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將興趣變成事業? ScalersTalk成長會告訴你如何運營社群
Scalers註:最近接受了一家名為「150冪」的社群媒體的採訪。與這家媒體結識是一件很巧合的事情,在3月的某一天,我在無意間看到一篇關於社群的文章《為什麼說社群媒體才是自媒體的最好出路?》,裡面竟然提到了我的ScalersTalk成長會,作為一個案例。倍感榮幸之下,聯繫上了作者Richard,於是有一番交流。幾個月後,某一次機緣又聯繫上了,Richard新做了一個社群媒體,叫「150冪」(http://www.150mee.com/),專註於社群方向。於是就有了這一次訪談。今天把訪談稿件同步於此,略有更改。這篇報道原本我並不打算在這裡推,因為感覺在我自己的公眾號上放自己的採訪,這種視角變換讓我有一種自己看自己照片的尷尬感……但是150冪的官方號是剛剛成立不久,暫未有原創保護功能,於是我想還是把這篇稿子用自己的公眾號原創保衛一下。
最後感謝Richard、總編江鷹以及資深作者危敏的認可和工作!
本文所述事實和數據真實可靠,150冪願對真實性負責。下班後的兩小時,將決定你會成為怎樣的人。這句話用在Scalers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從一開始的為了自我鞭策而堅持寫作,到如今作為擁有40多個小組的社群矩陣ScalersTalk成長會(以下簡稱「成長會」)的創辦者,Scalers通過這一社群運營的經歷發掘了自我價值、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困擾社群主的兩大難題,即如何運營社群和如何通過社群變現,都能從成長會的經驗中得到啟發。
ScalersTalk成長會是Scalers結合自身的學習和行動經驗而創辦的一個類學習型社群,倡導「通過堅持做一件簡單的事情,重新構造健康向上的積極生活」,目前已擁有來自十幾個國家,50多個行業的數萬名成員。其成員年齡下至00後高中生,上至70後的職場人士,從高中生、大學生、到研究生、博士、博士後,各種學歷都有。這些看似差異巨大的人群,卻都擁有同樣的價值觀:他們崇尚學習,肯定自我提升會帶來更大的生命價值,並堅信持續行動是自我提升的最好方式。
Scalers自稱是一位「遊走在口譯世界的IT從業者」,更是「持續行動、行勝於言」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2014年開始,他堅持每天創作一篇高質量文章,現在已經持續了900多天,累計字數高達90多萬。這種堅持不僅給他個人帶來了卓有成效的提升,而且吸引了一批認同此價值的成員,激勵著他們朝各自目標不斷共同進步。
如今,Scalers依舊只是利用業餘時間在進行內容創造和社群運營工作,不過,他顯然不再將此看作是小打小鬧的事了,而是有著自己宏偉的計劃。
◆ ◆ ◆ ◆ ◆ ◆
一、從自媒體到社群
早在2012年,Scalers便產生了做公眾號的想法,但他當時想的是「等自己牛×以後再開一個公眾號」。直到2013年的最後一天,他在進行全年盤點時才決定:從2014年開始每天寫一篇文章。他立即從自己感興趣且曾有過諸多思考的英語學習領域入手,開始了自己的寫作歷程。沒想到,寫作並沒有讓他思維枯竭,反而越寫玩法越多。這時,他發現建立公號並不需要等到牛×以後,因為他可以「在通往牛×的路上,讓一部分事情先做起來」。於是,Scalers開始用名為ScalersTalk的公眾號進行寫作。Scaler是一個單詞,攀登者,s代表複數,意為一群人。ScalersTalk這個名字就已經表明了它想要傳達的價值:用持續的行動,在學習與提升之峰中不斷攀登。
