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JEG論文速遞? 歐洲移民的長期影響

2015年法國彩色故事片《心房客》

那個設置在自動檔後睡著了導致腿跑壞了的先生 真是把人笑死...

註:看電影,可以感受到研究積攢不完成的罪惡感,然後真開始做的時候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嘿嘿嘿

圖片來源:amazon.com

論文鏈接:The European Origi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在經歷了歐洲早期統治後,殖民地國家分別走上了不同發展道路。一些國家很快踏上了經濟騰飛之路,而另一些國家依舊在貧困線周圍徘徊。儘管大量文獻強調早期歐洲移民是造成上述發展差異的重要因素,但因缺乏移民數據而鮮有直接證據進行實證檢驗。最近,William Easterly與Ross Levine教授合作撰寫的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發表論文「The European Origi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基於最近構建數據實證檢驗了殖民時期歐洲移民對當地現代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

針對歷史上殖民地國家當今發展差異,已有文獻認為殖民時期歐洲移民在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機制產生影響:第一種是政治制度渠道。阿西莫格魯(Acemoglu)等人認為在殖民時期,當歐洲開拓者遇見土壤、氣候等環境不適宜生活時,他們會留下少數定居者,並建立「掠奪性」制度進行國際貿易來獲取財富;而當環境適宜時,開拓者會留下較多歐洲移民,並建立「扶持性」制度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以期在未來獲取更多財富。該機制蘊含著以下兩個檢驗論斷:(1)相對於小規模歐洲移民,大規模移民更傾向於建立扶持性政治制度;(2)由於政治制度由早期歐洲定居者建立,因此早期移民對當地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要大於其後代影響。第二種作用機制是人力資本。格萊澤(Glaeser)等人認為早期歐洲移民通過建立學校和人力資本代際間傳播等方式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該機制也蘊含著以下兩個論斷:(1)歐洲移民通過影響人力資本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由於這些國家的學校現今已較為完善,所以早期歐洲移民的影響也要大於其後代作用。隨後,本文構建了十六世紀歐洲殖民地移民數據對以上判斷進行實證檢驗。

具體而言,作者分別基於不同方法創建早期歐洲移民數據:一是利用歐洲移民首次到達該國的人口數據,二是利用該國獨立時歐洲移民數據,三是基於三個不同時期構建歐洲移民數據,具體指1500-1800、1801-1900及1500-1900。實證分析支持了上述判斷,研究發現早期歐洲移民占當地人口比例與現代經濟發展間呈顯著正向關係,且該結論在控制了歐洲移民後代以及其他諸多國別特徵因素後依舊穩健。隨後,作者通過分析影響移民定居因素、子樣本回歸等方式對論斷進一步檢驗,發現並不改變本文結論。綜上,本文首次基於最新構建的殖民時期移民數據檢驗了歐洲定居者對殖民地國家的長期影響,研究發現前者顯著推動了本地經濟發展;同時,其促進作用比較強大,且足以抵消因殖民治理產生的其他負面效應。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生活在全盛時期的英國是怎樣的體驗?
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英國為什麼沒有進行大規模移民?
為什麼二戰後有殖民地獨立浪潮?
為何英國殖民者沒有像在北美一樣在印度反客為主?

TAG:经济发展 | 殖民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