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價值在哪裡?
面試中經常被問到「對social的看法」,所以就粗淺地把自己對social的看法,寫出來。
不想扯例子,杜蕾斯現在說出來,老金自己都會覺得煩,卻還是反覆拿來說。所以我不想舉栗子了就。
一、我查了查辭典,有了下面這些廢話
思路很簡單,我們就從「advertise」和「social」兩個詞入手。
Advertise本身是什麼意思?宣揚,通知——我通知到了,你只要接收到信息並傳遞下去,有沒有反饋並沒有什麼關係。傳遞的原因是,我看的多了,你通知的多了,我覺得有道理,所以我告訴別人了(二次傳播)。一是社交媒體當時沒有出現,大家是在「看電視、看報紙時看到插播的廣告」,廣告與內容是有明顯區隔的,所以大家討論的九成內容都是自己的生活和看的內容,討論的廣告非常有限,還是那句,這個廣告必須是有道理的,我可能才會拿出來和朋友說一說(這個和文化及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多樣性也有關,過去與現在比,「亞文化」一說甚至都不是檯面上出現的詞);二是在說的時候,也是單向的——如果倆人對這個廣告意見相左,才沒人站在那裡跟你天天辯論吵架呢;隔天再見面時,早已忘卻。
Social本身是什麼意思?社交。你看哪個人的社交是「我告訴你一聲你知道」就行了?在social里,對方的反饋是必須存在的,這是構成social的基礎要素。傳遞的信息也不是單一的,10個人看到這個social內容可能就有十個觀點,因此在二次傳播里,原內容被加工了。那麼我們對應advertising:一是社媒出現併流行了,再說離我們更近的事情,就是內容和廣告開始融合了,大家可能還在說同一件事情或廣告內容,站的角度卻不同了;不管我喜歡或討厭,我都會拿出來說(亞文化範圍擴大了、價值觀開始多元化);二是在說的時候,是討論的形式,而不是通知的形式了——這也帶來了明顯的負面作用,那就是真相變得尤其珍貴,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那麼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雜訊也就越來越大。而且社交媒體也為你提供了「辯論吵架」的機會:我在朋友圈發出一則內容,然後過一會迫不及待地去「收穫」:看看大家都說了些什麼。對熱門內容而言,這一過程甚至會持續快一周。
總結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廣告是單向通知,單一評價導向,傳播內容和路徑也是相對直線的;social是發散的互動行為,多元化評價(導向還是存在,但趨於隱性),傳播內容和路徑也是在以乘數效應發散、被不斷加工。
因此,其實Social放在整個行業中來看,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單單只是一種內容(有態度?逆主流價值觀而上?有趣?並不是只能有這些)或表達方式(抖機靈?互撩?並不是那麼簡單):即你能夠將一部分話語權和舞台交給用戶;過去則是單向地在舞台上叫賣,也可以感染台下用戶,但終究難以獲得乘數效應地傳播。
二、social的特點總結:形象一點,比較好記
以前的傳播路徑,像老師講課,告訴你正確答案(品牌關鍵訴求),消費者get到這一點訴求,把這點訴求傳遞給身邊人,整個過程下來,都在說一件事。
所以單就操作來說,能夠稱之為social的關鍵在於兩點:第一步是得把一定主動權給用戶,不是全部交出但一定要交出一部分;然後在第一步基礎上,能讓消費者自己去解構(不能讓他們像做閱讀理解一樣,只有一個標準答案,這樣一定不是social的做法),這樣才有多元化傳播的可能性。
三、一個明顯的問題:除了神經病就是段子手,世界只有這兩種人嗎?
