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註定是一場匆忙收場的鬧劇?
在經歷了短暫的火爆之後,風口上的分答最終變成了不知如何回答。這不禁讓人開始懷疑分答產品到底有沒有含金量,能不能扛起知識變現的大旗?質疑並沒有錯,因為以國民老公王思聰為代表的話題人物的加入則讓分答從開始出現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靠營銷起家的標籤。
儘管分答從一開始就受到外界的質疑,並讓它的發展不被市場看好,但是最終分答還是拿到了融資。資本的看好讓人們對於知識變現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而話題人物本身對於用戶的吸引力則讓分答從一開始就積累的眾多用戶。這對於正處於資本寒冬的互聯網企業來講無疑是一件讓人眼羨的事情。
然而,資本的青睞並不能夠讓分答走得更遠,自身的困境和市場環境註定了分答必將會是一場匆忙收場的鬧劇。而在這一場狂歡背後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資本的趨利性和盲目性,恰恰忽略了分答的繁榮與沒落背後的一些必然。
分答註定只能算作是一場營銷事件
分答從一開始就被定性為一場與營銷有著密切關聯的事物。事物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真正能夠讓用戶感受到好壞的是這個事物本身所能帶給用戶的東西。試問,分答真正帶給用戶的是什麼呢?滿足用戶的痛點又在哪裡呢?分答能夠算做是一款互聯網產品嗎?分答未來的發展道路又在哪裡呢?這些問題的答案註定讓分答會成為一場草草收場的鬧劇。
所謂的話題人物並不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分答的出現與一場話題人物帶來的營銷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然而等到話題人物被消耗殆盡之後,用戶的痛點並未真正解決。按照分答的定位,它應該是一個以付費語音為主的另類的知識獲取渠道,用戶能夠通過它快速高效地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這必然需要極大的人才積累,形成所謂的專家庫,這樣用戶才能從這個專家庫里找到和自己的問題最契合的專家,並願意付費聽這個專家的語音解答。
然而,分答並沒有做到從這一點切入。為了獲取足夠多的用戶和關注,分答選擇了用話題人物作為切入點。儘管在開始時分答獲取了足夠多的關注。但是,隨著人們對這種模式獵奇心理的減弱,用戶的真正需求開始被激發,並試圖通過分答找到解決的出口。儘管分答滿足了一部分用戶的真正需求,但是從長遠來看,分答在解決用戶真正痛點的做法上並沒有太多創新。創新的瓶頸不斷出現讓分答缺少了出現在人們面前時的光彩奪目,「智慧的光環」慢慢消褪,最終變得黯然無光。
肇始於話題人物的分答最終在話題人物這裡遭遇到了困境。用戶的真正痛點難以用話題人物的存在得以解決最終讓分答並不能成為一款優秀的產品。所謂的話題人物儘管成為了一款產品的爆點,但是並未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所謂的問題過於「前衛」讓分答難逃問題審查的藩籬。
社交屬性的知識變現必然會遭遇困境。縱觀分答的整個生命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分答從一開始便和社交緊密聯繫在一起。社交與知識變現聯繫在一起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將社交與知識變現強制聯繫在一起就會產生問題。從微信、微博之類的社交軟體我們可以看出社交軟體的最大屬性就是用完即走,用戶的粘性並不是太大,產品對於用戶輸出內容的控制力同樣很弱。而知識變現相對於社交來講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知識的獲取與學習必然需要一個過程,而從社交來的知識必定是淺顯的,並不能夠形成連續性。
分答以社交為緣起的知識變現方式必然會引起用戶的體驗的不斷下降,最終會淪為一場只有所謂的噱頭而沒有實質性改變的「空頭支票」。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知識變現具有十分明顯的專業性,這種專業性的另一個表述就是封閉性和區域性。相對於較為開放的社交屬性來講,知識變現顯然並不能夠被分答所接納,用戶以社交進入,最終同樣會因為社交屬性與知識變現的衝突而選擇離開。社交化的分答必然會面臨知識變現的困境。
缺少持續的創新讓分答最終淪落凡間。毋庸置疑,分答的出現是一次創新,它讓我們在社交網路時代看到了一條知識變現的絕佳途徑,然而這條途徑不得不面對市場對其的不斷拷問。在一個知識獲取形式不斷豐富的時代,如果單純地將其附著在社交網路上,而不從其他方面進行創新,那麼,曇花一現的分答必然會淪落凡間。
作為一款以知識問答為主的產品,分答的出現的確顛覆了人們對於這類軟體的看法。然而,如果一款產品只是將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聚焦在營銷上,對於產品本身並不做任何改觀的話,那麼這款產品勢必會面臨守舊的風險。當這款產品與不斷需求創新的產品面臨同樣惡劣的市場環境時,分答面臨的困難無疑要嚴峻得多。因此,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中,缺少持續創新的分答最終難免會淪落凡間。
盲目切入,市場蛋糕過大,分答必然難以下咽。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以問答形式的知識獲取形式都是一塊碩大無比的蛋糕。而分答先從意見領袖切入只是走對了第一步。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分答顯然無法承受其重。單單以意見領袖的問答為例,分答所要打通的市場和環節就有很多,而如果盲目地開源,而不從用戶的精準性上節流,分答必然面臨用戶過多、過濫的風險。而等到營銷的勢頭一過,分答面臨偌大的市場必然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最終對整個市場將會失去控制,問題便會開始出現。
這便是市場定位不夠精準和細化造成的盲目入局的現象。如果我們單單將切入市場當做成功的話,顯然分答做到了。如果我們將深耕市場當做成功的話,顯然分答並沒有做到。
分答存在的這些問題和弊端造就了其在進入市場時的喧囂,同樣造就了其進入市場後的黯然離場。作為一個營銷事件來講,分答是成功的;作為一款產品來講,分答無疑是有待改進的。分答之下,我們看到了一場營銷的勝利,同樣的,我們也見證了一個產品的落敗。分答的興起與消彌讓我們對於未來的知識變現無疑多了更多的思考。
