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設計師?不只是稱呼的不同,而是你自己的工作態度決定的。
這是個老話題了,自己也很久沒有做具體的美工工作了,特地寫篇文章留在這裡,我怕自己老了的時候忘記自己是怎麼走入職場的。
06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別人這樣稱呼我,其實剛出校園的自己並沒有對這個詞有抵擋心態。也許那時候太嫩了。後來慢慢發現身邊的其他美工不太樂意這個稱呼,有的美工會當場給對方臉色看,有的會反駁幾句「...你全家才是美工...」,也有的默認這個稱呼不作出任何反應。
這個稱呼為什麼會比起其他部門小組同事的稱呼聽上去就差一個檔次?為什麼你會反感這個稱呼?
因為你知道,你做的不是一個只會用PS改個顏色之類的工作,不是路邊廣告製作公司那種客戶說什麼樣就改什麼樣,全然不顧紅配綠好壞的美工。因為你知道,你做的工作不是隨隨便便把頁面撐起來就完事,你考慮了很多。
總之,就是你的工作成果,努力和想法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這裡我不是要去給美工這個稱呼鳴不平,也不是想去告訴那些稱呼美工的同事老闆說明我們有多重要。因為這樣做並什麼鳥用?
我想告訴你的是,你應該做點什麼,改變你身邊的人對你的稱呼。
這就是後來開始新的叫法:UI設計師!是不是高大上了一些?公司的招聘上從美工換成了UI設計師;你的工牌從美工換成了UI設計師;你換了家公司,從被稱呼為美工被稱呼為UI設計師。
不只是互聯網公司對這個稱呼的轉變,關於這個問題我特意問了一個就職廣告公司10年的同學,他們也不再稱呼這個職位叫美工了。畢業生叫設計專員,一般員工就是設計師,然後是設計主管,設計經理,設計總監。
關於美工和設計師的區別,他跟我舉了個面試的例子:
一次機試,擬一個類似公司名稱讓幾個來面試的上機做LOGO,時間1小時,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問考官。
有的人半個小時做了好幾個;有的人一個小時一個也沒有做完;其中有個人一個小時過去了,除了問了一大堆問題,在A4紙上畫了幾個草圖寫幾個字就完事了。
最後他們要了後者。原因是:一口氣做了好幾個的,東西確實多,看上去挺好,但是都是一些花瓣,百度過來改改完事的;悶聲做一個都沒有做完的,看不出他思路在哪裡;看看最後一個問的哪些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這幾個:
這個公司做什麼的?
這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這個公司大不大?
他們的客戶都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公司一直沒有LOGO標識嗎?
云云...
整理了一份資料和幾個草圖。簡單寫了幾個草圖的幾句詮釋。交稿!
你以為一個小時真能做什麼?只是想通過這有限的面試時間去考察一個人對事物的觀察處理方式罷了。
當他說完這個例子的時候我想起早前看到一個小故事,估計大家也聽過:一個職員要求加薪,老闆的一項工作安排就讓她自己啞口無言了。故事我就不細講了,百度就有。
現在想想,好像已經不是「美工」和「UI設計師」的稱呼問題了,是工作態度問題。當你改變工作態度的時候,就是周邊人對你稱呼改變的時候。即使他們還是叫你美工,那也是很客氣的帶著敬仰之心。
互聯網公司有人叫美工有人叫設計師設計師,廣告公司也有人叫美工也有人叫設計師,在別人眼裡,美工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你親戚朋友肯定對你說過:「你是做美工的啊?那正好來我們公司吧,我們公司正在招美工」。在他們眼裡,美工都一樣。當身邊人知道你是設計師的時候,他們就會問:「你是UI設計師?那你以前做過B2C平台嗎(是否了解業務和產品)?你以前做過購物類的APP嗎(是否了解行業屬性和不同的操作系統)?你對用戶體驗熟悉嗎(是否理解用戶需求)?來我們公司吧,我們正好要你這個有這方面經驗的UI設計師」。可以看出關於UI設計師,卻要求更高。
如果你認為從美工到UI設計師只是個稱呼上的改變,自己什麼卻沒有任何改變的話,那你就錯了。是公司對這個職位的個人能力、工作職責和整體素質更高要求的轉變。或者說是行業趨勢對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你自己已經從美工變成了UI設計師嗎?此時此時你摸著良心問問自己,是一個合格的UI設計師嗎?
