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你的年薪,使收益最大化?
處理你的年薪,使收益最大化,前提是不影響你的工作。
謝邀. 收益最大化這個前提太模糊了, 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分析.
簡單來說, 你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分析:
1. 20%左右的現金或貨幣基金等現金類資產
本來應該在投資計劃里說的, 但是我見過太多人忽略這部分, 覺得自己現在不缺錢, 肯定夠用, 就全投資了, 結果著急的時候套現造成巨大虧損, 08年-10年見了太多. 這部分就是應急的, 大部分投資, 包括定存都不是隨時可以贖回的, 因此, 為了避免出現急需用錢而套現造成的損失, 一部分現金是必需的.
2. 弄清自己的投資目標
比如說, 你的投資有沒有明確的目的, 比如3年後孩子上學, 1年後出國旅遊, 5年後買房, etc. 這是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基礎. 與投資目的相匹配的投資周期往往可以帶來較合理的收益水平.
3. 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對於虧損, 你能承受多少? 能承受多長時間? 理論上越年輕, 越不急著用錢風險承受能力越高, 反之則越低. 但很多人實際心理承受風險能力沒有理論那麼強, 那麼就有兩個選擇: 要麼降低自己投資的風險預期, 本來準備買股票, 那就買債券, 或者少買點股票; 要麼就靠紀律投資, 比如說投資完以後讓其他人把密碼改了, 說好不到期不許贖回. (別笑, 我自己就用過這方法, 為了強制改變自己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且真的管用了.)
4. 制訂投資計劃
以上都做好了, 再開始選擇具體的投資品種, 投資周期. 因為你年薪的多少, 決定了你可選投資品種的範圍, 你要是百萬級年薪, 那可以考慮信託; 十萬級, 銀行理財/公募(私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股票/債券; 十萬以下, 理財產品/基金定投
我個人不推薦90%的人自己進行投資, 無論是股票或期貨, 並不是風險不風險的問題, 試問你是否有能力和時間了解你所投資的東西. 如果你不能做到像了解你從事的專業一樣, 那麼無論什麼樣的牛市, 也絕對不要嘗試. 管得住自己是投資的重要準則.
我沒有給出具體的比例或產品, 因為一事一議, 每個人情況不同, 如果你決定投資了, 那麼請最低限度自己了解我上面所提出的幾點, 對你的錢要負責.
最後, 我想引用巴菲特老頭的名言: 投資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是不虧損, 第二是不虧損, 第三還是不虧損. 請謹記.這個其實很容易,用最基礎的效用理論就可以完全搞定。
因為是薪水,不能全部拿來投資,所以要考慮平日的消費以及其效用。基本花銷例如衣食住行皆有其價格與效用,中產花銷例如旅遊娛樂也有價格與效用,奢侈花銷也不外如是。剩下的錢拿去投資,有期望的回報率,再可根據期望的消費來估算其效用。
所以最大的問題是不是最大化收益,而是最大化效用。
講投資風險和期望收益基本理論的書實在太多,我就不浪費筆墨了。這裡主要講講我自己怎麼從效用的角度考慮日常花銷的。
比如,應該用五十萬買一輛寶馬賓士,還是拿二十萬買一輛豐田本田,餘下三十萬投資呢?
從期望效用的角度很容易做出決定。首先比較50萬的車和20萬的效用區別,加速度舒適度耐用度品牌認知度自我認知度等等。而投資也可以被看作是用風險去換效用。這些效用其實可以是被拆分開來,根據個人的情況分別定價的。比如車的舒適度對一個只要短途旅行的人都效用就遠遠低於經常開車遠行的人。車的品牌認知的效用對於一個經常交際、需要樹立個人信譽的人來說就要比對一個技術宅高得多。30萬的簡單投資在中國年收益6-8%,也就是1.8到2.4萬,這個回報對於一個年薪10萬的小工薪族和一個年薪50萬的高級經理的效用也有很大的區別。
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對每一項花銷進行效用估計,然後全盤優化,這樣的策略是實現收益最大化的不二法寶。
來值乎問我問題所有投資產業都是以投資自己為前提的。比如說你要學習投資股票,你至少得先看完那些教你怎麼投資的書,然後一份份分析上市公司年報,然後鎖定投資目標,開始拿少量的錢試水,累積夠經驗之後才開始大規模地炒。這年頭,每個行業的市場都成熟飽和了,就算有新興行業出爐,也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變得飽和。一個普通人想要在某個行業里長期賺到錢,就得有相應的知識水平。迷信權威機構的理財產品是沒用的,你看購買渣打銀行理財產品的用戶們虧得多慘?其實買大銀行理財產品的人,虧的比賺的多。
確實有一些相對安全而且不需要專業知識的投資,但是利息往往高不到哪去,國庫券的年收益不到百分之三,餘額寶也不過百分之六,而且餘額寶最近還被封殺了。