分答之下,知識變現還需繼續探索
無論在短短的時間內王思聰輕鬆賺到25萬是不是震撼到了你,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利用知識進行問答是可以變現的。作為知識變現的有益探索,分答豐富了我們對於知識變現的理解。儘管分答如今出現了問題,但是知識變現這條路子算是走對了。分答之下,我們對於知識變現的探索已經開始,對於未來我們或許需要更多地探索。
分答讓我們看到了知識變現的可能。知識變現本身的封閉性與互聯網的開放性之間始終都存在著某種悖論,分答在處理這種悖論上的創新性讓這種悖論變得可以避免。更重要的是分答讓我們看到了在廣大的互聯網用戶中蘊藏著的巨大消費能力以及他們對於稀缺知識的渴求。
以話題人物為發端的分答抓住了用戶對於明星的追捧和獵奇心理,從而產生了「明星+知識」的積聚式的增長效果。這種以話題人物或意見領袖為代表的知識變現邏輯無疑成為未來需求知識變現的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而利用這些人本身的粉絲實現知識的變現同樣起到了再次過濾粉絲的效果。對於未來知識變現的探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和借鑒意義。
另外,從一個產品的角度來講,分答的這種營銷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粉絲的增長,並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粉絲關注,對於產品的營銷推廣來講同樣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解決用戶來之後的問題是知識變現的關鍵。分答之所以會遭遇困境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並沒有解決用戶來之後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內容的審查監管、用戶的社群維護、用戶的自我管理等。吸引了用戶的關注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做好用戶來之後的問題才是知識變現的關鍵。
通過社群運營增強用戶之間的強聯繫並實現用戶的自我成長和運營,減少用戶的流失,並從用戶當中發掘產生於他們本身的知識和「粉絲領袖」,從而讓用戶能夠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實現社群的自我成長,最終達到了知識變現後再進行輸出的效果。
因此,解決用戶來之後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粉絲的自我成長,更加關係到知識變現能否持續獲得用戶好感,並不斷發掘出新的增長點,讓粉絲成長成為引爆知識變現的下一個增長點。
生也社交,死也社交。社交並非萬能鑰匙。基於社交的分答讓我們看到了社交的雙刃劍屬性,一味地依賴社交必然無法真正解決知識變現的問題,只有將社交與知識變現結合起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未來以知識變現為主的產品如果想要獲得更長久的發展,必須利用好社交這個利器,同樣要避免社交對於用戶體驗造成的不利影響,讓社交真正起到促進作用,避免社交的過度開放對知識問題審核造成的不利影響。
此外,分答之所以會出現現在的問題,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過度地依賴社交,過度依賴社交必然會削弱它作為一款知識獲取產品的作用,從而讓它最終淪為一款社交軟體,而等到他們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減弱之後,它本身所附著的東西——知識卻變成了它的軟肋,最終必然會走向沒落的結局。
資本並非萬能,同樣會對我們產生誤導。分答在上線24天便獲得25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元璟資本、紅杉資本、王思聰和羅輯思維,估值超1億美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獲得資本的關注讓我們對於這款基於付費語音問答軟體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然而,我們恰恰忽視了資本的盲目性和趨利性,資本投資並不能真正反映整個市場的真正狀態,更有可能扭曲市場的真實狀態。
在資本寒冬下,分答獲得資本青睞無疑讓很多人都為之一振。然而,難道分答真的具有如此強大的市場格局嗎?很顯然,分答並不能承擔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更加低估了市場監管和內容審核對於一個產品的影響。如果我們盲目地以獲得資本關注衡量一個產品的好壞,那麼,我們很有可能會被資本所誤導。
神奇百貨的淪落、papi醬的失色、90億美元估值的血檢公司Theranos的崩塌都在告訴我們資本的眼光並非萬能,一款產品的好壞必須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才能真正算得上一款好產品。如果一款產品盲目地討好資本,最後必將會被資本所累,更會被資本誤導,盲目收場的鬧劇最終將會變得不可避免。
如果一味地討好資本,一味地向資本靠攏,那麼你做出的產品必將是唯資本為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等到用戶流失之後,資本將會顯露出它的趨利性。唯資本為上的思路將會面臨挑戰,必將會為此付出代價。
無論最終分答成敗如何,我們都能從它身上獲得一些有益的借鑒。當付費語音問答成為一款產品呈現在你我面前的時候,無論從這款產品本身的創新性還是這款產品營銷的前衛性來講都讓我們眼前一亮。分答之下,我們對於現有產品的探索已經開始,縱使如今在走彎路,但總比停頓來得好些。
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對於用戶痛點的把控同樣趨於縱深化,當單純的產品衍生變得愈加困難,類似於分答模式的基於原有產品的創新變得充滿想像。資本的攪局縱然讓市場變得撲朔迷離,浪里淘金或許是檢驗一款產品的最佳手段。
推薦閱讀:
※付費閱讀漸成風氣,知識變現時代已經來臨?
※一遇到厲害人物,你就喜歡「封神」么
※按不下暫停鍵的知乎,和知識變現的前塵後路
TAG:知识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