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亂象叢生,揭密隱藏在巨額罰單背後的真相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近日,央行向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開出了4680.64萬元的巨額罰單,引發行業內廣泛關注。近年來,支付清算領域亂象叢生,引得央行屢出重手。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間,央行先後吊銷了浙江易士、廣東益民和上海暢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2016年5月,更是推遲了第一批27家持牌機構的牌照續展工作,此次又開出了史上最大罰單。

經驗告訴我們,行業性的亂象背後,往往會涉及到行業性的原因,違規行為只是表象,看不到表象背後的實質,僅靠處罰,是罰不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行業環境的。畢竟,誰願意沒事老踩紅線玩呢。所以,本文中,筆者著重剖析支付清算行業違規行為背後的秘密,看看究竟什麼才是治本之策。

1行業亂象叢生,讓人大開眼界

先看看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為什麼被罰,央行給出的原因是

「經核查,上述兩家公司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介面、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客戶備付金、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等嚴重違規現象,舉報情況基本屬實。」

筆者梳理了近年來央行對支付行業做出的幾個處罰規定,見下圖,發現主要違規行為集中在銀行卡收單業務中,表現為未落實賬戶實名制、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介面、挪用客戶備付金、偽造交易材料、套碼等方面。仔細剖析這些違規行為,真是讓人眼界大開。

資料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整理自網路

亂象一:二清泛濫

先來說說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介面和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這兩個問題其實主要表現為一個問題,即二清。所謂二清,簡單講可以理解為支付機構與商戶之間的第三方代理商,本來交易資金是直接清算給商戶的,在這種模式下,交易資金先清算給代理商(即二清),然後再清算給這個商戶。很多情況下,二清還會向下發展出三清、四清甚至五清,使得交易環節一環套一環,交易資金層層轉遞,交易背景錯綜複雜。

通過二清,支付機構可以快速做大特約商戶規模,是佔領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顯然,正面作用是有的。但從近些年的案例看,其負面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正面意義,二清業務模式的主要危害有兩點:一是危及商戶資金安全。一旦二清機構(或三清、四清)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債務糾紛、甚至捲款跑路等,商戶資金很難保障。近年來,已經發生了多起二清機構捲款跑路事件,引發商戶對支付機構的集體投訴和糾紛。二是若外包管理不到位,很容易違反反洗錢規定,踩到洗錢的紅線。

亂象二:套碼盛行

再來說說套碼。所謂套碼,即違規套用低費率行業的商戶類別碼(MCC),是收單業務最為普遍的違規行為之一。不同MCC碼代表不同行業,刷卡手續費率不同。按發改委2013年2月25日「66號文」中新下調的費率規定,「5812」代表餐館,手續費率1.25%;「5311」代表百貨商店,手續費率0.78%;「5411」代表超市,手續費率0.38%,「三農」業務更低,最低一檔僅0.25%。顯然,餐館套用三農的MCC碼,可以大幅降低刷卡費率。

套碼主要由四種做法,一是直接偽造虛假商戶信息,包括偽造營業執照與商戶入網材料等,將高費率商戶直接偽裝成低費率商戶。二是批量申請低收費行業的營業執照。三是切機,即一些收單機構以升級POS機的名義強行把其他收單機構的商戶變更為自己的商戶,在切機的過程中實施套碼行為,降低商戶費率取得商戶的配合。四是平台化、智能化造假,即收單機構通過變造交易類型或交易渠道等手段,為同一筆交易組合成多套交易信息,批量按「特殊計費」的低費率收費。

2014年3月,匯付、易寶等8家收單機構被央行要求暫停接入新商戶,並於當年9月要求退出特定地區業務,為一些收單企業的「切機」行為提供了機遇。這些機構以降低費率為誘餌,誘導被處罰機構的商戶「升級」POS機,把客戶收歸己有。

套碼的危害主要有兩點:一是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一些收單機構通過套碼吸引商戶,擠壓合規運營收單機構的生存空間;二是在實施套碼行為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到偽造商戶信息、變造交易類型等違規行為,使得銀行卡收單業務的各項風控措施形同虛設,加劇洗錢和詐騙風險。