問題很多,只說問題不說解決思路,就有紙上談兵之嫌。所以只說一個我自己也經常遇到的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多數品牌都在social,但多數卻都不知道自己的品牌性格。
還是說回social本身的意思:社交。社交除了前面說到的要有社交對象外,還需要什麼?需要你自己有性格。你想想看,如果你和另一個人交談,他時而逗比、時而深沉、時而講黃段子、又時而給你講公司價值觀......你不太想和這麼一個神經病繼續交談下去吧。可是你看看很多公司的社媒平台,會發現很多公司就是這麼一個神經病。
也有很多公司認識到這一點,不當神經病,堅持學習套路,讓自己變得「有趣」起來。因為已經有了「這屆百度公關」、出口段子成章的杜蕾斯、以及每天以逗比為生的支付寶公眾號。
和一個有趣的人交談很放鬆,可是,如果身邊全是段子手,你還會覺得有趣嗎?
世界上人的性格有幾百種,品牌在社媒上呈現出的性格卻好像只有兩種:抽風的神經病和堅持說笑話的段子手。
企業希望自己的品牌受歡迎,因此變成逗比,可以理解;可是這不是個充要條件:受歡迎的,並非只有逗比這一種性格。
沉穩成熟會受到歡迎、獨立自強會受到歡迎、真誠耿直會受到歡迎......可是,這樣的國內品牌太少了。
所以,別去學別人的形式和內容,摸著胸口想想自己到底是誰。少看「杜蕾斯營銷套路合集」,多花點時間去獨立思考、去閱讀真正的書(不是很多所謂的「知識付費」的二手材料)、去生活吧(老金一直這麼教育我們)。
【案例】尼康是這樣通過社會化媒體宣傳自己品牌的
華納音樂集團在2013年舉辦了SXSW Music Residency,尼康公司想藉此機會做出一點不同的嘗試,所以,與其他公司不同,尼康在音樂節上並沒有親自去記錄所有的音樂表演節目,而是讓每一個尼康粉絲手持尼康相機去記錄。他們挑選出粉絲,並給每位粉絲一部
請問,尼康為什麼這此舉動成功了呢?
其實這裡邊有一個思維的跳躍。我們如果想讓別人通過社會化媒體幫我們傳播我們的信息。就是讓別人轉發、上傳而以。那麼,就把我們的產品讓他們使用,讓他們上傳轉發唄。反正他們也需要這種工具。通過上面介紹,我們發現了這件事兒得以成功有以下幾個因素
1、利用了SXSW Music Residency這個熱點。這也就是在合適的地方,找到合適的人,宣傳自己有價值的內容。所以宣傳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找到這種熱點,找到這種能傳播的熱點。對於每個行業都有這種機會。好好把握吧。
2、根據自己的產品功能。找到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自主的完成。還配上WIFI。多麼細心啊,然後這些音樂專家們,還能把使用尼康的體驗,使用效果傳播出去,還能跟別人交流下。
3、尼康的產品一定要質量過硬。如果在拍攝。這時候如果你的產品,外觀新穎。功能強悍這本身就是一個宣傳。這本身就能吸引人們的眼光。那麼,你是不是認為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了呢。
總結:
不管我們做哪個產品的,一定要找到使用這個產品的活動也好,地方也罷。一定要知道我們的產品在哪兒使用。然後還要找到能和我們的產品相關的熱點,就好比,李某某案對於法律。尼康對於SXSW Music Residency。另外還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產品的檔次,最少要能吸引人。這天生就是吸引人的種因素。最後人們都有上傳分享自己的情緒,這時候都需要用到一部好的尼康相機。你正好提供給他們就,記住配好WIFI服務一定要到位。轉載請註明:商標轉讓_商標轉讓網
很多人一說到社會化營銷,馬上就想到了微博營銷,而一想到微博營銷,就想到發帖、刪帖。這個邏輯線說明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社會化媒體已經被我們玩壞了,漸漸地,它們只是變成我們的一個渠道。而我們在社會化媒體做的事,甚至連傳統廣告都不是,還是和傳統公關沒有區別。說實話,這是一個悲哀。
