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思考加速進步?

為什麼有的人進步很慢,

有的人卻可以成為學霸?

為什麼有的人處處受挫,

有的人卻總可以左右逢源?

為什麼有的人一個領域都做不好,

有的人卻可以輕鬆跨界多處成功?

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我對上述問題的思考與轉變。

1 被動成長&主動成長

首先,我認為影響人成長速度的第一個主要區別,在於選擇了主動成長,還是被動地由外界環境推動著成長。

有的人在運營崗位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半年時間裡,工作內容可能都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做著雜亂和重複的工作,他的提高主要來自於第一周對工具和流程的熟悉掌握,在後續的不斷重複中,成長進步的部分就非常少了,進入所謂的「成長低潮期」

舉個例子,小明同學入職了某公司的新媒體運營崗位。

這個工作平時主要負責去尋找一些優秀的文章轉載到企業訂閱號里,小明同學剛來的第一周里需要學會尋找優秀文章、微信文章配圖與排版、聯繫作者溝通授權,這一周是他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

然而,由於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搜集文章的渠道也比較穩定,部分作者也確定了長期授權意向,新作者的基本溝通套路也熟悉,他沒有主動選擇變化,所以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小明每天的收穫成長很快就非常小,進入「成長低潮期」。

更可怕的是,處在這種成長低潮期的人中,有不少還在每天忙碌加班中,看起來每天都很勤奮努力,甚至自己感到充實而心滿意足。

殊不知,由於進步緩慢,正逐漸被另一種每天都在高速成長的人遠遠甩開。

這種主動成長的人,除了所接手的新工作之外,還每天思考如何改進工作,分析優秀競品和行業案例,主動看書聽課學習充電,並針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總結。

被動成長的人每次成長主要靠工作的大變動,可能要半年成長一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成長低潮期;

而主動成長的人,掌握正確的方法,基本上每天都在成長進步,而這些成長進步又會進一步促進他內容的變化,從而實現產品和戰略上的突破。

所以,要想加速進步首先要做到選擇主動成長

主動成長當中提到的「改進工作」、「案例分析」、「總結反思」等,都需要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深度思考,只有深度思考,才能幫我們更快掌握做事的核心能力。

為什麼深度思考能起作用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在各自專業領域,核心競爭力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2 專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不同行業專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對於這個行業的知識和能力的掌握。

在運營這個領域,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他人運營很成功的操作方法,總覺得特別的牛X,但當運用到自己產品上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那麼有效,是方法有問題嗎?

為什麼明明在別的產品上有效,在你的產品上就沒能再現呢?

還有可能,甚至你都不知道怎麼把那個方法用在自家的產品上。

你看到Papi醬做了個3分鐘的短視頻吐槽生活很火,如果你也去做個3分鐘的短視頻也想來吐槽下周圍的生活,要想火肯定非常難。

因為你沒有掌握她做成背後的很多本質規律,比如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台詞包袱的巧妙鋪疊、生動有趣的表演風格,更包括她在中央戲劇學院7年學習的紮實理論基礎,以及一年多的時間裡100多個視頻的嘗試,再加上遇到短視頻爆發的資本風口,才成就了今天直播會有2000萬人觀看的Papi醬。

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受眾,不同的方法,直接移植方法,是很難做到馬上有效,更難做到持續有效。

有些效果好的方法,如果很容易複製,就只會存在非常短的紅利期,一旦這個方法很快傳播開來,用戶就開始對這種方法形成免疫和排斥,效果迅速下降,變成效果差易複製的方法。

比如在微博早期的「段子轉載大號」,由於門檻不高很多號冒出來爭相模仿,轉載號變多了之後,就泛濫失去了優勢。

所以,我們真正應該掌握的運營方法,應該是那種「效果好難複製」的方法。難複製的方法不容易泛濫,能夠形成自己的獨有優勢。

比如,羅輯思維基於優質學習內容的電商,就是一個「效果好難複製」的方法,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很難有人能夠超越他。

那這種「效果好難複製」的方法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種方法,是運營者掌握了運營的本質規律,並結合自身優勢培養起來的。

所以如果要借鑒優秀,借鑒的一定不是直接學一兩個操作方法,而是學習背後的規律。

然而,真實工作中,尋求短平快方法的人總是更多,而深入研究分析背後規律的人總是很少。因為直接找方法很容易嘛,而去研究規律的過程辛苦又漫長,但一旦掌握規律,就會變得非常有競爭力。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那些運營高手,每次做的運營活動都不同,卻同樣極具創意,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運營的本質規律。

有的時候,有的人通過微信後台找我諮詢,總想套走一兩個馬上有效運營方法,而平時缺乏對運營和產品思考的人,我都不太願意和他們繼續聊下去。

這並不是我耍大牌,而是因為我知道即使告訴他們不久後,他們又會效果變差方法枯竭,再來找我。

3 本質規律的探索學習

說了那麼多,運營的本質規律是什麼呢?怎樣去探索學習呢?

運營的本質規律包含了很多部分,不同產品的運營會有不同,但有些底層的規律是相通的,比如對用戶需求、人性的洞察,對熱點的敏感、文案的撰寫、數據的敏感、美感的把握等基本功。

如何學習和掌握這些呢?

也許有人教你會是一個比較快的方式,但是沒有人會願意花大量時間詳細地教你,包括可能目前很看重你的上級,都希望只是在方向上指點你、糾正些錯誤、一起複盤些活動,大部分的內容更希望你能自己邊做邊學。

更何況,有些東西不是只靠教就能夠體會到的,比如「用戶需求」的把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卻不是用幾句話能夠教好的內容。

正確的學習姿勢,應該是不斷地觀察、思考用戶,大量體驗、思辨產品,並在產品和運營實踐中不斷感悟,才能不斷加強對於「用戶需求」的把握。

這個學習過程,就是基於事物的本質的深入思考

4 如何深入思考呢?

