮宅邸里雙雙服毒自殺。他痛恨希特勒,反對戰爭,對世界絕望,留給後人的絕唱不過是「而我,一個過於性急的人,先走了」的小紙條。我們無從得知,在他自盡前的「短暫時刻」,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著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中,得知人類歷史中某些具體的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短暫時刻」,因為「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生,就會決定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歷史進程」,就「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

詳情見讀書隨筆《人類歷史的「短暫時刻」》

是的,葉門十歲女孩諾珠經歷了她人生中最為驚心動魄的「短暫時刻」。在一個去買麵包的早晨,她按捺住了心中的恐懼,獨自一人踏進了迷宮似的法院大樓。她要離婚,她要起訴那個聞起來像野獸的男人。然而,在葉門,這是史無前例的。但是,從那時起,她決定學著說「不」,對男人的「權威」說「不」,對「童婚」的沿襲說「不」,對國家的「法例」說「不」。從此,她這個獨一無二的「不」,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激勵著更多深受其害的女孩去說「不」,更倒逼著當地婚姻條例做出修正。

詳情見讀書隨筆《一個女孩與一個國家的鬥爭》

十歲的諾珠成了世界上年齡最小的離婚女性。她經歷著我們不曾經歷、也不曾敢於設想的生活,就像一株打了激素的農作物一樣,在快速地成長,在拚命地伸手抓陽光。對此,我們不敢也不能對她說,「孩子,你慢慢來」。不過,龍應台的「人生三書」的第一部《孩子你慢慢來》,或許能在當下給我們帶來一些有關孩子教育的思考。儘管,這本書離我的期望值有些距離,但「我們三人圍在床上一起朗讀、講故事」的溫存時刻足以觸及人心。尤其,「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的勸誡,值得每個家長去深思。

詳情見讀書隨筆《我願意等上一輩子時間》

我想,對於「我們仨」,龍應台只不過是闡釋於理論,真正付諸於實際的是楊絳先生。誠如她所言,「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在這個學者家庭,處處洋溢著輕鬆、愜意、舒適的氣息,彼此為哥們,互相共讀書,「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在這種樸素情懷的映照下,我更願意走近楊絳,紀念楊絳,在聆聽她講述「我們仨」的過程中,讓心靈親歷一場滄桑,延伸一場滄桑。

詳情見讀書隨筆《我不曾親歷滄桑,但我願意聆聽》

畢竟,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島上書店》中的費克里那樣的人,人生陷入僵局、內心一無所獲,在某一時刻把自己圍成一座孤島。尤其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自認為彼此之間的距離大為縮短,可實際上距離卻更遙不可及,孤獨更深不可測。還好,有書為伴,有書為友。是的,「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費克里臨終前的話,是講我們聽的。

詳情見讀書隨筆《其實每個人仍是一座孤島》

今夜,距八月過去,不足半個時辰。

今夜,再次想起安妮寶貝的散文集《八月未央》,那就讓我們一起在飄搖不定的風雨中告別流浪。儘管她現更名為慶山,儘管據此改編的電影《八月未央》劇組爆出打人事件,但「時間和破碎的夢想,被埋葬在一起不停地發酵,無法停止。」

無法停止的,還有九月即將到達。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為你讀書(mtweinidushu)


推薦閱讀:

十月讀書筆記
書評《島上書店》:其實每個人仍是一座孤島
生命的未來讀書筆記-看一個學術大牛的成長之路

TAG:阅读 | 阅读分享 |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