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剛滿一歲的小孩子愛打人是為什麼?

家裡剛滿一歲的小男孩,常常在人多的時候見了人就打,不管是陌生人,還是最親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此貨還處於外星人無法溝通階段,怎麼跟他說他都不聽,也不知道他是開心才打人還是生氣才打人。


作者:DrKing科學家庭育兒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一個姐姐打弟弟的視頻網路熱傳,開頭大家都被「野蠻姐姐」震驚了,她竟「啪啪啪」拍哭了2歲的弟弟!

然而,後面說的話句句真理,這個姐姐長大後不一般!面對姐姐的排山倒海,弟弟徹底蔫了!

6歲姐姐教訓2歲弟弟:句句都是道理 - 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e03669n8uof.html

這三觀太正了,從小就阻止弟弟往熊孩子的方向生長,你小時候被醬紫教育過嗎?

網友看後紛紛表示:我的姐姐可能是假姐姐!

那如果寶寶愛打人,我們到底該怎麼引導呢?也要以牙還牙把寶寶打一頓嗎?

當孩子逐漸長大,不可避免的會進入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他會遇到更多的人,遇到不同的孩子。

也許孩子在家裡一直是中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照顧他的感受,甚至無論什麼都讓著她。

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當孩子在最初的社會化的過程中,在和其他的孩子互動中,就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

比如說,出現爭執被別的孩子打了,又或者自己的孩子把別人給打了。

假若,如果自己的孩子打別人的時候,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區分的是,孩子打人不一定是欺負人。

特別是對於一些較小的孩子來說,比如1-3歲這個區間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看起來是『打』的動作,很可能是其他情感需求的表達。

我們知道,嬰兒最初是通過嘴巴來認識世界的,直到嬰兒會吸手指的時候,嬰兒就發現了自己還有手,然後會慢慢的去學會控制自己的手的活動。

當嬰兒手部活動越來越熟練之後,嬰兒就會用手去探索外部的世界了。

他喜歡的玩具,他要用手抓來玩,他看到喜歡的東西,想要的時候,他就會用手去抓、去搶。

當他看到喜歡的人的時候,他也會用手去摸、去抓、去拍打。

我們經常看到一個畫面就是,兩位媽媽帶著各自的娃娃在一起聊天,孩子們就在地板上趴著一起玩,雖然聽不懂孩子的語言。但是,你知道,他們之間是有交流的。

忽然,畫風突變,一個寶寶開始只是摸摸另外一個寶寶的頭或者臉,然後開始用手去抓了。

兩位媽媽都很擔心,害怕自己的孩子被抓傷,被戳到眼睛;又害怕自己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孩子弄傷人。

於是,成年人就開始用自己的語言對孩子們說,要團結友好,不可以打人,接著把兩個孩子抱開了。

這其實也是我們成年人內心的投射,我們認為這樣的行為就是打人了,或是被別人欺負了。

寶寶心裡委屈,可是寶寶說不出口啊。

寶寶的確是說不出口。

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語言表達,他們很可能只是在對對方表達喜歡。

因為,小嬰兒從小就是從看著媽媽的臉,喝著奶而和媽媽互動的,當孩子發現另外一個孩子的臉的時候,他通常會覺得,這是和對方互動的機會。

另外,在更大一些的孩子,哪怕是已經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而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教給孩子去學會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比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想和這位小盆友一起玩?如果你想和他一起玩,你可以過去告訴他,如果我們用手拍打的話,別人覺得疼了,就會想跑遠了。」

還有一些攻擊性比較強的孩子,他們會持著自己年齡比較大,個頭比較大,而攻擊比較小的孩子。

這種情況在遊樂場經常可以見到,比如,大孩子會搶掉小孩子的玩具,或者排隊的時候把小點的孩子推在後面。

這些,可能會是比較輕微的情況,孩子在表達他的攻擊性。孩子通過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來找回自己的力量感。

也許,我們有時候看到自己的孩子很明顯的『欺負』了別人的孩子,我們會覺得尷尬,成年人往往會有理性的語言來批評孩子。

我曾經在一個遊樂場觀察到這樣的一幕。

一群孩子在滑滑梯,大點的孩子可能覺得排在前面的孩子動作太慢,就推了前面的孩子一下,前面的孩子哭了,大點的孩子的媽媽就開始批評他。

「你怎麼可以這樣,太沒有禮貌了。快和別人道歉。」

孩子沒有道歉,媽媽則對著另外一方說了幾句不好意思,雙方也沒有衝突。

只是大一點的孩子一臉不爽,後面繼續在玩的過程中,他依然會有意無意的再去推推那個更小的孩子。

為什麼呢?

