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機64合1大回顧(25):Nuts & Milk 愛的小屋
雖然沒有趕上七夕節的趟兒,但長鼻君還是決定在夏天過去前虐一下單身狗,這次來說說《愛的小屋》。在FC的歷史中,《愛的小屋》是一個里程碑。從這款遊戲的誕生到面市都無不體現出Hudson獨樹一幟的行事風格。
戶口調查
中文名:愛的小屋
英文名:Nuts & Milk
日文名:ナッツ&ミルク(英文名轉寫)
父母:Hudson
出生日:1984年7月28日
其他住所:MSX、X1、PC
小時候覺得《愛的小屋》特別幼稚,畫面清新明亮,人物造型可愛,連主角摔下來的動作都顯得那麼卡哇伊。但長鼻君畢竟是男孩紙,還是喜歡打打殺殺,對這款遊戲反而玩得不夠多。不知道女性玩家會不會對它情有獨鍾。
什麼!花生對牛奶沒有愛
《愛的小屋》這個盜版商起的名字實在是遺毒甚廣,禍害無窮。總不能因為看到遊戲里有一間房子,還會出現一圈愛心,就無視原作標題,把《愛的小屋》當中文名吧。所以這裡一定要給這款遊戲正一下名,它叫《花生與牛奶》。順便提一句,還沒見過誰叫《堅果與牛奶》的。
說到花生與牛奶,就想到「?硬擼愛的味道?」,是受《愛的小屋》影響么?相信有不少玩家長大後,學習了英語,也找到了遊戲原版,意識到《愛的小屋》這種叫法的荒謬,開始慢慢接受《花生與牛奶》這種叫法,有時候還能上論壇嘲笑一下其他網友。但受到盜版商的荼毒,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跟《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標題里的「花生」和「牛奶」,一個是男主角,一個是女主角,二人共築「愛的小屋」(又繞回去了)。
但凡有這種想法的人,高考英語成績一定好不了。再仔細看看標題,Nuts用的事複數形式。也就是說男主角牛奶一人,與好幾位花生一起……
Pia!想哪兒去了!
這個花生根本就不是女主角的名字。人家女主的正式名字是酸奶。大家都是乳製品,只不過雌性比較愛吃醋,發酵成了酸奶,這樣才跟牛奶配得上嘛
打得好就能滾床單那麼花生是誰?看到滿屏亂跑想要追殺男主角的敵人嗎?他就是花生,而且還不止一個,因此用的是複數。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人物的樣子和名字一點都不像,難怪沒有說明書的中國玩家會搞錯。
這下弄明白了吧,這個遊戲的標題,其實象徵著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跟「愛情」根本沾不上邊。如果把「西門慶與武大郎」叫做《愛的湯劑》、「宋喆與王寶強」叫《愛的擁抱》……仔細想想,真是可怕極了。
「大郎,把葯喝了。」——《愛的供養》工匠精神的精髓
拜某位曲藝界大腕所賜,幾年前單口相聲彙報演出上的一句「工匠精神」,讓國人重新認識了日本製造業。以至於搞IT的老闆們都喜歡把「工匠精神」掛在嘴邊,流行到快成罵人的詞了。現在以Hudson的《愛的小屋》為例,領略一下什麼叫昭和時代的「工匠精神」。
先來看看遊戲最重要的核心玩法。《愛的小屋》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玩家需要控制主角吃掉地圖中所有的水果,之後地圖最上方會出現出口,主角到達出口就可通過本關。在此期間,會有敵人追擊敵人,被其碰到即損失生命重新開始關卡。主角可以通過移動、攀爬繩索來躲避敵人的追擊。
好了,這就是《愛的小屋》的玩法,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還想不起來的話,請把上一段中的水果替換成金子再讀一遍。發現沒,這分明就是個不能挖坑的《淘金者》嘛。
那再接下去看,《淘金者》的遊戲模式分為單人、雙人、編輯器三種模式,《愛的小屋》分為單人(A/B)、雙人(A/B)、編輯器三種模式。不算換湯不換藥的AB模式,兩者又都一樣。單人和雙人模式那時遊戲都有,問題出在編輯器模式。之前在紅白機64合1大回顧(22):Lode Runner 淘金者中說過,內置編輯器是該遊戲的創造發明,偏偏《愛的小屋》也有編輯器,用法還和《淘金者》幾乎一樣。
《淘金者》雖是美國人發明的,但FC版可是Hudson做的啊。這麼一說,大家懂了吧。《愛的小屋》其實就是一款閹割功能(挖坑、捲軸)的換皮《淘金者》。不愧是日本匠人,連閹割也做的這麼認真細緻,生怕別人看出跟原版的關係。
除了核心玩法,再來看看遊戲界面。下圖是FC早期任天堂系列遊戲的標題畫面:
發現什麼規律了么?