你投資的項目最好還能跟你自己的優勢、興趣相關,讓你更有做的動力,也讓你收穫更多的愉悅感。不過這個不是最重要的,畢竟投資成功的好處就是賺到錢,錢是所有人的動力和興趣。比如說我一個朋友在一個全封閉高中外面租房子住,知道寄宿生對學校食堂普遍不滿,於是買通幾個走讀生,於是自己在家做盒飯,買通幾個走讀生幫他帶飯進學校,用微信接受訂單,他按比例給那幾個走讀生傭金……現在每個月也能賺兩萬多。發現市場需求,然後想一個能讓自己獲利的辦法來滿足需求,有時候投資就這麼簡單找個男朋友,房租省了,最好還是住在公司附近的,地鐵費也省了。
周末沒事就別出門,節約開銷。最好一覺睡到下午4點,一天只需要吃一餐。
少上淘寶,把網銀註銷掉,想買東西也付不了款。
能喝白開水 絕不喝飲料,能在家看槍版決不去電影院。
成龍大哥說得好,小便一節紙,大便2節紙,世界上的樹在拚命減少了,請節約用紙。
平時能吃泡麵吃泡麵,實在吃不下就買個熱乾麵吧。哎。日子難過。大家加油。
能堅持一年下來,絕對絕對絕對比炒股基金「賺」的錢多,並且0風險,祝身體健康。
如果是適合大多數人的,不用太花時間研究和動腦的理財方法:算一下一年大概準備花多少錢(包括日常開支,一年想要買的大額東西,旅行等),換成12個月,平均每月大概需要有多少錢可以用來花(假設為X元),然後每個月收到工資,轉X元到一個專門用來花的賬戶(可以是虛擬的賬戶,主要是知道這部分累計了多少錢),剩餘的工資,全部用來投資!
投資標的:指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指數基金投資期限是長期(接近永久)!指數基金可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並且費用相對主動性基金便宜,這是普通人能獲取的最大收益。
我用自己寫的一個iOS app「財禪」來幫助自己這樣理財。這個問題其實是應該分情況討論的。
年薪5萬和50萬的方法肯定不同。25歲和45歲的人處理方法肯定也不同。性格保守和膽子大的肯定更不一樣。最大化和最安全之間肯定需要一個平衡點,不同類型的人,對於這個點的認知是不同的。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應該是引入思路然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拋個磚,希望看到大牛的答案。收益最大化,我是否可以稍有偏頗的理解為題主其實渴望致富?對於大多數年輕人別琢磨怎麼處理年薪了,年薪10w,收益差個2%3%,2.3千塊而已。基數太低,何必呢。去創業吧,努力讓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圈裡出類拔萃的那一小撮人,做自己最熟悉擅長的領域,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即使看起來非常的賺錢。窮爸爸富爸爸系列圖書非常好的啟蒙讀物。大學會計專業類課本也不錯。
年薪四位數以下可直接"處理"掉
月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只剩下52%,房租,水電,通訊,吃飯,基本沒有剩餘了,所以就把五險一金當儲蓄了.....
四三二一百分法
四成定期,現在年終不吸儲,找只貨基放放,已買房無貸款短期沒有裝修買車辦酒花大錢的,發國債時丟進去,三年五年期任選~
三成消費,吃穿玩美容旅遊學二語投資自己~
兩成送禮,人情往來,開年紅包~
一成投機,陸金所、股票、指數基金隨便扔,借錢給朋友,總之沒了不心疼,賺了有驚喜。
40%+30%+20%+10%=100%,收工。除去日常開支部分,應該把剩餘的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投資於套現周期半年以上但風險低的方面如定期,公積金也算這部分;三分之一投資於套現周期少於半年但大於一個月的,如各類短期理財產品;三分之一放在可隨時提現的活期賬戶,現在當然應該用餘額寶呵呵
如果年薪不到6位數,用來投資自己。如果年薪超過6位數,還沒有女朋友的話,可以考慮上面大大的回答。
今天晚上剛好在想這個問題。有許多種金融工具可以選擇,我列了六種,包括直接投資股票,基金,定期存款,外匯,保險,彩票。根據不同人的風險偏好可以在其中分著進行不同權重的投資,再考慮一下流動性偏好~
刨去生活費和必要的流動資金。利用剩餘的錢搞投資,尤其是那些穩準的行業,這個要在自己的風險控制之內。再就是找准下一步有發展的行業,進行雄心創業:先從小干起。
我覺得如果手裡的錢不多,怎麼理財也沒用,有句話叫錢不是攢出來的,是賺出來的,但是卻不知對於工薪階層,錢如果不攢,就真的一點都沒有了
學會理財,現在很多理財平台,我們658就是其中一個,沒錢也可以理財,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辦張信用卡理財這個點子就不錯
╮(╯▽╰)╭ 對於每月到賬戶後的工資60%給女王,17.3%放入基金,餘下沒幾毛錢了。。。還收益最大化。。。
PS,年薪的年終獎部分,基本也上上繳。。。Do you wanna a 10mm ex wife?
現在開始每個月收入的20%投資黃金,20%留著日常使用,剩下的進餘額寶這種貨幣基金。當餘額寶的錢夠買理財時,取出買一個時間1-3個月的理財。如果覺得時間不是問題,就在每次黃金大跌後,把餘額寶的錢買黃金。哈哈。
別找男朋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