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0009期]探訪唐代黃金城—阿勒吞古城遺址:「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綜合考察」第六天

文章出處:中國考古網 作者:劉建軍

  8月8日,中國民俗中一個鐵定要發的日子,科考隊早起乘著一夜秋雨之後的秋涼出發。

一、上午阿尤賽溝口遺址科考掠影

  上午工作目標是則克台阿尤賽溝口鏈珠土墩墓葬遺址。車隊行駛在路上,已經停下來的雨,又淅淅瀝瀝下了起來。雨中的鞏乃斯河穀草原反而更加漂亮迷人了。

圖1、阿尤賽溝口路途中,8月8的彩虹雨(所有圖片均由科考隊提供)

圖2、雨中的阿尤賽溝口居民點

  科考工作並沒有因為不停的秋雨停頓下來,專家們冒雨行走在草原遺址所在的濕滑草地上。

圖3、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穆桂金工作中

圖4、草原上看著忙碌中科考隊人員的馬匹

圖5、記錄科考工作的攝像隊友,房屋右側凸起的土包就是鏈狀分布的墓葬遺址

圖6、雨霧中鏈狀分布的墓葬遺址

圖7、雨過天晴

圖8、馬兒之外,好奇的還有牧民小伙

二、考察黃金古城

  中午返回縣城,一頓晨香飯館的拉條子和短時間小憩。下午5點艱難駛過泥滑田野小路的科考隊來到了阿勒吞古城。阿勒吞在突厥語中意為黃金,所以當地人也稱之為黃金古城。傳說,解放前盛世才時期,在鞏乃斯河谷此處設置金礦局,並開渠引水衝擊掏挖古城內地面獲得了不少黃金而得名。迄今,古城中部還留存有一條巨大的水沖溝。

圖9、黃金古城阿勒吞

  不過還有一個民間傳說的名字,不太為人所知。那就是,古城旁邊曾經樹立了一個女性石人(現已收回博物館保管),故又名「霍屯庫爾干」,意思是「夫人城」。

圖10、航拍的古城照片,從北向南。

  長龍一般的天山是溝通亞歐大陸各文明區域之間的主要貿易通道、軍事路線、宗教思想傳播線路。而這樣的交通線路不僅分布於天山南北兩側的荒漠、綠洲、河流、草場中,在天山山脈中部的陷落河谷盆地中也是屢見不鮮。新源縣所在的鞏乃斯河谷就是歷史上絲綢之路天山道中最重要的交通路線。阿勒吞古城這座堅固的唐代軍事設施便是控制古代鞏乃斯河谷要地大唐軍隊的駐所。

圖11、深草之中的古城依然高大

  駐留下來的唐代軍人,便是絲綢之路天山鞏乃斯河谷要道中護衛絲路商隊、僧人、各種部落人群遷移的王者之師。從這裡向西、向東、向南、向北,溝通天山南北東西的大商路溝通著中原腹地、中亞、南亞、西亞、歐洲和東北非洲(埃及)等亞歐大陸所有的古代文明區域。

圖12、古城地處鞏乃斯河谷平原腹地。

  阿勒吞古城遺址面積36100平方米,城址平面呈方形,南北長189米、東西長188米,海拔高度867米,夯土築成,城牆保存基本完整。城垣頂寬2~5米,底寬15~10米、高7~10米,城牆局部地段有土坯補築痕迹。東西牆中部各有一個較低洼的缺口,似為城門所在。城內沒有明顯建築物遺迹。傳說挖掘黃金形成的一條寬達45米、深約1米的寬溝,將城闢為東西兩半。

圖13、唐代古城遺址城牆殘高居然還有10米左右,依然巋然屹立於外牆斜坡爬城極為困難

  毫無疑問,阿勒吞古城是唐代中國在伊犁河流域廣大地區行使國家主權,維護絲綢之路暢通,同時給天山南北草原綠洲帶來和平與發展的文明之城。

圖14、這個唐代古城已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單位:新源縣文物局)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30]山東東阿大秦村發現北朝至五代寺廟和行宮遺址
[考古日報Vol.28]江西南昌發現東晉家族墓葬,有紀年銘文磚
[考古日報Vol.58]浙江新昌縣發現一東漢古墓並首次出土同時期文物

TAG: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