任天堂的早期FC遊戲,都喜歡在大標題下面用四排選項,分別對應單人A、單人B、雙人A和雙人B。然後再最下方寫廠商名字和年份。
那麼再來看看《愛的小屋》標題畫面:
一目了然,排版、顏色都一樣,連「2 PLAYER」這種語法錯誤都拷貝不走樣,嘖嘖。在原版狹小的空間內,還能塞進「GAME EDITOR」這一選項,沒有日本人那樣二杆子的「工匠精神」是做不到的。有人說了,大家玩法模式差不多,界面相似也很正常啊。這種觀點成立的話,那麼很多FC遊戲的標題界面都應該一樣咯。可是只過了兩個月,同為首批第三方的南夢宮卻是這樣做的:
人家《鐵板陣》的標題畫面,一看就不是任系的,結構清晰又有節操。雙人遊戲也寫的是正確的「2 PLAYERS」。不說標題,來說美術。
左:《愛的小屋》,右:《大金剛2》
香蕉都是怎麼偏偏都是兩瓣呢,蘋果的高光位置都一樣,繩索必須是鏤空鐵環掛個實心墜子。別以為香蕉翻個面就不認識了。
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麼,還有更勁爆的呢。模擬器普及後,有好事者把《愛的小屋》ROM里的數據導出,驚訝地發現,裡面居然還有任天堂的log。除非竊取代碼,否則這種log是不可能出現在其他公司遊戲里的。這讓人不得不懷疑Hudson和任天堂的姦情。原來「愛的小屋」指的是這個啊……
都穿一條褲子了,就別遮遮掩掩啦第三方的頭一炮
別看《愛的小屋》就是個換皮抄抄抄的遊戲,但是在FC、乃至整個遊戲行業的歷史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第一款在任天堂主機上發售的第三方遊戲。
或許有人會說,即便這樣,那也只能說是FC的里程碑,沒必要說有業界影響力吧。而在此之前雅達利等一干主機商,不也是第三方滿天飛?
這就要說到任天堂給遊戲行業貢獻的一項制度,即所謂的權利金制度,或者更恰當一點的開發授權制度。FC之前的主機遊戲是隨便放開了做,也直接導致「雅達利衝擊」,對電子遊戲市場造成致命一擊。
洛陽鏟挖出差點毀滅遊戲業的文物任天堂原本在FC上自己玩自己的,後來為了擴展市場開放其他開發商進來,但又不能像雅達利那樣放任自由,於是一套類似封建社會的授權制度被發明了出來。任天堂向下授權Hudson開發遊戲,Hudson向上交保護費,同時向下再魚肉沒有獲得授權的廠商,如世嘉和Tecmo(參見《冒險島》和《星際力量》)。這套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包括索尼和微軟的主機。
《愛的小屋》就是Hudson給任天堂交的第一顆人頭,因此在遊戲里有那麼多相似的地方也不足為奇了。因為log的關係,讓人猜測任天堂很可能手把手教Hudson使用FC開發工具。這也是Hudson雖同為首批第三方,卻比其他兩家更受任天堂照顧的佐證。
山內溥對第三方的苛刻是出了名的可是,《愛的小屋》畢竟脫胎自《淘金者》,兩個遊戲的FC版差不多都已完成,如果再一起上市,難免會讓細心人發現其中貓膩。對於拿來主義這件事,Hudson自己心裡是門兒清的。於是小蜜蜂耍了一個心眼,把明明更早開發完的《淘金者》故意延後三天發售,這樣《愛的小屋》這個自家的換皮遊戲反而成了授權制度的見證者。
關於Hudson的文章一路寫下來,長鼻君不由感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大概也就大流氓任天堂能比肩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愛的小屋》也是FC上第一款針對女性用戶的遊戲。在還是小學男生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當時,能夠用可愛的畫風積極拓展新的用戶群體,還是要給Hudson點個贊。
沒有街機版的街機遊戲
《愛的小屋》在製作的時候,一切都是以《大金剛2》為標準看齊。因此在遊戲中可以發現濃濃的任式街機遊戲風味。比如沒有捲軸,所有關卡在一屏里完成。關卡內容較短,很快可以打完。
然而作為Hudson的首款家用機遊戲,《愛的小屋》其實並沒有街機版。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該遊戲是以女性玩家為對象,而她們平時是不會進入街機房的。
雖說沒有街機版,但《愛的小屋》也不能說是個原創品牌,在FC版之前,Hudson就在眾多PC平台上推出了同名遊戲。可是FC版和PC版的內容是風馬牛不相及,從角色到玩法都不一樣。
PC版的《愛的小屋》不是一個橫版平台遊戲,遊戲的鏡頭是像日式RPG那樣俯視,因此玩家不能操控角色進行跳躍這樣的比較難表現的動作。遊戲的目標也不是最終逃脫,而是只要收集所有的水果可以過關。
注意蘋果和香蕉還沒有被森喜剛污染
既然是針對女性的遊戲,主角也帶有明顯的女權特徵。在PC版中,主角的名字依然叫牛奶,但是性別卻變成了女性。遊戲里也沒有男朋友這種說法,所以才把名字起作《花生與牛奶》。而《愛的小屋》的譯名顯然是盜版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結果——只看到FC版的演出,卻不知PC版的淵源。
無良盜版商批判時間
這次盜版商沒有像《淘金者》那樣,把編輯器給刪掉,所以《愛的小屋》在UGC方面,反而比《淘金者》更出名那麼一丁點。
想要發現更多有趣好玩的懷舊ACG信息,請關注長鼻君的微信公眾號:
長鼻君的懷古櫥
推薦閱讀:
※1949年,成立的不僅有新中國,還有……
※往事系列:關於電子詞典的回憶
TAG:红白机FamilyComputer,FC | 游戏 | 怀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