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把生活折騰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說明:本文是為linkedin寫的專欄文章,與我之前的寫作風格有些差別,也與linkedin刊出版本略有差別。
「分手了。」閨蜜告訴我。她和一個交往近2年的男人分道揚鑣了。
「他一定是有雙重人格,當初我被他見多識廣的氣質所吸引。他去過東南亞大部分國家,以及非洲,當過支教、做過義工。我們曾經一起去台灣旅行,在他一手安排下,去的都是些私房景點,半夜還騎行、登山、看星星,一切都是那樣新奇有趣,讓我覺得他是世界上最棒的男孩。」閨蜜說,「可日子過久了,價值觀就出現了差異。」
因為男孩家庭條件一般,平時閨蜜和他約會一般也都AA。
某次,閨蜜提議去王品台塑吃一餐牛排,男孩斷然拒絕,「為什麼要浪費錢去那樣的地方吃一塊牛排?」這是男孩拒絕她的理由。
閨蜜第一次考GRE,成績不佳沒通過,說想再考一遍。男孩不但沒有安慰卻說:「如果一次性複習好了,就不會浪費第二次考試的錢。」
時間越久兩人的分歧越多。如果談婚論嫁,男孩還買不起房,雖然閨蜜不介意,但男孩心裡不是滋味,自卑心作怪吧。
閨蜜計划出國進修,男孩也沒法隨她一起,因為國外大學的學費對他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最後,男孩提出了分手。
「他不是摳,他是缺錢,所以連信心也缺失了。慢慢地,他身上的魅力光環也消失殆盡,變成了一個平庸瑣碎的人。」閨蜜平淡地跟我說出了這個結論。
人窮則志短,這句老話沒錯。
後來,閨蜜去了美國讀建築設計,可和她同一批申請赴美留學的,幾乎大部分都去學金融或MBA。
閨蜜坦言,的確是因為家裡條件不錯,所以她有了選擇的資本,可以說走就走,報考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並且不計成本。
「這個事情之後,我就發現錢是很重要的了。以前自己衣食無憂,從來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反感別人談錢,但生活,深刻地說服了我。」閨蜜說。
是啊,怎麼不重要呢?我是深刻地理解閨蜜感悟的。
當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當文藝青年寫出這段語句時,他們應該想到,這不止是說走而走的旅行,而是與你錢包緊密掛鉤的生活選擇權。
有很多人抱怨,現實中,大部分人都不會含著金湯匙出生,也沒有天賦異稟。是不是,我們就天生沒有選擇權了?
因為工作的性質,我接觸了很多所謂的有錢人群,也和許多普通人群進行了溝通。這幾年下來,我漸漸形成了一個感受:有錢往往和普通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大的鴻溝,並不是平庸的普通人,就絕對意味著無法或得金錢上的自由。
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開始在對待金錢方向和路徑上的些微差異,在很多年以後,會延伸人與人之間的巨大不同。正如蝴蝶效應的描述: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東非裂谷並非是一開始就那麼深邃,它的誕生,只是始於一條裂縫。
我認識一位環球旅行者,是一個傳奇人物。在他年輕的時候,國內根本沒有自由行的概念,出國旅行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在那時他就已經獨自出國環遊世界了。
雖然只會幾句打招呼的外語,但他已經走遍了100多個國家。
是什麼支撐了他走過這麼多土地?是對自由行的熱愛?對自我的堅持?對於人生意義的探索?
是因為他有錢啊。
但年輕時的G哥並不是一位有錢人,當時他正職是一名電視台編導。和每一個普通上班族一樣,他利用年假和黃金周出去玩。
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是他的夢想。但他大家不同的是,我們只是想想,但他真的認真的去實踐了。
G哥知道,要隨時旅行,他必須得有足夠的積蓄、以及被動收入,來覆蓋掉旅行成本。所以在確立環遊世界夢想的同時,G哥也開始四處尋找賺錢的機會,除了利用編導的手藝到處接活之外,G哥的旅行,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
別人出去,是看山看水看美人,而G哥除了這些之外,還會主動跟當地人交朋友、談天說地、聊經濟聊股市聊房子。
他主動給旅遊局、商業品牌寫旅行策劃案,用自己的旅行經歷,換取對方的關注和贊助費用。
哪裡經濟好、哪裡是「價值窪地」、怎麼靠信息不對稱套利、什麼時候該買房什麼時候該炒股….
