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軍星》:德川家康其實是贗品?!

文:凱川/黑白漫文化

註:本文旨在討論漫畫,不在討論歷史。

隆慶一郎是個怪人,這位先生的作品中似乎總偏向於得勢者的對立面:你看,《花之慶次》的故事背景在豐臣秀吉掌握大權的天正十年後,可主人公慶次就偏偏敢把猴子打扮成秀吉的樣子帶出去招搖過市,是個腦後生反骨的小子;到了《破軍星》,更是開篇就展現出這種個人傾向,反而著重表現了在關原之戰中失敗的西軍一方,正是這種一開始就註定的敗局,營造出某種『爾等先行,吾自一人抵擋千軍萬馬』的豪情與悲壯。

再瞧瞧最終的勝利者東軍方面一個個長得……顏值上就看出不受作者待見。

豐臣秀吉死後,曾託孤於前田利家,也就是《花之慶次》中慶次的義父。可惜利家出師未捷,秀吉死的一年後,就跟隨老東家一塊駕鶴歸西了。

其實豐臣秀吉在世之時,就已經和德川家康的陣營二分了天下。不過雖說是『二分』,但畢竟豐臣秀吉拿了大頭兒,德川家康只有一小口。然而只是這一小口就足以讓豐臣氏坐立難安,所以自打滅了北條,在實質上已經統一後,就忙不迭地把德川一族明升實貶,打發出去了。織田信長的兒子眼看老爹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一步步落入外人手裡,心中不甘,曾攛掇德川家康與豐臣秀吉幹上一仗,企圖坐收漁翁之利。但兩邊人也都不是傻子,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與對方勢均力敵,誰也干不過誰,與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還不如講和。

然而自日本戰國時代起,各國的主公為了鞏固統治地位通常都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成為一方水土的專制君主,雖然擁有絕對的管理權,但有一點不好,就是只要這位君主死去,權力中心必將易位,導致分國動蕩,周邊敵人虎視眈眈。

關原之戰打響距秀吉之死才不過過去短短兩年,曾經臣服於秀吉的大名們就該投降的投降,該倒戈的倒戈,輝煌一時的豐臣秀吉政權轟然倒塌,江山至此更名換姓。

(豐臣秀吉去世-選自《花之慶次》)

不過這也無可厚非,戰國世代各國領主的統治範圍擴大到那樣的規模,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鎌倉時期用血緣維繫從主關係,家臣們被人為劃分成部門,再一層層進行寄親隸屬效忠。那麼認一大票乾兒子就能讓手底下人忠誠於自己了嗎?慾望面前,別說什麼乾兒子,就是親生的父子弟兄殺起來都紅眼。主公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戰國時期對家臣的自由限制簡直可以用『不人道』來形容,就連談個戀愛、寫個信,繼承個家裡的鍋碗瓢盆這種破事都要一一事無巨細彙報給主子。主子允了,你才能做。

另一方面,為了平衡各家臣之間的利益,就算兩個家臣有糾紛而鬧到了國主處,一般情況下國主也只能不問是非曲直各打五十大板。總之就是干好了是應該,一旦干不好處罰又相當嚴苛,連坐制度也是那個時候興起的。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天天盼著老闆被雷劈死的人真心不在少數,故而雖然『忠義二字』還是被大家奉為高尚,但反水倒戈也變得沒有那麼天理難容了。

也因如此,石田三成與島左近的情誼才顯得彌足珍貴。三成是豐臣氏手下直屬的將領,《破軍星》中的他自謙為『只在計算上有所心得,但一提到領兵交戰就沒轍了』。這點倒是真的,石田三成雖然在關白豐臣秀吉死後被擁戴為新君,但說到底是個文官,瞭然政務,卻不善軍事,與自恃生猛的武人一派水火不容,誰也瞧不起誰。

事實上,德川家康也正是憑藉了這一點矛盾,在其中挑撥離間,從而拉攏了大批本該效忠三成的武將,於內部瓦解了石田三成的勢力。

卻有一個人,直至三成死去多年都矢志不渝地繼承著他的遺願,這個人就是島左近。

島左近其人即使是在日本正統歷史上也身份成謎,漫畫中將他描繪成戰亂中的遺孤,母親在臨終前對他說『要死,就要死得其所』。

那一年,島左近9歲,從此以後便自詡為『死人』,畢生尋找長眠之地。這當然不是說他不珍惜生命,從左近劫法場救三成大人的一幕就可以看出他並不迂腐,反而瀟洒疏闊,心懷大義。作品中不斷強調的死亡概念實際上是對生命的理解,就如同《冰與火之歌》中劍術家西利歐所說:『世間只有一個神,就是死神。而我們對死神也只說一句話:「不是今天」。』

