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篇——第三章 基本句型

本章概述

在了解詞性和成分後,我們開始學習句子。到底何為句子呢?廣義上,能夠表達一個完整意義的成分就可以稱之為句子。例如:

-Who are you talking about?

-Tom.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haircut?

-Beautiful.

以上兩例中名詞Tom和形容詞beautiful都可以稱作句子,因為它們表達了完整的意義,而且本身也以句號結尾。但在語法中,我們研究的是完整的句子,即至少有一套主謂結構的句子。本章我們討論有且只有一套主謂結構的簡單句。

根據動詞類型的不同,英語簡單(基本)句型分為五種,即:主謂SV、主謂賓SVO、主謂補SVC、主謂賓賓補SVOC、主謂雙賓SVOO。

之所以有這種五種基本句型,是因為動詞類型不同,也就是說,英語的動詞決定了句子的形態,即動詞決定了這個句子有沒有賓語、有幾個賓語、需不需要補語。所以句子的核心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和補語。其它成分都屬於修飾性成分。五種句型概述:

一、主謂SV句型 VS 主謂賓SVO句型

主謂句型與主謂賓句型最大的區別在於謂語動詞的及物與不及物。英語把及物動詞叫做transitive verb,不及物動詞叫做intransitive verb。「transitive」在英語中是傳遞的意思,那麼顧名思義,如果動詞表示的動作可以直接傳遞到某個事物,則稱其為及物動詞,反之則稱為不及物動詞。筆者想再引入一組定義來幫助理解這組概念。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又可以分別稱作外動詞和內動詞。按照表達方面來說,外動詞是動作涉及或(達到)別的事物的動詞,內動詞是動作凝於(或)止於主體本身的動詞。下面是一組不及物動詞(內動詞)和及物動詞(外動詞)的例句,分別是主謂和主謂賓句型:

很多動詞既有不及物用法,也有及物用法,具體意思要看上下文:

由於不及物動詞不涉及其它對象,故而不能直接賓語。但是英語中,有一種起橋樑作用的詞——介詞,有了介詞的幫忙,不及物的動詞就能夠得上賓語了,這就是所謂的介賓結構:

例如動詞go為不及物動詞,表示主體移動。一旦跟上介詞into,就可以接賓語,表進入的對象,例如house等。而及物動詞enter本身就表示go into,一定需要接賓語。英語中絕大多數動詞適用於主謂或主謂賓這兩種句型。

二、主謂補SVC句型

英語中,主謂補SVC句型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了。主謂補句型的構成為:主語+謂語+主語補足語,主語補足語用來表達主語的狀態或特徵(而不是動作!),通常是名詞或者形容詞。這個時候,謂語動詞往往只起連接「主語」與「狀態/特徵」的作用,所以這種句型的謂語動詞被稱為「系動詞」,英文叫做「linking verb」。而國內語法,又將這種表狀態/特徵的成分叫做「表語」,這就是所謂的「主系表」結構。所以「主謂補」就是「主系表」,只是叫法不同。因為大部分學習者習慣了「主系表」的叫法,故本書中也將採用這一稱謂。

英文中的系動詞並不多,主要有下面幾大類:

1.直接表達主語狀態/特徵

這類系動詞有be動詞,感官動詞feel、look、sound、taste,類be動詞seem與appear(表達含義和be動詞接近,但是語氣沒有be動詞肯定):

Han Meimei is from China.

Your idea sounds perfect.

The first way seems easier.

2.表達主語由一種狀態/特徵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特徵

這類系動詞有become,grow,turn,go等等:

The leaf will turn yellow in

autumn.

The teacher became angry.

3.表示主語維持某種狀態/特徵

這類系動詞有remain,stay,keep,hold,continue等: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He held silent for

the whole day.

The weather continued

fine for several days.

4.近似於不及物動詞的系動詞

這類動詞有be born,die,married等,這類動詞較少,讀者只需理解即可:

He was born poor.

He died young.

為什麼說主謂補(主系表)句型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被忽略了?

主謂補句型通常只是羅列在五大句型之中,與其它四種地位相當。但實際上,因為主謂補結構太重要,太特殊,其謂語動詞才有了專門的名稱——系動詞。我們完全可以認為「主系表」結構已經脫離主謂結構之外,並與之分庭抗禮。對於如此重要的句型結構,一定要深入地理解。

除了be動詞之外,其它幾類系動詞的用法更接近辭彙的範疇,而非語法的範疇,所以接下來我們只重點講解包含be動詞的主系表結構。前面提到,主系表結構表達主語的特徵與狀態,對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含有be動詞的主系表結構通常有兩種用法:

1. 表達主語是什麼。

2. 表達主語怎麼樣。

例如:

1. I am a teacher.

2. This city is

beautiful.