首先,要有強烈的意識保持獨立思考,時常洞察周邊看似習以為常的現象,不輕易相信別人給的推論,不輕易接受看似合理的解釋,保持對外界事物的質疑。

經常在大腦中冒出這3個字:

為什麼?!!

為什麼這件事是這樣?

為什麼不能是那樣?

為什麼大家都轉發這個?

為什麼這個讀起來有趣?

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針對看到的現象及推論不斷追加為什麼,能夠幫助我們以一個更深入的視角去看世界,並嘗試找到答案,而這個答案就會不斷接近我們所想要找尋的規律。

普通人只是看到「是什麼」,而善於學習者總是在想「為什麼」,而且對於自己得出的推論,也在持續不斷地追問為什麼。

最著名獨立思考的例子,就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他被蘋果砸了,沒有簡單地相信,蘋果就是要往下掉的結論,而是更深層次的質疑、探索,不斷的問為什麼,並發現了萬用引力定律。

牛頓厲害的其實有2點,一點是他不輕易接受自己所看到的正常現象——蘋果往下掉,另一點是他得出一定的猜想後,還在持續地追問為什麼。

事實上,牛頓並不是第一個發現萬有引力的科學家,早在他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了類似的推論。

之所以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不僅僅止步於,自己所得到的推論「因為有重力」,而是不斷地追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重力,重力和什麼相關,怎麼證明,最後把重力這個現象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這一規律,更牛逼的是還用他發明的微積分證明了出來。

這才使得牛頓成為了物理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所以,厲害的人除了善於觀察和思考身邊的現象,而且還特別喜歡鑽研,不滿足於粗淺的推論,不斷地思考和觀察事物的規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不深度思考的運營,看到好的運營活動,常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看分答那麼火,我也請不來王思聰啊」

-「看微信那麼火,我也沒有騰訊的流量啊」

-「看逃離活動那麼火,我也沒有人贊助機票啊」

這種就是屬於只看表面的反應,這樣的視角,永遠很難學到東西。

還總會覺得,我做不好是因為產品不行、團隊不好、設計師不給力、資源不足、開發太慢、同事太丑……

5 如何面對優質內容呢?

我們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喜歡沉浸在消費熱點內容的快感中,比如一些熱門的影視劇、綜藝,《魔獸》、《X戰警》、《奔跑吧兄弟》、《歡樂頌》、《太陽的後裔》、《快樂大本營》之類的,經常花很多時間去看,而且自我感覺良好。

還常常告訴自己「我在了解熱點、學習運營」,自以為接觸了優質的內容,其實卻收穫寥寥。

當有人追問他們,

為什麼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能火啊?

呃……因為這裡節目很有趣啊

為什麼這個節目會很有趣呢?

呃……因為這裡有很多明星啊

為什麼還有些節目也有真人明星沒這個火呢?

呃……因為這是韓國引進的啊

為什麼韓國引進的就會火呢?

呃……不知道,反正就是很火啦

這種流於表面地消費內容,並不會真正幫助他在運營上成長多少。

那正確的姿勢應該是?

做一個內容的消費者關注點在享受、休閑上,作為一個研究者、思考者、設計者、評論者,則會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內容,並從中受益。

6 舉個例子

比如,你即將從事短視頻的內容運營,看到Papi醬的視頻很火,如果真要想從她身上有所學習收穫的話,不是在輕鬆愜意的狀態下看完一遍就完事了,可以做些這些事情加深自己對papi醬的理解:

  1. 數據分析把papi醬的所有視頻的標題、播放量、轉發數、評論數列在Excel表格里,觀察趨勢的變化,並以播放量做排序,挑出最熱門的3個視頻。

  2. 洞察分析認真看最熱門的3個視頻,思考和寫下視頻激發了人們什麼方面的共鳴,用戶轉發的理由是什麼。寫完之後,逐條翻視頻和微博的評論,看是否和自己分析的一致。

  3. 結構分析把視頻的不同部分,總結歸納羅列下來,形成整個視頻的故事描述鏈,分析這個故事鏈條的優劣,以及分析是如何鋪墊、起承轉合、引向高潮的。

  4. 用戶研究找若干陌生人看papi醬視頻,並在周圍觀察他人在看這段視頻中的表情變化(微笑、狂笑、皺眉),並記下對應的時間點,回溯尋找對應鏡頭和台詞,並深入思考為什麼這段能引發搞笑。

  5. 台詞研究聽打字幕,逐句分析,總結papi醬的語言表達特點,並找出引發搞笑的語言特徵和鋪墊技巧。

  6. 同類對比分別找出同類型的優秀視頻和普通視頻,並分別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哪些因素的異同,造成了火爆程度和papi醬的不同。

通過上面的分析,一定和只是當休閑看一遍的人,在短視頻內容運營上的理解領先了不止一個層次。

掌握了深度思考的人,即使沒有牛人帶,也能很快摸索出一套工作的規律出來,為自己所用。

7 總結

最後,一句話總結,如何通過深入思考加速自己的進步:

永遠保持好奇心質疑

對現象和推論持續追問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找到背後的本質規律

完成自己的主動進步

———— END —————

想和我交流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運營控 (ID:yunyingkong)。

如果對你有幫助,希望能點贊支持。


推薦閱讀:

我們最後的思考還是要集中在人性上

TAG:学习 | 运营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