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則病例出發談汗證

寫文章太累了,而且也總得有個緣由,早晨看到專欄「洪言若輕」@洪嘉君 發了一篇關於盜汗的文章,剛好自己在2月份治療過一例,就想在這個基礎上談談中醫對汗證的一些看法。

病例記錄如下:

W某,男,54歲,2016.2.25初診。

春節期間盜汗,頭昏,口乾,口苦,大便粘,經常腿抽筋,雙腰困疼。舌淡紅,苔薄黃膩,脈弦滑數,右尺浮。

診斷:盜汗(病位:肝膽;病性:濕熱)

處方:青蒿20g,黃芩12g,清半夏15g,陳皮12g,茯苓15g,枳殼12g,竹茹12g,滑石12g(包),通草3g,生甘草3g,白芍15g,木瓜10g。3帖。

囑:清淡飲食,少飲酒。

節後返回單位,父親代為回訪:盜汗消,口苦減,腿抽筋好轉。

分析:本例患者春節期間,嗜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多,導致口苦(定病位在肝膽)、大便粘、舌苔薄黃膩(定病性為濕熱)可知。雖有兩腰困疼、右尺脈浮,考慮有腎虛存在,但急則治標,緩則之本,先以清利濕熱為主,故用蒿芩清膽湯加減。

盜汗在初學者看來,常見原因是陰虛火旺,所以常用方有知柏地黃湯、當歸六黃湯等,如若辨證無誤,效果當然理想。但我至今還沒有遇到過這類病人,中醫治病,總以辨證論治為主,不能沿襲固有的套路,否則難免葯不對症。

我這裡有一本參考書《百家驗案辨治心法》,在汗證一節,有「濕郁與汗證」、「肝膽與汗證」、「瘀血與汗證」、「脾胃與汗證」、「陽虛盜汗、陰虛自汗」、「肝膽與局部汗證」、「肺胃與局部汗證」、營衛不和與局部汗證「共八個小節,每小節下又細分出病機不盡相同的案例數則。

這些案例裡面,從癥狀而言:有白天汗出的自汗、有夜晚汗出的盜汗、有局部汗出。從病性而言:涉及到氣、血、陰、陽、濕、熱等。從病位而言:涉及到肝膽、脾胃、肺胃、營衛等。也就是說,單單一個汗證,就涉及到中醫的各個方面。病機有一部分是營衛不和,類似於」洪言若輕「中提到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但導致營衛不和的因素卻可以來源於方方面面,從實邪阻滯方面考慮有:濕郁、濕熱阻滯、瘀血阻滯等;從虛的方面考慮有:氣虛、陽虛、陰虛等。

」洪言若輕「中提到小兒盜汗」最為常見且最被忽視又最能有效干預的盜汗病理性原因是小兒缺鈣(主要是餵養不當所致,臨床不少見)「。從中醫角度看,如果確實是餵養不當所致,那麼這個盜汗可能不是單純補鈣就能解決的。現代社會,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家數口餵養一個小孩,唯恐小孩營養跟不上,不斷地讓孩子吃吃吃,結果常常導致小兒舌苔厚膩,口氣臭穢,大便乾結,這時候的盜汗就不是單純補鈣能解決的,需要先勸孩子的長輩停止過度的餵養,然後使用消積導滯藥物,祛除腸胃內多餘的雜物,盜汗自然停止,最後稍用調理脾胃之劑調補脾胃,以作善後。這個年代的孩子為什麼缺鈣,我是中醫出身,西醫不是特別了解,有兩方面猜測:其一,過度餵養導致小兒脾胃受損,鈣吸收不足;其二,其他營養吸收過度,導致體內的鈣相對不足。不論是哪一種猜想,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過度餵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補鈣只能起一時之效。小孩缺的是什麼,不是鈣,是一個懂得餵養他的人。

那麼我的這個思路是否是對的呢?其實小兒病需要注意忌口,注意食積因素,我已經聽一個朋友說了很多遍了,我父親也跟我提起過。但我還是專門在萬方搜索了一下,看到了一篇文章講到:從食積論治小兒盜汗52例,見腹脹、納呆、噯腐、口臭、手足心熱、大便乾結或便秘,舌質紅,苔厚膩,脈滑數等食積鬱熱的表現,排除風濕熱、結核病等器質病變,治癒41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15%。(1)

」洪言若輕「中的副癌綜合症也給我一個提醒。中醫常說,治病求本,這個本在哪裡呢?不光是在辨證論治中,還在現代儀器的檢查中。就如同我提到西醫的補鈣不一定能夠徹底解決小孩的盜汗,中醫的治療或許能暫時解決副癌綜合症的汗出,但最終反而會耽誤患者根本癥狀的治療。中醫、西醫各有不足,互相借鑒,只為更好的治療。就如同我簽名裡面強調的:我首先是一名醫生, 其次才是一名中醫。我十分愛中醫,但我更應該為患者負責,也許一輩子都不會遇到這種副癌綜合症表現的患者,就如同一輩子可能都遇不到從書上看到的那些典型案例,但是我們總得時刻準備著!

參考文獻:

(1)張波,王壯生等。從食積論治小兒盜汗52例。《江蘇中醫藥》, 2006, 27(11):35

推薦閱讀:

媽媽備忘錄里的一段話,不知道什麼意思,很憂心!?
方劑中,每味葯的作用不一,當取其其中一個作用時,如何知道其他作用對疾病的影響?
這味草藥藥力好生霸道,是治療濕疹的好葯!
台灣張釗漢的原始點療法是不是只是普通的中醫方法,並沒有宣傳的那麼玄乎,簡直可以說是包治百病?

TAG:中医 | 中医治疗 | 中医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