在例1中,表語是名詞a teacher,表達主語「是(一位)老師」;在例2中表語是形容詞beautiful,表達主語「很漂亮」。在表達主語「是什麼」的時候,如例1,中英文結構幾乎完全對等;但是在表達主語「怎麼樣」的時候,我們要稍加註意,例如:

The soup is too hot.

湯太燙了。

I am nine years old.

我今年九歲。

You are beautiful.

你很美。

在中文譯文中,be動詞完全被丟掉,因為此時的be動詞沒有實際意義,只起連接作用。既然毫無意義,為什麼不能幹脆省掉呢?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來自林語堂先生:

如果我們說a red rose,這個不成一句,因為我們覺得這個詞兒只說了個「什麼」,而沒有說出「怎麼樣」來,「這朵紅玫瑰怎麼樣呢?」可是如果說The rose is red,我們就說出「怎麼樣」來了,而意思就完全了。因此我們說The rose is red是一句,a red rose不是。…所以句子當中有了動詞(如is),整個句子才有生氣,反之意思是死的,因為沒有動詞。(摘自張沛霖《漢譯開明英文文法》)

所以,中文裡面到底有沒有與be動詞am/is/are對應的詞呢?有人說有,即「是」,但「是」只能表達be動詞一半的作用,即表達主語「是什麼」。在表達主語「怎麼樣」的時候,中文是沒有對應辭彙的,這點需要注意。

最後回到表語的詞性之上,在表達主語「是什麼」的時候,表語為名詞性;在表達主語「怎麼樣」的時候,表語為形容詞性。

三、主謂雙賓SVOO句型

當動詞涉及兩個對象的時候,需要用到主謂雙賓結構。能夠接雙賓語的動詞通常是授予動詞,一個賓語為被授予人,另一個賓語為被授予物。常見的有give、buy、ask、show、teach、lend、borrow等,此類動詞數量不多,讀者只需要在實踐中積累其用法即可。

四、主謂賓賓補SVOC句型

主謂賓賓補SVOC句型中的主謂賓結構還不能完整表達句意,還需要一個成分補充說明賓語的情況。英語中這類謂語動詞比接雙賓語的動詞數量還要少,最常見的包括使役動詞make、have,感官動詞see、watch,心理活動動詞consider、want、think、believe等等。例如:

We made him our spokesman.

我們讓他做發言人。

They named the boy Charlie.

他們給這個男孩起名為查理。

I saw him come in and go out.

我見他進來又出去。

They felt the car moving fast.

他們感到汽車行駛得很快。

He found the door of study

closed to him.

他發現研究所的大門對他關閉了。

對於主謂賓賓補結構,需要理解三點:

1.主謂賓賓補中的任何一個成分都是必須元素,缺少任何一個都會破壞結構的完整性,而不僅僅是意義的完整性;

2.賓補可以是任何詞性,包括動詞:

介詞短語

Keep yourself away

from him.

3.需要接賓語+賓補的動詞數量同樣不多,只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積累即可。

五、總結

至此英語五大基本句型全部講解完畢,總結如下:

1.決定五大類句型的是動詞自身的類型;

2.五大類句型可以分為兩大類結構:主系表結構和主謂結構(包括主謂、主謂賓、主謂雙賓、主謂賓賓補四大類句型);

3.五大類句型中最重要的是主謂、主謂賓和主系表(主謂補)三種句型。

備註:

書籍購買地址:

weidian.com/i/201413692

有些讀者反應知乎的專欄看起來不是很方便,且本人也認為知乎在通訊這塊體驗較差,所以

做了一個簡單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尤其目前公眾號微信號對個人賬號限制較多,所以做得很簡陋。此公眾號的目的是方便大家閱讀和購買《英語語法高手之路》,以及與讀者朋友們更有效的交流,我把所有的文章鏈接都粘在一篇文章里了。

有需要的朋友可有添加以下,賬號是:chen_grammar

目前正在籌備《英語語法高手之路》的出版和第二部書的素材,第二本完成後也會傳至公眾號。感謝大家的支持。


推薦閱讀:

the reason that 和the reason why區別?
act a certain way為什麼act後不加in?
如何評價《文法俱樂部》這本書?
英語能不能用逗號連接兩個句子?

TAG:英语 | 英语语法 | 英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