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模式者都不懂中國
解讀中國模式者都不懂中國
按:本文整理自新心性書院群近日的討論。
解讀中國模式者都不懂中國
解讀中國模式,是當今學術、思想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難就難在現代學術與中國文化之間存在斷裂,和拒斥。要真正理解中國模式,必須先理解中國文化。要理解中國文化必須從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自身去理解。而不能,在沒有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之前,用一些所謂的理論去解讀。這樣就會帶來彎曲,扭曲。因為這些所謂的理論,是基於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國是相反的,也是相排斥的。所以這個鄭永年也擺脫不了這個毛病。這是閱讀此類的書籍,需要注意的。
我建議,在沒有讀懂五經四書,史記之前,最好不要看此類的書,因為沒有辨識能力,很容易被誤導。建議從《論語》《孟子》開始,然後,《近思錄》,然後,左傳n詩 尚書 禮記 易經。大學 中庸 不是純正儒家,道家法家化了,有神秘主義的東西,物化的東西。
孟子是對儒家,對中國傳統總結的最到位的,也是儒家學說核心。在理論建樹上,他比孔子還要重要。禪宗,以及宋明理學,都是對孟子學生的回歸。王陽明的致良知更是發揮到了極致。所以孟子一定要多下功夫。孟子的學說,也是西方近代哲學的核心。也不理解孟子,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的近代哲學,理解近代思想。比如牟宗三就鬧了個大笑話。他看到了西方近代哲學和中國,儒家學說的相似性。看到了康德和孟子的相似性。但是卻誤以為,康德的學說是靠,他的天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也致力於把孟子康德化。事實上,康德是對孟子的拙劣的模仿。
錢穆的書最好也不要多讀。此人是個調和派,很容易滑入討好派。譬如他的學生余英時就是一個討好派。他們認為西方文化是正宗和標準,中國文化是可以和西方文化相容的,調和的。這樣就把文化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甚至是僕人的位置。中國文化是可以適應和討好西方文化的。錢穆對宋明理學,以及對清朝的考據學理解,都是有問題的。
問:?我覺得錢穆並不是調和派啊,他還是認同我們的傳統文化。
答:對比梁漱溟,才能知道錢穆為什麼叫調和派。梁漱溟認為,中國的儒家和西方文化是沒法調和的,是存在你死我活的尖銳衝突的。但是梁漱溟認為,中西方文明衝突的結果,一定是中國文明戰勝西方文明,一統天下。但是錢穆認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可以調和和共存。錢穆固然承認中國文化,但他更承認西方文化。那麼這種調和和妥協的結果是,只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並不相矛盾,可以支持西方文化。這是所謂的海外儒家,港台儒家的一個通病。他們都是在證明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並不相矛盾,儒家思想是可以支持西方文化的。這樣,中國文化就處於從屬地位,從屬於西方文化。
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傳承有三條線
以《易經》為核心的儒家文化,在中國的傳承有三條線。一條線是學術線,一條是農民起義線,還有一條是日用生活線。很多人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三。把學術上儒家的消失,當成儒家思想本身在中國的消失。辟如,錢穆的學生余英時,就弄了一個遊魂說。事實上學術上的儒家,只是中國儒家冰山之一角。日用生活中的儒家才是中國儒家之根基。
外來文化只能影響上層的表層的學術之儒家,而不能危及下層深層的生活中之儒家。學術儒家是顯的,也往往是官方的,而生活儒家則是隱的,是民間的老百姓的。醫應該屬於生活,但僅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民間的生活儒學堅如磐石,是學術上的儒學屢遭破壞,又能屢次復興的原因所在。從老百姓的日用生活看,從民間看,儒家在中國從來沒有消失,一直堅實地存在。消失的只是學術的官方的儒家,但又最終會在民間的生活儒家的影響下,出現所謂的復興。
新文化運動以來,乃至新中國成立以來。上層人物,官方人物。或者信馬克思主義,或者信自由主義,但這些並沒有深入到中國民間,老百姓對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都沒有太多興趣,他們還是按自古以來的理念而生活,那就是按儒家的思想來生活。儒家思想並沒有隨著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在上層的流行而消失,而是堅實地存在著。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易經,儒家思想不是屬於學者的,也不是屬於官方的,學者和官員更多的是在利用儒家,而是屬於老百姓的,屬於民間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孟子說,民為貴。孔子說,禮失求諸野。詩經說,咨於芻蕘。尚書說,民唯邦本。
問:?受教了,我也是這樣的感覺。爺爺奶奶爸媽親戚朋友真的像您說的那樣,老百姓還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答:?不是老百姓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而是老百姓本身就是儒家,是儒家之本源,學術上的儒家,包括孔孟,都是對老百姓儒家的總結,是後起的。
(微信公用號:新心性主義)
推薦閱讀:
※真正敗壞儒家的是身披儒家外衣的「儒奸」
※溫良恭儉讓過時嗎|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10
※歷史上張儀有沒有罵過孟子?
TAG: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