亂象三:洗錢、詐騙等嚴重違規行為

如果說二清和套碼某種程度上是收單企業為了做大市場份額採取的惡性競爭行為,洗錢、詐騙等行為就涉嫌刑事犯罪。此時,收單企業主觀上不再是做大做強,而是撈一把就跑,動機發生了根本變化。一般說來,洗錢、詐騙等行為往往伴隨著未落實商戶實名制,挪用客戶備付金,留存、竊取或泄露銀行卡敏感信息等高危行為。

未落實商戶實名制基本是套碼、洗錢等違法行為的前提條件,留存、竊取或泄露銀行卡敏感信息本身就自帶詐騙嫌疑,屬於嚴重違規行為。挪用客戶備付金就不用說了,本身沒有技術含量,有膽量即可,屬於嚴重違規行為,被註銷牌照的三家支付機構均是踩了這條紅線。因此,若是腦子正常的從業者,無論怎麼利益熏心,基本不會去踩這條紅線。

2違規操作何以猖獗?背後深意幾何

洗錢、詐騙等行為屬於支付企業動機問題,從嚴、從重處罰,甚至註銷牌照、追究刑事責任,都沒什麼好說的。二清和套碼等本質上屬於一種競爭手段,雖然風險事件頻發、處罰不斷但屢禁不止,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

先看看這些違規行為有多猖獗。中國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曾發布一份《2014年上半年銀行卡受理市場規範工作通報》,提到「今年上半年,全國確認違規商戶46萬戶,占活動商戶的5.84%。其中非金機構違規商戶佔比77.03%,銀行違規商戶佔比22.97%。從違規行為看,套碼行為佔比39.68%,是市場違規的主要問題。」

違規行為何如此猖獗?刷卡手續費低,收單企業正常經營很難盈利是根本原因。銀聯總裁時文朝曾指出,中國絕大多數問題都出在定價機制上,衍生出所有經濟主體的行為扭曲。事實上,因國內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過低,銀聯曾被國際卡組織指責惡性壓價、不正常競爭,問題在於,定價方並非銀聯而是發改委。2013年,發改委曾發文將手續費率降至原來的6-8折,按照這個費率,在7:2:1的收入分成機制下,只靠20%刷卡手續費的收單機構基本不賺錢。

在行業微利的經營模式下,做大規模是活下去的唯一手段。然而,線下收單市場中,銀聯商務和銀行佔據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60多家持牌收單機構競爭不超過20%的份額,本身就屬於紅海里的競爭。再看看競爭者的心態,銀行一方意在獲取商戶沉澱存款,不指望收單業務掙錢,恨不得零費用拓展商戶;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也沒指望靠收單業務盈利,意在通過收單業務獲取商戶信息、沉澱資金,並以此開展其他互聯網金融業務,然後從VC那裡拿錢。在收費水平本已較低的情況下,面對恨不得不收費的競爭對手,大多數中小收單機構依靠正當的競爭手段很難活下去,不得不鋌而走險,導致行業亂象叢生、風氣變差。

當然,這本質上並非風氣的問題,而是定價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不均衡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再嚴厲的處罰,恐怕都剎不住行業亂象。

3接下來局勢如何?能做的也許只是等待

今年3月份,發改委發布《關於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提出「收單環節服務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收單機構收取的收單服務費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收單機構與商戶協商確定具體費率」。問題解決了嗎?恐怕沒有。那麼多競爭者都恨不得零費用拓展商戶,市場化定價帶來的必然不是整體收費水平的提高,更可能地是收費水平的進一步下調。下調本身會進一步壓縮中小收單機構的生存空間,逼迫它們繼續鋌而走險,陷入惡性循環。

怎麼辦呢?強迫大家統一提高費率為中小收單機構留出盈利空間?顯然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唯一能做的,也許只能是等待市場的出清,隨著參與者的逐步退出,慢慢地市場會達到一種均衡,亂象的土壤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有沒有辦法加速這一進程?把註銷牌照作為處罰手段恐怕是最有效的一種。

——————————————————————————————————————

PS:歡迎去我的LIVE分享頁,系統了解 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 相關知識


推薦閱讀:

2016年6月信用卡刷卡指南
良好的省錢方式,如絲般感覺...

TAG:第三方支付 | 银联商务 | 刷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