在成為旅遊達人的同時,國哥也把自己鍛煉成了一個理財達人。
聊聊G哥的戰績吧:
2003年非典時,舉國慌亂,他半價買入了廣州一處高端住宅、靠房租就能支撐旅遊了,之後房價暴漲,他獲得了超過十倍的資產增值;
2015年,股市猛漲,很多人低價賣房炒股,G哥逆潮流而動,高位套現股票,超低價格買入了北京核心地段的一處房產...
靠著各種房租收入、理財利息、以及自己多年行走積攢起來的開源機會,G哥早已經財務自由。
如今的G哥,經常一言不合就出國,連續多年,每個月都在不同國家旅行,「在路上」早已成為他生活的常態。
旅行讓他變得比同齡人年輕許多,這個40多歲的中年人,不單把經歷寫成了書、參與各種電視節目、還玩起了直播,成了網路紅人..
G哥說,他現在的願望是,走遍200多個國家,等週遊世界累了,就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國家停下來,修養、認真寫書。
十幾年前跟G哥一起出國的驢友,早已停步,很多同行者,博客早已經長草,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勇氣和實力堅持自己的路徑。
G哥依然在路上,而且越走越輕鬆。
從來就沒有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有說走就走的底氣。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Z,獨自北漂也有7年了,有房有車,但她把自己名下房租出去了,每月大約租金8000左右,而她自己搬到了離公司更近的大望路居住,自有房子的收入,已經能夠抵扣大部分大望路的房租。
「我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上班路上。」Z說。她覺得,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如果每天路上花2小時,1個月下來就相當於至少浪費40個小時,而40個小時她可以讀完5本書。或者這2個小時,她可以琢磨理財。
Z並不是那種很驚艷的女孩,但她每次都打扮得體,而且非常聰明,對新事物和潮流趨勢永遠保持好奇。
其實,Z剛來北京的時候,和普通人一樣,拿著一份普通的工資。但她每個月都會保持一定的儲蓄,後來各種寶寶類產品出現後,她把儲蓄轉入到活期貨幣基金賬戶。
「」我並不會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盈利目標,保持一些收入就行,本金不多的話很難賺得多。」Z說。
Z的性格很有親和力,於是,人緣非常好,每當她遇到困惑時,總能找到一些大拿幫她答疑解惑。
因為日常工作是做展會、做活動,甚至做高端酒會,因此,她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包括金融圈、娛樂圈等。
前兩年,她還兼職幫一位在美國的朋友經營美國古董珠寶,把有特色的首飾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們,後來果然吸引了一批「粉絲」。
因為珠寶生意,她的人際圈繼續擴大,原始資金積累多了條渠道。
平時,Z對自己的投資從不吝嗇,比如周末抽空她會去跳弗朗明戈(一個西班牙舞蹈),要麼就邀請朋友去三里屯小聚,她的朋友類型有不同職業的。
金融圈的朋友總會給她帶來一些新的消息,她也從這些朋友那兒取到不少金融和理財信息。
Z說:「人拓展見識的方法無非有三種,要麼多看書,要麼結交那些與自己形成互補的朋友,要麼去旅行。」每年休年假,Z也會出遠門旅行。她曾和朋友們駕車去西藏,還窮游過尼泊爾。
錢就是年輕人的膽,有為者的自由,年輕人去追求錢,沒有什麼錯誤。有錢的群體,能夠支持自身更大的自由,他們不會時刻面臨著無力感。
其中許多人,本身並非天生富二代或天賦異稟,好在,這些卻並非決定人生軌跡的唯一方式。
他年輕時候所擁有的對待金錢的態度和方式,其實更能決定若干年後的生活狀況。這種差異性,可能在一開始並不能明顯得呈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有一群人越來越如魚得水,掌握更多的權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
或許,你身邊正充滿著這一類群體。這群人重視資金的原始積累,時刻學習金融的知識並提升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奮鬥,也善於利用各種槓桿獲取資源。
是旁觀,還是跟上?
我說,還是趁早,把生活折騰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吧。
另外,關注我的公眾號,回復折騰兩字,閱讀文章:我身邊那些有趣的賺錢小故事
微信公眾號:ynducai
關注越女讀財,感受金錢最大的善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大媽」成為非理性(瘋狂)投資的代名詞?為什麼很少聽到「大爺」或「大叔」呢?
※P2P備案指引的6個要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