其實,社會化營銷是很具優勢的一種傳播形式。對於企業的品牌推廣而言,它的價值很大——即可「守」又可「攻」。
「守」,即可幫你激活現有用戶。「攻」,即可幫你打通外圍用戶。
守
記得我以前老闆說過,過去的營銷標準是360度整合,講究邏輯、規模、渠道,而現在社會化營銷要尋求的是365天的消費者接觸。這裡區別就在,過去講究信息傳達,現在講究信息交互,並建立品牌人格和情感。
換句話說,社會化營銷的作用之一在於與消費者互動,而不單單是向消費者傳達信息。
拿杜蕾斯微博舉例,大家都說做的好。但是,只是因為它的段子好玩,內容擦邊么?不是這樣的,杜蕾斯微博成功的背後是品牌人格的塑造和與消費者情感的建立。
只要你關注杜蕾斯官方微博一段時間,你基本就能感覺出杜蕾斯這樣的一種形象:有一點紳士,有一點壞,懂生活又很會玩的人,就像夜店裡的翩翩公子。在這樣的定位下,其涉及的話題範圍更廣,與粉絲進行互動,語態也更加輕鬆詼諧。久而久之,粉絲意識到,杜蕾斯不只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活生生、有個性的人,跟杜蕾斯交流是很開心的事情,品牌形象很自然的躍然於微博上。攻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淹沒在無數的信息中,你的品牌要想在信息中突穎而出,甚至影響其它的信息,形成信息洪流,這對於傳播者的考驗越來越大。以前渠道控制輿論的方式將不復存在,渠道將不再是輿論的風向口,而開始變成輿論的分界線,渠道越來越精細化、內容化。傳播者如果只是和以前一樣,簡單地將內容向制高點的渠道覆蓋,最終的結果往往會是「點」的傳播,無法形成「面」或「鏈式」的傳播。
那如何才能形成形成「面」或「鏈式」的傳播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即最近的神州專車炮轟Uber事件。據了解,該事件起因於神州專車動用吳秀波、海清、孫英傑等明星,在微博發布了一組「Beat U,我怕黑專車 」為主題的海報,目標直指Uber。「不幸」的是,這組海報一時間引發了Uber粉絲,後蔓延至普通網友瘋狂吐槽神州專車。
說實話,拋開「負面效果」論來說,神州專車這次營銷是成功的,因為它至少贏得了大量關注。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效果,核心就在於神州把「廣告」變成了「輿論」,只不過他走的是一步「限棋」。
勒龐在他的傳世名作《烏合之眾》中提到了一個現象:集體無意識。他認為,民眾缺乏理性,依賴於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像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利用民眾的這種盲從缺陷,你要形成信息洪流就輕而易舉了。很顯然,神州專車走的這步「險棋」就利用了這點。他明知道大眾是支持專車的,且非常喜歡Uber。所以,只要他反其道而行之,觸發大眾的情緒點,稍加引導,大眾就會盲目的跟風吐槽自己,自然就很容易把「廣告」變成「輿論」。
有人說,這是一種「惡營銷」。這裡,我不做評論。不過,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你不得不承認神州專車是成功的。
以上,即是我對社會化營銷之於品牌的「守」和「攻」的理解,其中觀點,歡迎批評。【想更多交流探討的朋友,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書客(ID:shukewenzhai),或者可加我微信(lulingzicun),註明公司、職業、緣由即可。】價值不可忽視。 新一代消費群體伴隨網路成長,信息獲取渠道豐富,傳統的單向傳播對其yi影響力正在飛速下降。社交網路提供給企業一個利用消費者去說服消費者的機會。通過對內容創造到傳播方式的嚴格把控,能獲得更高的品牌喜好度,知名度和粘性。ji交互性也為消費者更加深度的消費體驗帶來可能。 社交網路現在還是一個發展初期,這個雛形將越發成長為融入消費者現實生活的一種營銷平台。 是後廣告時代的重要營銷工具。
