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了一個經常惹禍的孩子

兒童室內遊樂場里,到處都是跑來跑去,或相互追逐,或獨自玩耍的小孩,旁邊的家長們,孩子大一點的就百無聊賴在地板上或坐或躺,閉目養神;孩子小一點的就寸步不離的跟著孩子,一會兒大叫制止寶寶的危險動作,一會兒又不時低頭玩著自己的手機。

角落的滑梯區,一個扎著羊角小辮的小女孩,約5歲的樣子,穿著裙子,光著腳丫,拉著滑梯的扶手站在滑梯上,隨時準備順勢滑下,而此時滑梯下方,一個3歲多小男孩,兩隻手抓著滑梯邊上的圍欄,還用腳捎帶著他的玩具小推車,逆著滑梯,努力地往上爬,在窄小的滑梯口處,他們倆相遇了,一個要上,一個要下,誰也不想讓 !

小女孩覺得該自己玩的,就開始用語言提醒小男孩讓開,但是似乎並無效果,女孩著急了開始用腳去踢小男孩的玩具車,小男孩見小女孩不讓,還來踢自己,則一隻手抓圍欄,一隻手拿玩具車想去回擊小女孩踢過來的腳。小女孩的婆婆在旁邊,大聲地制止小男孩用玩具打人的行為,擔心小男孩會傷著自己的孫女,一直指責小男孩的魯莽粗暴,說「你這小孩怎麼能用玩具打人呢?傷著姐姐怎麼辦?!……」小男孩面對一個陌生大人的責備,只有大聲的喊著:不要說了!但是仍然不願意讓開,小男孩的媽媽聞聲很快跑來,女孩婆婆便生氣的對著小男孩的媽媽說:你這孩子長大不知要惹多少禍!

媽媽來了,媽媽輕輕地摸著還在滑梯上僵持的小男孩,想問明情況,但是小男孩已經生氣得無法剋制,最後以為媽媽也要來勸他讓開,便失望的退下來,跑到了一邊抱著雙手生氣。

媽媽走過去,平靜地抱抱兒子,同時用手輕拍兒子的後背或肩膀,表示安慰和力量,他相信兒子可以自己平靜下來,很快小男孩的情緒便平和很多。

這件事情上,大人的規則里,覺得肯定是男孩該讓女孩的,滑梯是從上往下滑的,逆著爬是不符合規矩的,既危險,又容易擋著別的小朋友。

但是在小男孩看來,他覺得這樣好玩兒,自己那麼費力,手腳都用上了,嘿咻嘿咻地還帶著玩具爬上來,你卻告訴我:不能這樣!? 姐姐先不讓我,還踢我的玩具,我一手抓著圍欄,另一隻手只能順手拿著玩具還擊啦! 那個婆婆為什麼要說我?!

其實作為媽媽,當站到兒子的角度這樣想想以後就覺得,再去責備兒子肯定是會讓兒子感到很傷心,連媽媽都不幫我了嗎?

媽媽仍然抱著小男孩,溫柔的問

媽媽:「寶寶,姐姐沒有讓你玩滑梯,現在很生氣對吧?」

小男孩:「嗯!她還用腳踢我!」

媽媽:「姐姐踢你是不對!那你怎麼做的呢?」

男孩:「我用玩具車打她的腳了……」

媽媽:「這樣對嗎?做錯事了,我們要不要去給姐姐道個歉呢?」

小男孩點點頭,

於是這位兒子牽著媽媽的手,走到女孩面前,就打人的事向姐姐道歉,同時媽媽也要求小姐姐就先用腳踢小男孩玩具的事向小男孩道歉,兩個孩子倒是很愉快的互相原諒,並成為好朋友一起玩耍。

晚上回家後,媽媽帶著兒子一起玩玩具,

媽媽特意拿出軌道玩具,與兒子一起玩,一個軌道只能同時容納一輛車行駛,兒子順時針開,媽媽便逆時針開,故意與兒子的小車相撞,兒子有些奇怪地問:媽媽你的車為什麼總是要對著我開啊?

「狡猾」的媽媽便順便提起了下午的滑梯事件,告訴兒子,要遵守規則,大家各走各得道路,順著方向走,不然就會撞車!

