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受到的傷害最大

1、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母親越強勢,對家庭毀滅越大》

我給轉發文章的這位朋友留言:「這樣強勢性格的人不好改變」,

朋友回復:「為啥要改變呢!挺好的」。

我們比較熟悉所以我就回了一句:「那你就繼續努力吧」後覺得有些話不說比說出來要好,所以就刪除了。

如果不回復所表達的意思很多,比如:你不認同她的觀點。或者,她覺得好,那她就這樣做吧,再或者跟本就沒看到。而一但要是把這句話說出來就會變成固定的一個意思了。而且還有吵架的感覺。前幾天寫過一篇《夫妻之道》里有這樣一句話說:」夫妻吵架,吵贏了,結果離婚了「。朋友之間也是這樣,有些事情,如果非要分個高低,表面你是贏了,可能朋友也疏遠了。

2、吃豆包品人品

老婆愛吃豆包,有人送了兩份豆包,一份吃了口感勁道,不粘牙,味道香甜。另一份吃到嘴裡口感懈軟,粘上牙膛,味道有點酸。

後來我問做豆包的人得知好吃的粘豆包是在製作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的其它麵粉,雖然揉糯米過程辛苦,但口感非常好。

如果想在揉糯米過程中輕鬆一點,添加一些麵粉再揉制會容易很多,但口感就會相差很多。

做人亦是如此,踏踏實實,不怕辛苦堅持努力,最後的的結果一定是完美的。反之為了省力而摻雜一些其它的東西進去,雖然工作會輕鬆一些,但結果也不會很理想。

3、一個人享了不該享的福,就得吃不該吃的苦

我在很小的時候一次吃了香油之後就突然覺得好吃的不得了,於是乎每當吃餃子的時候就會吃一口餃子,再把倒進小碟里的香油喝上一小口,不是蘸著吃,是喝。結果可想而之,多年以後的今天一聞到香油味就想吐。

現在很多家長對子女除了學習方面要求嚴格一些其它方面都是有求必應,甚至該不該幫的都在做,試想一下,很多事情本該是在當孩子的年齡應該學會的,你幫他做了,先不說在能力方面缺乏了鍛煉的機會。在心理方面也會對孩子造成對生活的興趣缺失。(很多青少年自殺和這方面有關係)單說他從小到大享了不該享的福,那以後就得吃不該吃的苦,如果你能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會這樣去做嗎?

4、父母離婚孩子受到的傷害最大

一個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經常酗酒,喝多了就開始打罵她和媽媽,終於在無數次爭吵和打罵後,父母離婚了,她跟了媽媽,原以為小女孩從此不會再被罰跪、挨打,可是等待她的的卻是經常一覺醒來找不到之前還睡在身邊的媽媽而痛哭流涕。因為媽媽暫時沒有居住的地方,經常會把她一個人寄養在各個親戚家裡,各種親戚的各種態度下:有和藹的、有厭煩的、有訓斥的、有打罵的,每天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個小女孩一天天的長大了。媽媽後來又有了新家,可是新爸爸對她並不是很親切,又有了小弟弟以後,更覺得她是這個家裡吃閑飯的人,萬般無奈之下,學習還算不錯小女孩被迫選擇了退學,中學還沒有念完的她就走向社會打工賺錢,不說是賺錢養家,最起碼是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吃飯了。因為年紀小在外面難免會吃些苦頭。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孩也有了自己的家,在生活還算平穩的時候,她經常接到親爸打來的電話,有時是半夜,有時是清晨,有時在工作,有時在吃飯,每一次電話響起,都能勾起女孩對往事痛苦的回憶,想起爸爸當年一次又一次喝多酒後狠心責罰自己,好好的一個家在他的逼迫下妻離子散。每當看到別人一家人幸福團聚時,羨慕、怨恨、恐懼,傷心齊聚心頭。

即便是接起電話,聽到對方又是在酒精麻醉下的聲音,更是無比的厭煩。隨著親爸的年紀越來越大了,女孩又時常會牽掛他的身體,但是面對總是在不清醒的時候打來電話一遍遍的檢討或埋怨的贅述,女孩經常會在無奈之下選擇掛斷電話。而每一次掛斷電話之後的矛盾心理,對女孩又是一陣內心痛苦的折磨。

父母離婚如果有孩子,傷害最大的是孩子,當年年青氣盛的爸爸和媽媽,雖然每次都是爸爸酒後挑事,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有一方能在怒髮衝冠時冷靜下來,或是選擇妥協,或許結果不會是這樣。這裡不論誰對誰錯,孩子已經長大,不想回憶那些痛苦的經歷,爸爸又一次次的來干擾孩子已經平靜幸福的生活,爸爸這樣做,讓孩子怎麼辦?

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會怎麼做呢?

爸爸和媽媽以前做的肯定是不對,雖然爸爸現在做的也不好(還在酗酒),但是如果你能放下曾經的那些怨恨既往不咎,因為現在你已經健康的長大了,雖然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了太多的痛苦和遺憾。但這又何曾不是你人生當中最寶貴的一段經歷呢?爸爸給了你一次生命,雖然沒有盡到當父親的責任,但是今天的你已經不會再是那個需要寄人籬下才能生存的小女孩了。現在你已經有能力去處理好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了。而面對一天天變老的爸爸你不但不用當年他對你的方式對待他,反而以德報怨真心誠意的做好女兒的這個角色,試想一下他還會這樣一次次無休止的打電話來騷擾你嗎?你真心的待他好,你的心裡的冰山也會融化。父母會怎麼看你?周圍的人會怎麼看你?他們都會被你的善而感動……因為孝敬父母是最大的善舉,也會得到最大的福報。

女孩在我的勸說下決定要試一試。

哲學經典名言的智慧:

推而放諸東海而准——《禮記》

推薦閱讀: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話是否正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父母與出行的關係?
就想知道廣大的青年們放假回家有多少會幫媽媽做家務的。?

TAG:离婚 | 父母 | 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