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阻礙了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婚姻生活和單身生活一樣,是種體驗,是種生活方式。但是有實力選擇生活方式和被動選擇是兩件事,是兩種體驗效果。我們總是得過且過,然後找很多借口,證明困窘的生活不是自己的本願。我個人覺得理財的兩個重點是控制慾望和提高賺錢能力。然後就有人說控制物質慾望、提高賺錢能力太難了。這個我沒辦法了,控制不了慾望,又不願意提高賺錢能力就窮著唄。

在理性分析、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中首先要強調的也是步驟中第一步的,就是「充分佔有信息」,這些分析不光對案例、事件有用,對我們自己也非常有用。我常自省「別盯著別人,多看看自己。」美國眾多的高效教材,你會發現必修課教材都會大篇幅的講「自我認識」,《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社會心理學》、《優秀的綿羊》《認識商業》《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都在開頭大篇幅的用理論、測試、案例幫助讀者「認知自我」。

我請教了很多老師,慢慢我發現這樣設置課程有三個目的:控制慾望、職業規劃、思維方式。

在你通過測評之後,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擅長的技能,探求真正的興趣所在。在積極的自我管理過程中,學會合理規劃時間與金錢的技能,精進溝通技巧,靈活應對他人建議,有效處理負面批評。擺脫不加思辨的從眾心態,不再為既定的社會規則、等級觀、價值觀等所束縛。入門心理學教材《成功心理學:發現工作與生活的意義》的作者丹尼斯·韋特利認為,真正成功的一個重要收穫是快樂,一種幸福的狀態。快樂是一種贏得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的自然經驗,金錢、名譽、聲望等外部因素並不會長遠的影響到我們的快樂水平。

上面這段話值得你重新看一遍,找出人生的方向,需要我們正式三個方面關鍵問題入手:自我意識、夢想、價值觀。

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我身邊很多人都希望能靠寫作生活,可是當我們談這個話題以後,他們會說「太難了。」然後我會轉移話題,放棄聊這件事。我是個很「用力生活的人」,因為父母教育的關係,我的生存邏輯是:確定目標、準備、實現。

我很少找借口,相信我!如果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解決問題比較快,找借口只是暫時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明天你要還要面臨困難。得過且過只能讓你困在不喜歡的生活方式里。

說實話外面的誘惑太多,明確的自我認知,讓我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能幫助我們摒棄那些「別人」想要的東西,控制那些不必要的慾望。當你知道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通過充分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做出好決定,實現這個規劃。

而最重要的一點,貫穿你整個人生的重要方面,就是思維方式。

你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只有行動起來,按照正確的方式行動起來,才有可能。《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如何看到不可見,做到不可能》一書里明確了分析未來除了需要好的思維方式,還需要掌握周期性知識和線性知識:周期性變化告訴我們許多種不同的確定性。人類已經找出300個顯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精確的預測未來。莎士比亞說:世間事,也有漲潮時節,及時把握,終可功成名就。

你凈嘴上說,找借口,那誰也沒辦法。你不努力去過想過的生活,那你只能繼續過你不想過的生活。

每個人的邏輯不一樣,多親密的人,多愛你的人,都會因為不一樣的思維邏輯,做出讓你不滿意的事情。

我剛生完老大的時候,趟在醫院的病床上,跟我妹妹(未婚未育)說「我要去廁所!」她會跟我說「去吧!廁所沒人!」跟月嫂說我要去廁所,月嫂會拿著紙和衛生巾,扶起我,幫我穿好鞋,扶我走到廁所的馬桶上。我妹妹肯定比月嫂更愛我,但是從「專業」邏輯上,月嫂更讓我滿意。

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讓我們有了不同的生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最近在自己的公眾號「人生補習班」一直推送《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的分章領讀,每天一篇,有個人在後台留言說「你每天寫東西這麼累,生活的太苦逼了。」怎麼說呢,每個人快樂的點不一樣,做同一件事的感受會完全不同。我從來沒覺得每天輸出3000字有多累,有約稿的時候根據約稿找素材,然後確立邏輯寫出來。沒約稿的時候找本書,看的時候把閃現的靈感記下來,然後找素材,確立邏輯,把它寫出來。每天只需要幾小時就可以完成,把這種「表達欲」變成錢,足夠養活自己,這讓我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陪家裡人。

我總是強調最好的婚姻狀態是:閑時一起讀書,抬起頭看到對方的側臉,心中沒有一絲後悔,能會心一笑。馬上就有人反駁這太難了,但是你仔細想想當你賺的錢能滿足你的慾望以後,找個這樣的伴侶真的難嗎?

我就建議單身的時候最好提高賺錢能力,經濟獨立,該有的都有了。不用糾結物質的東西就剩下精神上共鳴了。兩個人只要對待老人、對待錢、對待孩子的態度一致,性生活和諧過日子矛盾就不會太多。在加上有點共同的興趣愛好,對對方有愛和喜歡,幸福感就不會太差。

與其在別人給你建議的時候說「太難了」,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明確自我認知,做好職業規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在你抱怨現實環境束縛了你的時候,不妨想想,你為理想生活做過什麼?

你想當作家,你連基礎寫作教材都沒看完吧?你想跟父母保持好的關係,別說親密關係的溝通書,恐怕你連親密關係的書單都沒讀完吧?你想成為旅行體驗師,你連導遊證都沒考下來吧?你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你連你喜歡人需要什麼都沒想過吧?羅曼·羅蘭說過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