1、和以往的營銷相比,社會化媒體營銷建立起了信息溝通的橋樑,不再僅僅是把信息push給用戶2、社會化媒體擁有大量真實信息的用戶,可以進一步實現品牌主夢寐以求的精準營銷,節省下那一半被浪費掉的廣告費。
1、主要靠已建立的人際關係傳播,更容易信任。即營銷的效果更好。2、傳播速度很快。3、用戶主動獲取,而不是傳統營銷讓用戶被動接受。
客戶在哪裡,營銷就要在哪裡!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價值在於在一個數字營銷越來越佔主導,消費者都生活在手機的時代,幫助品牌建立基於新媒體的內容分發能力。
新零售,是建立在中產階級的快速興起,是建立在消費升級的基礎之上;消費對於個性化的追求,對於服務的特殊要求,都會倒逼零售的整體升級;所有老百姓已經從傳統的物質消費年代進入了精神消費,很多的商品不再是必須需求。
互聯網品牌打造方法包括眾籌感、儀式感、溫度感、捲入感。每一項都指向用戶獲取、運營、留存、復購。為什麼你在機場買的零食就是手信、好好的筆記本叫做手賬、捏兩盤泥就成了手作?因為它們經歷了儀式、提高了溫度、捲入了記憶、注入了感情。例如飯爺辣醬,本質上並不是調味品品牌,但在「就醬」這樣的一系列內容體系構建中,我們能夠讓情緒獲得宣洩,成為生活意義的出口:因為辣椒醬就飯是功能支撐,就醬——就這樣子又代表著年輕人的生活主張表達。
(1) 品牌商品力
商品永遠是零售業的主要「內容」,商品力就是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跟新消費熱點總是動態變化一樣,熱銷的商品從來都是變化多端的。但現在的零售不怎麼提賣商品,強調提供服務、引領新生活方式,但無論是服務還是引領生活方式,都離不開商品的支撐,而服務的高下、生活方式的新舊,更與商品創新有極大關係。
(2) 品牌人格化
所謂溫度感的本身就是商品,你所選擇的某一樣茶具就已經隱含了你的品位,隱含了你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不要再說這是我們的周邊。它不是衍生品,它不是周邊,它本身就是我們IP內容經營的需要,它本身就是我們內容首要的定義能力。
(3)品牌內容力
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力。是基於用戶眼球的爭奪,內容是性價比最高的流量,承載的是新客獲取、老客留存、品牌建設與提升的諸多功能集合,我們要藉助微信+、頭條+、短視頻+、直播+、VR+抓緊形成內容生產與分發的能力。
(4) 品牌場景化
「想要」是這個時代最主流的消費氣質,也是我們今天談論場景的原型。很多時候,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感。新連接下,商品不再是傳統的作為物的產品,而更多是發軔於場景的體驗。「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逐漸從笑談成為事實。商品的必需屬性被大大降低,個體的「體驗」成了新標準。這個「寂寞」的場景,遠遠比「面」的價格更高。
核心內容佔領策略
病毒性文案 + 軟文投放 + 微信投放 + 大號轉發
1、捆綁最熱明星
2、創造社會熱點
3、製造新聞點
4、結合熱點
5、創造撕逼
6、異業合作
