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人才爭奪戰,上海憑什麼贏不了北京?

摘要: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市政府們很清楚。號稱吸引了最多年輕人的北上廣深,在這方面也挺焦慮。只有打贏其他幾個一線城市,才能獲得最多最好的人才儲備。這一輪人才爭奪戰中,北京遙遙領先,到底是為什麼?

文/DT財經 唐蒂姆

社科院覺著魔都創新人才不夠

不管此前已被貼上怎樣的標籤,標榜自己建成了哪些中心,「互聯網+」、「創新」這波代表未來的大潮,各個城市都不想錯過,人才儲備成為重中之重。

上海社科院近期發布的《2016上海經濟發展報告》直接將主題定為「創新發展先行者」,專門辟出一個部分提出——上海的科技創新人才數量大幅低於北京,這裡的科技創新人才是指研究與發展(R&D)人員。具體來看,北京上海廣東的「科技創新人才」數量對比是這樣的:

上海具有碩士學歷的研發人員數量僅為北京49.6%,博士更是只有37%。於是社科院課題組的專家給出建議,「上海應加強對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

DT君抹淚,在上海這種隨便找個實習都能圍觀研究生群毆的地方,專家們竟然還嫌人不夠多!

僅看科研人員便斷定上海人才儲備落後,並不能讓人信服。

北京人才儲備的確遙遙領先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人才?以受教育程度高低來區分,是比較直觀的一種方式。

DT君查看了2010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從高學歷人口佔比來看,北京遙遙領先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

不管是絕對數量,還是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上海人才儲備的確遠遠比不上北京。

不用提醒DT君2010年的數據太過時,下面的數據可以合理推出,即使又過去了幾年,這樣的格局也不會發生多大變化。

從教育部官網公布的2014年各省市在校生數量來看,北京的碩博在校研究生數量是上海的2.2倍,廣東的3.5倍。

這個數據表明,北京是一線城市中先天條件最好的,本地高校培養了大量高學歷畢業生,年復一年積累著絕對優勢。

沒有北京這種先天優勢,就要想辦法把其他地方的高學歷年輕人吸引過來。

但DT君注意到,截至目前現實還是這樣——北上廣深之間的高學歷人口佔比排名,跟在校學生數量排名一致。想要靠引進外地高學歷年輕人來補足,確實很難。

這裡有霧霾和擁堵,更有高薪高職

對於高學歷年輕人來說,為什麼要擠進或者留在這個城市?原因無非就是兩點:①這裡有我要的工作;②這裡有我要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見仁見智,工作生活在帝都的人們,往往一邊抱怨著霧霾、擁堵和高房價,一邊在職場上嘔心瀝血著;逃離北上廣,只是極少數人的選擇,或者就是一場讓白領們津津樂道的營銷活動。關係更直接的還是第一點,那麼我們來用數據看一下,究竟哪個一線城市能提供更多工作選擇?

DT君在智聯招聘網站上查詢了7月12日當天各城市發布的職位數量,北京依然遙遙領先,是第二名上海的2倍以上。

也就是說,即使給其他一線城市撥入大量的高學歷人才,也沒有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可以接納。這麼多人選擇北上並非沒有道理。

有人說,霧霾和擁堵都可以忍受,高房價可能是阻擋人才留在一線的最關鍵因素了。DT君看深圳就解決得很機智,直接推出了貼心又實用的人才引入辦法——發錢。

在2015年向近4萬名新引進人才發放1.33億租房補貼之後,深圳在2016年3月又提高了對引進人才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引入深圳後,各區之間還要激烈地爭奪一番,有些區會在前面的基礎上再提高補貼金額。

DT君替年輕人喊個話,工作崗位數量暫時無法解決的城市們,起碼可以向深圳市政府學習下這一招。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業數據分析,歡迎關注DT財經微信公眾號「DTcaijing」,下載「DT·一財」APP)


推薦閱讀:

人什麼時候會向生活妥協?
你逃離北上廣就解決所有問題了嗎?
逃離北上廣,之後該去哪兒?一場大數據時代的人群遷徙
我所謂的拎得清
一位家境普通的 90 後女性,決心不生養小孩,在北上廣漂著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TAG:北上广 | 人才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