這裡我放一段度娘對UI設計師的定義:
「UI」的本義是用戶界面,是英文User和interface的縮寫。UI設計師簡稱UID(User Interface Designer),指從事對軟體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工作的人。
看清楚了么?三個要求裡面最後一個才是提到了美工的工作職責「界面美觀」。
怎麼樣做才能稱之為一個合格的UI設計師呢?
第1,簡單了解產品:產品的信息結構,產品的戰略方向;
第2,熟悉競品UI:競品分析能力,解讀他人的設計思想;
第3,大致了解用戶:目標用戶年齡層次,使用習慣,工作環境,文化素質癖好,潛在用戶;
第4,了解交互:交互模型,交互規範,人機對話,操作邏輯;
第5,一定要親自了解用研:可用性測試,用戶調研;
第6,具備界面設計能力:圖形設計,各操作系統的設計標準,設計心理學。
(第5點是很多除產品和專門的用戶體驗組之外的職位不去了解的,但是我一直要求我的UI設計師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親自去聽用戶怎麼說。
打個比方:
用戶說:我想要個「這麼大」的圓圈。
產品看完用戶比劃之後回來跟你說:用戶要個「這麼大」的圓圈。
然後你就做了一個產品比劃的:「這麼大」的圓圈。
最後用戶看了之後:不對,我是要個「這麼大」的圓圈,不是你這個「這麼大」的圓圈。)
你知道到底要多大的圓圈了嗎?
以上幾點是完成一個項目對你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對自身能力的提高:
a,掌握當前流行的設計趨勢,以便用最好的方式進行設計;
b,保持一份對新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在工作中使你的設計有趣,讓用戶感受到美妙;
c,不斷和你的同事、領導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填補自己的空白,這是最好學習設計的捷徑;
d,不止步於你的工作或專業,也可以多去解讀其他專業的設計,比如:為什麼可口可樂的瓶子要這樣設計?
e,最好是懂一些前端的基本技術和實現方式,這樣會對自己的設計稿更完整的產出。
結合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當你具備系統的分析能力,有足夠寬廣的相關知識面,才能準確的完成你的工作,你才能稱之為合格的UI設計師。否則,你就是個美工。而且美工你也不一定合格。
此時有人會說了,我就是個做banner的,就是做圖標的,我有必要知道這些嗎?
有,你可以沒有那麼精細全面,但是你一定需要知道或者有基本的分析能力,在千千萬萬的BANNER、圖標中分析競品,去思考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做的目的?當你經過無數次的模仿和學習時,你就會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個簡單的BANNER也需要非常準確的表達第一訴求點,一個小小的圖標也能讓用戶一目了然知道它的作用。即使這時候還有人稱你為美工,又何妨?用周星馳的那句話說:「其實,我,是個演員」。
隨著項目經驗的不斷積累,自然而然你就會嘗試和涉足你感興趣的其他相關崗位的工作。比如:和交互表達一下你的想法,和產品交流一下你對這個功能的理解,就好比他們當初對你設計稿指手畫腳那樣。「這個圖標往左一點,再往左一點...」,「這個顏色不好看,你再調淡些...」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發現自己的工作其實就是關注用戶對產品的整體體驗過程。你可能會繼續做你的「美工」,可能會轉做產品或交互,也有可能專職研究用戶體驗。
在相對較大且規範的企業,與設計相關的工作還是相對分工較細,產品UI設計,企業品牌。設計等等。但是小公司就沒那麼規範了,你工牌上寫著UI設計師,實際大部分時間都在給老闆領導做幾個漂亮的PPT,給公司同事做幾套名片,把公司走廊上的文化標語裝飾裝飾。這就要看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划了。但不管怎麼樣,只要做事的時候你走心了。一樣是優秀的人才。
美工只是一個稱呼,工作的時候用心完成且得到了肯定,比什麼都強。
UI設計師好聽點,自己能力不行,工作態度又不積極,一樣被人看輕。
推薦閱讀:
※手機端表格設計
※UI設計中什麼情況下使用提示框?
※1年網頁設計經驗,在北京找了一個月的UI設計工作仍然失敗。想說北京的UI現在已經飽和了嗎?
※女生搞IT是怎樣的體驗?一般女生學前端好還是後台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