歐賽斯是中國獨具一格的技術驅動的創意公司,是品牌背後的新戰略家及新營銷人。歐賽斯的核心優勢在於數字化的品牌全案服務,開創了新戰略、新創意、新營銷、新品牌一體的獨特策略、創意及數字營銷服務,致力於成為新冠軍背後的新冠軍,隱形冠軍背後的隱形冠軍。歐賽斯目前擁有超過300家以上客戶,其中知名客戶包括無印良品、Ferragamo、三得利、AMD、腦白金、三棵樹、孩子王、七匹狼、格林豪泰、陸金所、克莉絲汀等。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價值,一言蔽之,花錢少,效果可觀,但必須堅持。其實,無論什麼營銷,說到底,都是「內容」營銷,社會化媒體營銷也不例外。所以,準備新穎創意的內容,是社會化營銷的關鍵所在,一定要有完整可行的執行性營銷方案,淺嘗輒止,絕對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人們接受一件事物,一件商品,一種服務,乃至一個人,都需要過程,只有不斷的滲透,才有可能「遊說」成功。如果剛開始,就停下腳步,是不會有效果的。這就好比養一個自媒體賬號,一開始沒有粉絲,到粉絲寥寥無幾,到幾十,幾百,幾千,幾萬……是需要過程的。
作為一枚營銷策劃,我最近正在為公司準備「病毒式視頻營銷」,剛開始,領導讓我寫病毒視頻的分鏡,幾乎不假思索,就開始動筆,2天的時間裡,創作了10支病毒視頻的腳本。當時,只是粗略地盤算,這些視頻投放到自媒體平台,但並沒有細緻地準備全案。事後,我才意識到這種做法非常荒謬,碎片式的工作方式,非專業策劃所為,策劃必須全盤考慮,方得始終。否則,做著做著,你就會發現,方案執行不下去了,項目隨之被擱淺。
現在,調整戰略,重新開始,全盤規劃,站在品牌、產品的訴求點,從內容到渠道,都做了全盤規劃。當然,這其中最不能忽視的就是視頻的內容。這樣一整套方案做下來,大腦非常清晰,脈絡清晰了,執行起來就會有理有據。
以前,總是問自己,策划到底是什麼?策划到底要具備哪些素養?現在覺得,策劃像極了軍師,在一個方案還沒有實施,甚至還在寫方案的時候,就要想到這個方案實施後的情況;一場活動躍然紙上,就要未雨綢繆,預判各種可能性和意外的發生,而且還要反覆推演自己的方案;開闢新的營銷路徑,更是要做足市場調研、數據分析,只有對市場,對競品,對自身品牌和產品了如指掌,方能做出可執行行性方案。
順便叨叨幾句題外話,在我看來,歷代的謀士都是「策劃」的祖師爺,三國演義里的荀彧,郭嘉,諸葛亮,龐統,司馬懿,賈詡……這些載入史冊,被後人讚不絕口的謀臣們,不正是最優秀的「策劃」嗎?還有《琅琊榜》里智計無雙的梅宗主,手無縛雞之力卻能號令天下英雄,而且翻手為雲覆手雨,策划了一出又一出扭轉大梁局面的「大事件」,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策劃嗎?換言之,這樣的名臣碩老,即便從古代穿越到現代,走出屏幕,走出小說,在現代的社會裡,同樣是棟樑之才,這些人,都是最優秀的「策劃師」。
所以,策劃,真心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拿一份可觀的薪水,這個崗位,對人的要求極高,很燒腦。做策劃的人都知道,工作與生活渾然一體,哪有什麼上下班,只要方案還沒有出來,心頭就會烏雲密布。所以,有時候,我說周末要加班,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在他們看來是我搪塞、敷衍他們的借口,其實不然,策劃案毫無頭緒,在沒有定稿之前,做什麼,都是「心事重重」。
做策劃的大佬們,你們覺得呢?
社會化媒體的興起自然就造就了它的營銷價值,只是目前還沒有一套很好的評估體系,現存的大部分衡量價值的方法還是傳統硬廣思路,但是這個體系的建立是需要得到很多廣告主的了解並認可。
社交媒體營銷的方式多 可結合的技術也很多如AR,LBS,NFC等營銷過程會留下一批有價值的資源個人觀點:)
關乎於用戶量
利用消費者- &> 消費者間這條信任度更強的傳播渠道,來達到更有效的傳播效果。
錢少 活好 效率高
推薦閱讀:
※看大選學營銷之:定位的四種玩法
※三千里奔襲始於足,十萬人社群正當生
※宗慶後: 現在, 我們這些老江湖, 都不知道怎麼做廣告了
※上海來福士廣場出現一台會「演奏音樂」的縫紉機
※這年頭,憑藉單純的愛與堅持,是否還能打動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