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初期階段,公司內部溝通可能遇到的問題

產品初期(投入研發之前)如何打造產品初期框架,要不要做用戶調研,很多公司都會面臨這方面的問題或爭議。而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從多方面考慮,公司是否找准了商業定位?產品定位是否能支撐公司的商業定位?初期版本哪些功能可以上?哪些需要用戶反饋後迭代?可以上的功能和產品形態是否具有高容錯性、復用性?主要是開發會不會做無用功。

用戶調研需不需要做?什麼時間做?用戶調研和產品研發會不會有衝突?在沒有用戶場景的情況下,用戶參與感強不強?調研結果準確度高不高?......

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思考和衡量,不同行業背景有可能做法也會不一樣。下面梳理下自己在遇到這些問題時的一些想法做法,背景是興趣實踐社交。

問題梳理

(基本都是真實發生的一些問題討論)

產品定位是什麼?

這是在產品初期必須要做的事情,在這之前還有另一個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公司的商業定位,這兩個定位一定要明確化。

為什麼未做用戶調研,就開始研發設計?

試想一下即使在公司內部溝通,沒有線框圖效果圖的情況下溝通成本高不高,更何況是對用戶。用戶調研肯定會做,可以和產品研發並行,也可以等到產品上線之後。縱觀互聯網to c的產品,沒幾個說是在做了用戶調研之後才開始開發的,包括微信、滴滴、餓了么、美團等大廠公司。用戶調研,尤其是產品功能可行性方面,總得先搭一個場景出來,或是demo或是滿足用戶基本功能的產品,主要目的就是把用戶更快的代入場景。

為什麼會定100000的KPI?

KPI,算是結果導向的一種表現形式,定KPI的主要目的,在我看來不一定要你非得完成此指標,而是在有指標的前提下,給自己的目標明確化,有壓力,有動力,激發潛能,爭取能實現一個超預期。

產品迭代方案的核心不夠明確。

這屬於產品階段問題,迭代方案會出,但沒有辦法非常明確,這個階段稱之為應急預案比較貼切。產品從0到1階段,也就是迭代上線階段。在上線之後有了用戶數據、用戶反饋之後才會給出比較明確的迭代方案,不然一切都是空談。

與用戶的接觸很少,為什麼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了完整的產品的框架?

首先不是完整的產品架構,只算是基礎架構,基礎框架基於產品定位完全可以給出的。其次現有架構設計是綜合各方面考量的結果:1設計研發人員不能閑置,2產品功能上面容錯性、復用性高,不會做無用開發,3節奏感的把控,時間管理的考量。

還是那句話,用戶調研不是不做,但現在的優先順序不是很高,或者可以說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為用戶調研作準備,進行場景搭建。

------------------舉例-----------------------

初期版本長什麼樣子,不是很方便展示給大家,就拿知乎做案例做下分析。

可以先想一想知乎的定位是什麼?

知乎-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單獨按照官方給出slogan來講好像不是很精準,因為百度知道,其他的bbs論壇都可以這樣說。

回憶一下初期知乎的運營策略是什麼,稱之為「裙帶效應」應該算是貼切。

知乎的初期用戶主要以互聯網精英為主,起初施行的是邀請註冊機制,推廣(小推)形式說起來也簡單,通過各大社區、論壇、博客尋找有優質產出的用戶,向其發放邀請碼,後續也引入了李開復、雷軍為首的高知名度業界大咖陣容。經歷兩年多的時間沉澱優質內容,定性嚴謹的言論格調,直到2013年3月,才開始面向公眾開放註冊,如果以此時間節點作為分割線,知乎3年前用戶40萬而3年後是3000萬!對「厚積薄發」做了完美的詮釋!

回過頭來說下精準定位,嘗試做了總結,在官方的slogan後面加一句「打造圈子內的意見領袖」是不是感覺和其他的社區、bbs論壇就有了區分。

在基於這個產品的定位下,是不是能夠搭建出產品的基礎框架了?先回憶,還記得早期的知乎長啥樣不?(圖不是最早期的,因為我也沒有存檔)

首頁

菜單頁

這種產品形態就屬於知乎的基礎架構,主要頁面就兩個,一個首頁、一個抽屜菜單,評論回答,收藏,點贊都在子頁面,那時還沒有寫文章功能。基於產品定位,這樣的產品架構,能不能投入研發,當然能了,前提是你找到了精準的產品和商業定位。

------end---------


推薦閱讀:

TAG:知乎 | 产品设计 | 社交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