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尷尬」的互動營銷(一)

自從社會化媒體興起,「互動營銷」就成為行內人最愛的時髦詞之一。作為甲方的我們,喜歡拿這個詞去忽悠老闆賺績效,乙方們則喜歡用這個詞去忽悠甲方。但捫心自問,有多少「互動營銷/engagement campaign」是真有價值?

  營銷界從不缺乏用「新辭彙」去證明存在感的人或集體,比如所謂的營銷3.04.0、整合營銷、互動營銷等。很多時候,我們對營銷工具的熱愛,遠遠大於對營銷目的的執著——為什麼?很簡單,因為屁股決定大腦。你我不是老闆,當然不太會替老闆操心生意啦。另外,部門分工太細,管媒體的人不一管銷售,管銷售的人不一定懂營銷,每個人只為自己的KPI績效負責,容易造成「營」「銷」分離。乙方更不太可能為營銷目的操心,哪有閑工夫替甲方擔心連甲方都不願操心的生意啊!

  所以,才會出現「尷尬」的互動營銷——大致有3種類型:

1、折騰消費者的互動營銷

  在我們化妝品行業,最常見的互動活動,就是「關注賬號+上傳美照+寫美麗宣言+投票+有獎轉發」。為此,品牌方一般會製作專門的mini-site(PC端+手機端的專題網站),然後花錢請一堆KOL轉發活動通知,接著吸引消費者參與。

  往往,消費者首先要克服在私人社交平台上轉發品牌活動的尷尬感((尷尬程度與產品價值是負相關),然後,要耗費幾分鐘才能參與完整個流程;最後,還不一定能增加對品牌的好感,或促成交易(網上有一類人專門熱衷於參與各種免費活動但不購買)。

  行業不同,互動的內容略有不同,但邏輯一致——往往就是以「折騰消費者」來換取漂亮的營銷績效數字。當然,折騰消費者不一定錯,但你得讓別人情願被折騰,而不是一廂情願的逼迫別人尷尬參與,或者忽略最終營銷目的的瞎折騰——如果不能漲生意、或不能增加品牌影響力,再高的轉發量/參與量也無意義。當然,高轉發量的背後往往是成批量的水軍。

2、折騰自己的互動營銷

  人都有趨於複雜的內在衝動,組織也是。只有把事情弄複雜了,才能顯得特別忙碌,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啊!如果一件事你輕鬆完成,連老闆都會懷疑,你有沒有努力幹活?我見過太多的營銷活動,其實不僅在折騰消費者,而且在折騰自己。

  幾年前,隔壁一位品牌經理無奈抱怨:做了個和旅遊類型的互動活動,獎品設置是讓幸運消費者免費去美國旅遊並曬美圖。沒想到,眼瞅著就到兌現獎品的日子了,幾位幸運消費者卻死活簽證辦不下來,於是這位經理與公關公司的小夥伴們,每天都被折騰的死去活來,就忙活這件小事。

  我們通常會用ROI去衡量一個營銷活動的價值。如此看來,上面這個活動 的ROI就不算高,因為浪費了內部人太多精力在具體執行層面上。同等時間內,品牌經理可以做更多有價值的事兒。當然,折騰自己也不一定錯,但你得讓這種自我折騰有效率、有價值、機會成本要降到最小。

3、彼此折騰的互動營銷

  能夠折騰消費者、折騰乙方丙方、同時不忘折騰自己的品牌經理,都是人才啊!都應該被送到競爭對手公司去!我們常常在內部開玩笑:今年生意增長,就靠把XXX送到競品公司去了!但實際工作中,不乏這樣的人才出沒在你我身邊,當然可能你我自己也是這樣的頂尖人才……囧。

  我見過有人可以把「發微博」這件簡單的、基礎的、萬分之一工作量的小事,搞得無比複雜——非要每條微博都要達到奢侈品海報的水準!非要每條微博都要體現三大戰略!非要每條微博都要比競品的評論多轉發多! 如此下來,折騰得乙方公司暈頭巴腦,折騰得消費者找不到北,更折騰得自己生一肚子氣。

  戰略不至於廉價至此吧?折騰了一大圈,還有時間干正事嗎?

  敬請期待明天的《「尷尬」的互動營銷(二)——什麼是「不尷尬」的互動營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號【麥青雜文鋪】(ID:mqzwp2015)——只分享最真實的職場管理、營銷經驗與美妝真相,偶爾心血來潮,也會碼點情感雜文。如要轉載,請聯繫mqzwp2015@126.com. 麥青Mandy, 北大才女,資深的品牌營銷專家,歷經世界500強外企與私企,現SEED UNIED互聯網營銷公司合伙人。)

推薦閱讀:

做品牌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創意太多
史上人數最多千群萬人斗圖大賽打造品牌超級IP,這四招足矣!
互聯網廣告也玩爆款 原來你的名字叫」創可貼」
知乎大神:想做(補水保濕)單功能化妝品品牌,可好?給點建議(資金、營銷、團隊)。
【楊腔楊調說營銷7】差異化,可能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美好。

TAG:品牌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