島左近的執念讓他多次與死神擦肩卻都頑強地活下來——『這裡還不是我的長眠之地』。關原之戰前8年,石田三成找到當時隱居、過著閑雲野鶴生活的左近,甚至不惜將關白豐臣氏親筆所寫的俸祿文書一撕為二,將一半分給了左近,表示自己與左近關係對等,絕無上下級的區別。

左近也不負三成所託,屢立奇功,在關原合戰派出手下高手卧底在德川軍中,且手刃了對方統率……誒?慢著。

看官至此可能要問了,這不大可能吧?眾所周知,德川家康是關原之戰的勝利者,最終完成了統一。如果德川家康死於關原,那在這之後又是誰建立了德川幕府?

這裡可能不得不提一個小插曲了。

《德川實紀》是江戶幕府的一份官方歷史資料,其中記載過關原合戰清晨德川家康斬殺士兵的事情。這件事看起來匪夷所思,極其不合常理,哪有人在兩軍開戰之際一上來先拔刀砍自己人的?再者,歷史上從沒說過德川家康生性暴戾,只是因為那個士官由於大霧沒看清,錯上了家康的馬就大開殺戒,未免讓前線將士寒心,以其性格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這段小插曲也引發了後人無窮的想像力,其中最為傳奇的觀點便是『德川家康已死』的理論。漫畫中將該事件解釋為左近派忍者六郎扮作士兵接近德川家康,也的的確確將家康殺死。而眾人所見的德川家康砍殺士兵,正是德川的替身世良田追逐卧底六郎的身影。

洞曉一切的石田三成在被斬首前,用暗號囑託前來劫囚的左近,讓他找到德川家康的替身,以此為把柄牽制住對方,以確保豐臣家血脈周全。島左近欣然應允,決定與德川家康的替身(全名世良田二郎三郎)聯手。然而原本以為對方只是個替身,不過是容貌上很像德川家康罷了,並無什麼真本事,但與世良田接觸後,左近驚奇地發現這個替身也並非池中之物……

原哲夫將隆慶一郎小說中的閃回手法幾乎原封不動地搬到了漫畫中,這種手法既可以充實人物性格,同時交代背景,也不會使主線劇情混亂,是個好方法。但改編為漫畫後,對於不了解戰國時代這段歷史的讀者是個大坑。明明前一卷還在講關原合戰,下一卷又時光倒退,說起織田信長在世期間的『一向一揆』了,實在叫人一頭霧水。

但仔細想來也不難理解,這段插敘旨在烘托世良田重情義且目光長遠,將世良田的角色設定為一向宗的首領,使之形象一下子顯得高大起來。歷史上的一向宗眾皆是些手無寸鐵的僧侶,加之老弱病殘,可就是這些人竟然與織田信長的正規軍前前後後打了11年,而且早期還讓信長吃了不少敗仗。

作為德川家康的替身,世良田被左近 評價為『可與織田信長正面交鋒的男人』,卻在有機會殺掉對手時,從信長的眼睛中看出唯有此人能帶來統一和太平,繼而放下了仇恨。漫畫中有一個細節,即左近在故事前期一直稱呼世良田為『替身大人』,後期卻一改這個帶有諷刺的稱謂,改為『世良田大人』,因為他知道世良田也是一位毫不輸給自己的英雄。

其實漫畫改編於小說版《影武者德川家康》,『影子武士』世良田二郎三郎本就應是主角之一,但也許是考慮到小說線索繁多,而將原著截為兩部漫畫分別連載,一部與小說同名的漫畫,另一部就是此作《破軍星》(原名:《SAKON(左近)戦國風雲録》),這部作品淡化了世良田,而以島左近和忍者六郎為主線,更像是原作之後的外傳。漫畫將格鬥融合在歷史故事中,有很多精彩絕倫的打鬥場面,但無奈題材沉重,最終還是未能逃過腰斬的命運,與羅剎族一戰過後草草收場,真是太可惜了。

文:凱川/黑白漫文化

微信公眾號:黑白漫文化(hbmanga)


推薦閱讀:

長篠合戰前夕,武田勝賴在最終下令進攻時,是否已經在第一時間得知了鳶巣山已遭到敵襲的消息?
為什麼日劇里的沖田總司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
武士道的凜然赴死與烈士的英勇就義是否有一定的相似性?
武士用死亡詮釋至高無上的榮耀,這種勇氣值得學習嗎?還是這種觀念是封建統治下君主無上所產生的腐朽思想?

TAG:日本漫画 | 日本历史人物 | 日本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