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被媽媽理解,反而被媽媽教育了一番。

而這些批評教育,看起來又好像是對的,這個孩子可能會意識上認為自己是做得過份了,但情感上,他會覺得委屈了。

當孩子被這樣的批評教育之後,他可能不敢直接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於是,他會把一些攻擊轉向比他更小的孩子。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母親,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主動『攻擊』了別人的孩子,先對對方家長和孩子說抱歉。

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會在我們說抱歉的時候,他自己心裡就會開始去反思自己的行為。

第二,問問孩子為什麼推別人的緣由,若孩子不大願意或不好意思說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表述出來。

「你是覺得他走得慢,擋住你了是嗎?也許你可以試試換一個方式,比如:告訴孩子,他的一些想法和感覺沒有錯,但是表達方式可以更文明。

第三,告訴孩子,你為什麼要和對方道歉。

告訴孩子,因為你愛他,因為他也有可能會遇到比他更大的孩子對他做同樣的事情,我們要有勇氣去面對不文明的對待,更要有勇氣去面對自己做過的行為。

作為父母,並不是要教會孩子多有禮貌,而是要教給孩子,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其實不僅是保護別人,更是保護自己。有界限,才有更廣闊的世界。

作者: DrKing科學育兒王牌團隊成員 、心理諮詢師 吳在天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我是Dr.King,與百名育兒王牌專家一起

專註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親子關係處理


幼兒對自己動作的力量沒有自覺,他可能並不知道他這是「打人」,只是他用手接觸世界和他感興趣的人的一種方式。

我看過有本育兒書上說,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在陪他玩的時候拉住他的手,輕輕撫摸自己的臉,一邊摸一邊對他說:摸摸爸爸,摸摸媽媽。輕輕的摸,輕輕的……他慢慢就能理解和模仿了。

不妨試一試。


對於教育來說,0-3歲是一個可以分成很多階段的年齡段,而針對打人,不同的年齡階段打人的原因又不盡相同,既然問題是關於1歲的,那我就說說1歲的情況吧。

原因1:

為了儘快適應這個世界,孩子天生的模仿行為機制會模仿身邊所看到的一切行為,作為直線思考模式的他們,不會去區分打人行為的情感差異,通通理解為處理問題的方式。而且打人這個動作實際上我們不自主的表現還挺多的,例如「打情罵俏了,你懂的」

應對方法:

注意自己的言行,請用不容易產生誤解的方式表達你對老公老婆的愛意,謝謝

原因2:

自我肌肉控制未成熟、也就是不知道用多大的力度做相應的事情,加上大人看到這樣的情景,很容易脫口而出,「不要打人」,無形中就扣了一頂大帽子。

應對方法:

幫助寶寶用小手感受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時可以握著孩子的手,輕輕的摸自己的臉,讓ta感受,臉這個東西,打不得,要摸的。

原因3:

just for fun,什麼意思呢?ta打人的時候,你們總是會有很明顯的表情的吧,這個反應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個階段正是開始形成因果關係概念的重要階段,打人可以獲取你們擔憂的臉,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ta就繼續成就下去咯。

應對方法:

不要急,不要太激動,有耐心的告知與人相處正確的方式是什麼,而不是一味的告知不能做什麼。然後迅速轉移注意力,多展現你的愛心,不要總想著當下馬上讓ta明白什麼道理,因為你只會再挨一巴掌。

一般來說,1歲孩子打人都不太可能是因為孩子有暴力傾向,原因多半是生理髮育範圍的。

而且孩子任何一種行為都是一種綜合原因的結果,不是單純的某一件事情導致的,孩子的教育是農業,需要陽光,需要雨露,需要施肥,需要你讚美,然後慢慢的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


耐心地,語速緩慢地多次跟他說,這樣不對,不好...

慢慢地他就能聽懂,孩子很聰明的。


我估計他這時候不知道這是打人吧

可能會覺得這是他在表示友好

此時只需要。。。。按他的方式打他一次。。。。他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