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們更確定了小麥的傷害

2016年7月25日,哥倫比亞大學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

這項研究揭示了小麥敏感人群(不存在乳糜瀉)在攝入小麥後所產生的腸道損傷和免疫反應。

該項研究發布在了《gut》雜誌上:Gut doi:10.1136/gutjnl-2016-311964

①在這項研究之前,我們所知道的

存在這樣的一部分患者——他們雖然沒有乳糜瀉,但會在進食小麥及其他含麩質的穀物後出現一系列的癥狀。

這類癥狀被稱為非乳糜瀉的麩質敏感或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

這些癥狀不僅包括消化道癥狀(如:腹脹、腹痛、腹瀉、便秘)而且包括一些腸外癥狀(如:疲勞、頭痛、濕疹)

圖:非乳糜瀉小麥敏感患者的腸道癥狀

圖:非乳糜瀉小麥敏感患者的腸外癥狀

這類人群的具體數量尚不可知,但一般認為比乳糜瀉更加普遍。

在這項研究之前,尚未找到合適的生物標記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

②新的研究,從假說到證實

我們的腸道粘膜是身體內環境與外界的一道重要屏障,它只允許讓特定的物質進入血液。

腸道中存在著10兆到100兆的細菌;在腸道粘膜屏障完整的狀態下,這些細菌和這些細菌的產物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而當這層屏障出現了「漏洞」,那些原本不該進入血液的物質便會向身體的內環境襲來,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癥狀。

乳糜瀉患者在進食麩質後,他們的身體會產生抗體去攻擊自身產生的TG2酶以及被TG2酶脫去醯胺基的麩質蛋白序列。

這種免疫反應的進行就造成了腸粘膜屏障的損傷。

非乳糜瀉小麥敏感的患者對TG2酶和脫去醯胺基的麩質蛋白序列都沒有反應,而這些患者在進食小麥後卻會出現癥狀——這是一直讓人困惑的地方。

於是我們猜測,因為小麥中存在的某些物質,這些患者的腸道粘膜屏障出現了漏洞。

緊接著,腸道中的細菌毒素就順著漏洞進入了血液,從而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按照這個假設,如果讓這些患者進食麩質,我們就應該能在他們的血液中測出與細菌產物相關的物質。

③細菌代謝產物的測出

細菌脂多糖是細菌細胞壁上的成分之一,它屬於細菌內毒素。

當脂多糖穿過腸道粘膜屏障進入人體血液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自然不能放任不管。

血液中的脂多糖結合蛋白(LBP)能捕獲這些「不法分子」。當這些有毒的脂多糖多起來的時候,我們的腸道細胞以及肝上皮細胞就要分泌更多的LBP去抓捕「壞人」。LBP捕獲了脂多糖後,就形成脂多糖和LBP的複合物。

另外,我們身體中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能夠分泌可溶性CD14(sCD14)這種糖蛋白。

它能夠「抓捕」脂多糖,也能「捕獲」脂多糖和LBP的複合物。

在「抓捕行動」完成後,它會將抓捕信息「彙報」給相關的細胞。

所以,如果細菌脂多糖在血液中增加,那麼我們就能觀測到LBP和sCD14濃度的上升。

在小麥敏感的患者中,我們就觀察到了這一點;這說明了腸道中的細菌產物流入了血液。

並且,這些患者的血清中也出現了針對脂多糖的IgM抗體;這進一步地說明患者受到了脂多糖的侵襲。

我們知道,許多細菌有可以用來運動的鞭毛。如果患者的腸道粘膜屏障出現漏洞,組成這些鞭毛的蛋白質也可能會流入血液中。

在這項研究中,針對細菌鞭毛蛋白的IgG和IgM抗體也在患者血液內被檢出。

④為什麼吃小麥會抑鬱?

當細菌脂多糖和細菌鞭毛蛋白等細菌產物在血液中循環時,最終將有一部分會到達大腦。

進入大腦血管的脂多糖會被Toll樣受體識別並結合。Toll樣受體充當著「警報員」的工作。一旦它捕獲了微生物的產物,它就會立刻通知相關的免疫細胞。

Toll樣受體和脂多糖的結合會激活先天免疫系統,使得免疫細胞開始分泌細胞因子,從而引發炎症反應。

這些在大腦中產生的炎症就可能導致抑鬱、焦慮等精神問題。

⑤免疫反應導致進一步的腸漏

腸道上皮細胞在受到損傷後,會釋放一種叫FABP2的蛋白質。FABP2釋放得越多往往說明腸道粘膜受損程度越嚴重。

和乳糜瀉患者類似,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的患者腸道中的FABP2含量也有所增加,這進一步反映了患者腸道上皮細胞出現的損傷。

並且,患者體內LBP和sCD14水平越高,FABP2的濃度也相應越高,這表明了腸道上皮細胞的損傷和免疫系統的反應有著密切的關聯。

⑥為什麼未能在小麥敏感患者中觀察到腸道絨毛萎縮?

在乳糜瀉患者的腸道活檢中可以發現小腸絨毛的損傷以及腸粘膜結構的病變。

而在小麥敏感患者中,即便腸道炎症很嚴重,也很難看到這樣的結構性變化。

針對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的原因。

  1. 小麥敏感患者主要是在空腸中分泌FABP2蛋白質,這也就意味著這部分患者腸道受損的主要區域是在空腸中。然而,小腸的活檢常常是取樣於十二指腸中,而未能在空腸取樣。在不正確的位置取樣可能就造成了漏診。

  2. 與乳糜瀉患者相比,小麥敏感患者的腸道損傷可能更加細微——如果沒有用更精密的儀器去探測,可能不容易發現腸道粘膜的結構病變。

⑦進行無麩質飲食後,指標和癥狀都有所改善

為了確定是小麥造成的影響,部分受試者在攝入小麥的前後都進行了相應指標的檢測。

受試者在攝入含麩質的食物後,他們身體中和腸道粘膜受損以及細菌產物入侵的相關指標都急劇地上升;患者的腸道和腸外癥狀也開始出現或加重。

在試驗過後,讓這些患者排除麩質,與免疫系統和腸道粘膜受損相關的指標都明顯下降;並且,患者的相關癥狀也得到緩解。

這進一步地確認了小麥對這類患者產生的影響。

小結

非乳糜瀉的小麥敏感的患者在進食小麥後存在系統性的免疫反應,並伴隨有腸道上皮細胞和腸道粘膜屏障的損傷。

在暴露於麩質時,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測出高於正常值的脂多糖結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sCD14)、FABP2蛋白以及針對細菌產物的相關抗體。這些指標可在將來用作這類患者的診斷依據。

相關閱讀:

如果不僅僅是1000萬中國人的生命受到威脅

為什麼突然之間你就不能吃小麥了?

三分鐘自我評測,你存在麩質敏感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即使是受涼引起的感冒或咽炎,許多醫生也會開清熱解毒的葯?
為什麼生活幸福感提高了,醫療幸福感卻下降了呢?
綁架不了的醫療資源

TAG:食品 | 营养 | 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