好吧,我就是這個小男孩的母親!針對這次滑梯事件,我對自己的處理方式還是很滿意的。如果是以前,我會把自己被女孩外婆斥責的焦慮不滿,轉嫁到兒子身上,想著:就是你讓我丟臉了。然後也同樣大聲的吼兒子,甚至在外面動手打他,然後他哭得更傷心,大發脾氣。但是我現在做得首先是讓自己平靜下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想清楚,他生氣是因為什麼,他哪裡做得不對,自己焦慮是因為什麼,然後理智的分析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這是我對孩子的行為理解了,對自己焦慮和孩子發脾氣的行為接納了,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方式。

作為一個「調皮」小男孩的母親,我不止一次的聽別人這麼對我說:你家寶寶太調皮了,要好好管教!不然以後不知道要惹多少事!

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體貼、聰明、善良、好學等等,我睡不著,他會給我唱歌,拍背哄我;外公開車,他會給外公喂葡萄,還不忘用手把外公吐出的葡萄籽接住,扔到垃圾袋裡;喜歡的拼圖,一遍一遍認真地拼了拆、拆了拼;……媽媽的眼裡,自己孩子的趣事總是說起來就沒完。

面對很多不理解,諸如說他是調皮的小孩,讓我好好管教他,他不愛叫叔叔阿姨等等,作為媽媽的我一直承受著很多的焦慮,但同時也相信他並不像他們說的這麼糟。滑梯事件只是他平時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的其中一次,大家都因為他動作快,出手力氣大,而且不愛哭,總覺得就是他的錯,甚至我自己也曾經這麼想。

有一次,兒子的一句話讓我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他在遊樂場搭了一個很漂亮的積木城堡,然後拉著我說:媽媽!你看我的城堡搭得這麼漂亮!以後那些小朋友就不會欺負我了吧?

我懵了!

「寶寶你覺得他們都在欺負你嗎?」

「是啊!姐姐搶我的玩具,哥哥來踢我的城堡……」

原來他是這麼想的啊,當這麼小的男孩,說話又沒別人快,就是動作快,當他覺得自己被侵犯時,作出那些動手的行為也只是在維護自己,保護自己吧!

作為媽媽的我,從此開始很注意理解他的不良情緒,幫助他找到動手以外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引導他往別的方面去思考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我發現他動手的情況越來越少了,跟其他小朋友也能很輕易就建立起關係了。

親子教育是很多父母都一直在潛心學習研究的課題,但是好像身邊的很多家長無論怎麼努力,多麼用心都收效甚微,他們大多處於焦慮、無措的狀態。我們的諮詢師經常會接待很多很多的「問題孩子」,他們是父母眼中需要治療的孩子,不聽話啦,不愛學習啦,不能跟同學建立關係啦! 家長們很希望諮詢師幫忙勸勸孩子,教育孩子,很快就幫他們換一個聽話、懂事、乖巧的孩子,諮詢師只能說:臣妾做不到啊!

我有一點想說的是,養孩子就像種菜,拿到一把不知道什麼品種的種子,播種,施肥,照顧、收穫,不能因為這個種子有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南瓜,而是玉米,你就說這個種子是壞的吧!諮詢師沒辦法把玉米給你換成南瓜,但是可以教你把手上的玉米種植的優質一點。

對這愛的種子——孩子,應該給予無條件的接納和愛:理解、接納、改變!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言行,站在他的處境,位置理解他這麼做的原因,他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況,為什麼這麼做,他是想通過這種行為表達什麼;

其次,接納,全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論好的或者壞的情緒,不能因為他表達了對父母的生氣,家長無法接受,也產生憤怒或委屈的情緒,並反向地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攻擊,作為種菜的人,孩子的父母我們應該相信不管他是南瓜、黃瓜、甚至只是小蔥,他都是好的;

最後,改變不是要求子女改變,而是先回到自身。改變自己,為孩子學習不好生氣了,先想想自己在氣什麼?是氣孩子不努力學習擔心他以後考不上好學校,還是氣他成績不好給自己丟臉了? 如果是前者,考不上好學校不代表以後找不到飯吃,就會流落街頭什麼的,要做的是培養他為自己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家長拿著棒棒逼著學習,為家長學習。如果是後者,他成績好不好,那是孩子的事,他成績不好也不能證明家長就是失敗的,這個孩子他就是小蔥,他不能作為主食,但是仍然有很多菜品上會用到他,作為家長也不算很失敗!這樣想是不是好多了?我們的想法變了,應對孩子的方式也會改變,我相信每位家長都能種植出在他那個「品種」里最優質的孩子。

文/王原草


推薦閱讀:

你對自己最大的道義就是少對外人付出

TAG: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