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火》:年輕藝術家的自由創作

如果你問我廣州有什麼極具特色的獨立雜誌,我必定向你推薦《馮火》。

2013年,正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就讀的馮偉敬迷上了網路小說,希望為自己寫的東西建立一個發表的平台,於是乎,一本以馮偉敬創作的網路小說《藝術王》為主打內容的流行讀物就此誕生了。命名「馮火」,只因當時馮偉敬覺得這個名字非常棒,若日後有了孩子,大概也會以此起名。《馮火》就是那麼一本個人化的產物,它沒有明確的定位,每期內容均不設主題,僅由各個連載的欄目組成,至於連載的內容,亦由身為主編的馮偉敬一人把控。印製、分銷及拉廣告等工作則由馮偉敬的室友朱建林分擔。逢每月21日上市,《馮火》是一本名副其實的月刊,32開,騎馬釘裝訂,因每期數量太少(僅100冊左右)無法上機印刷,所以一直採用著手工印刷裝訂的方式。

《馮火》的內容主要以繪本和文字為主,創作者大多和馮偉敬一樣,擁有美術學院的教育背景,其中不乏受到藝術圈廣泛關注的藝術家,譬如前12期的封面藝術家宋拓、現正連載中的徐坦等。在馮偉敬的構想中,《馮火》應是一本人見人愛的通俗讀本,他曾在他的專欄《開口夢》中表達過自己對《馮火》的期待,希望「《馮火》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雜誌,沒有之一」。事實上,但凡看的人都知道,《馮火》從未照顧過讀者的胃口,向來以創作者們單向的個人表達為主。劉茵的封面創作以少女心為主題,畫面人物常帶著初戀的感覺;馮瀚婷的「衝出菜市場」欄目由多個關於蔬果的小故事組成,以手稿的形式呈現;陳拍岸的「迅速史」則始終用一種較真的態度堅持著對日常的戲虐。

2014年7月,《我叫阿史》系列漫畫開始在《馮火》連載,並迅速成為了《馮火》最具人氣的欄目之一。《我叫阿史》人物造型以馮偉敬和朱建林的好友史毅傑以及三人的老師黃小鵬為原型,情節由馮/朱/史三人商議敲定,再由朱建林繪畫完成,內容多以藝術圈現狀為觀察點,揶揄諷刺中亦帶有自嘲的意味。譬如,面對展覽上介紹自己作品的採訪要求,阿史放棄了語言的闡述,選擇把作品放在頭上,即便是一座大型雕塑;當被問及藝術與日常的關係時,阿史一言不發,內心則模擬著把提問者暴打一頓的情景……各中境況都是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常常會遇到的。

「我叫阿史」同名展覽於2015年3月在OCAT當代藝術中心西安館展出,參展藝術家即馮偉敬、史毅傑、朱建林三人,漫畫《我叫阿史》由此走向了真人化,成為了一個藝術項目。事實上,歸因於主創的藝術家身份,《馮火》的作品性一直是一個被討論的話題。策展人吳健儒認為「《馮火》像是某種藝術家書的實驗產品。」《藝術界》雜誌則評論道:「對於身兼編輯和撰稿人身份的藝術家們來說,文字也是當代藝術創作工具中的一種,無異於對視覺材料的使用,但更加強調的是思維方式而非形技法。」「《馮火月刊》也許是藝術家異想天開地『開創歷史』的方法,在自我建制框架之下,單向的表達和傳播成為了作者與讀者的共謀,藝術家和他們的讀者們都將獲得即時的快感。」即便馮偉敬堅持聲稱《馮火》是一本流行刊物,但其創作視野及發行渠道的局限性卻註定了《馮火》無法成為主流的事實。然而也正是這種無厘頭的生活剪影、天馬行空的創作演繹、充滿手工質感的裝楨設計,匯聚成了《馮火》獨一無二的趣味性,彰顯了「不希望被歸類」的自由與隨性。

不知不覺,《馮火》已經滿三歲了!自2013年創辦至今,每月一期從未間斷。這對獨立雜誌來說並不容易。畢竟《馮火》只賣一塊錢,實際上每一期都要貼錢做。要問原因?馮偉敬的回答卻很簡單:「因為我很討厭做事做到一半突然沒了,我覺得這樣很垃圾。」


推薦閱讀:

TAG:杂志 | 独立杂志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