由於學習這種行為,一群人互相交流切磋總能獲得更好的效果,這種與社群的天然親近性,促使Scalers在5個月後從自己的公眾號粉絲中篩選並建立了第一個群——「口譯100小時訓練群」,想號召一群人和他共同完成這項訓練任務。然而由於內容輸出不足,粉絲數量還不夠多,這個群一直發展緩慢。直到2014年9月,他在公號發表了《那一年,我去了清華園,你去了阿里巴巴》這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社群人數開始有了較快增長。
2014年10月份,隨著社群人數的增長,再加上此時已持續寫作300天,回顧自己的求學經歷,他對「成長」、「學習系統」和「行動系統」已經有一些輪廓般的認知和思考,並覺得這些思考會有價值,於是決定組建「成長會」社群,分享自己的感悟。他還把成長會做成了收費模式,每人收費900元。此時,其公眾號訂閱者剛破1萬,而報名加入社群的人卻有將近100人,至2015年底,成長會將近500人。2016年,Scalers解散期滿的2015年成長會,並組建2016年新的成長會社群,很快便有1100人加入,原本每人900元的會費,在人數超過1000後,升級為每人2000元。
◆ ◆ ◆ ◆ ◆ ◆
二、良好的社群生態:自運轉與正循環
如今,ScalersTalk關注的領域早已超出了英語學習的範疇。通過對社群成員學習內容和興趣愛好的不斷細分,成長會最終形成了一個包含四十多個小組的社群矩陣,它們涵蓋了自然語言、計算機語言和綜合成長三類學習方向,大部分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
成長會下的社群小組目前仍分為免費和收費兩類,但加入成長會的每一個小組成員都需要完成相應的進群任務並通過審核,進群後也需要持續地完成學習任務,定期輸出,否則,不管付費與否,都會被踢出小組。
當被問及成長會是如何吸引群成員參與並且願意支付高額費用時,Scalers介紹,最重要的是自己這種「持續行動」的理念輸出給大家有了一個榜樣作用。他每天都在寫文章,並且不是動動嘴,而是做出來給大家看。其次,就是保證內容的優質。除了一些10W+的爆款文外,成長會成員生產的內容也非常專業,甚至被一些口譯培訓機構視為競爭對手,並且到他那裡拉人。弔詭的是,Scalers並不是一位口譯專業人士,他是計算機專業出身。
而對於付費成員來說,最核心的收益是能參加每月一次的成長課。成長課的內容主要是Scalers根據自身的持續行動所獲得的感悟。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會對成員的學習進行理念、綱領和思路方面提供指導。成員們再結合自己在社群中的實戰經驗,將會獲得更大的啟發,並走上自我驅動的「正循環反饋」,「相當於付費買了我這一年的知識產權服務」,Scalers認為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種做法無疑使ScalersTalk從一個傳授和學習某一項技能的培訓框架中跳脫出來,變成了一種更高層次的價值理念和學習方式的傳播者。每個人想要學習的技能可能不同,但價值觀和學習方式卻是通用的,持續行動的要求是不變的。所以,儘管現在學習型社群有很多,Scalers卻從不擔心被模仿和被超越。他說:「成長會所有的布局和發展都是基於我的行動而對成長產生的理解,這些價值、理念、行動很難複製。」
我們知道,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而ScalersTalk似乎又是對培訓機構的一種顛覆。很多培訓機構僅僅以培訓為目的,難以讓學員有認同感和粘性,導致如今步履維艱。而成長會卻以「持續行動,學習成長」為目標和價值觀,口譯等技能的練習只是一個通向成長的手段,其核心是聚集一群價值認同者,一起完成更有意義的事情,並從中得到成長。而這,便使得成員的付費願望變得十分自然而合理,並由此聚集了一大批各行業、各地域、各學歷的優秀者。事實上,在入群的那一刻,群成員便有了一種優越感和價值感。
在普通人看來,對四十多個社群小組進行運營,一定是個繁瑣複雜的工作,而Scalers卻實現了社群的「自運轉」。在每一個社群成立之初,Scalers會制定好社群規則,並在社群中選出兩位組長。在親自管理一段時間後,社群逐漸成熟,便能夠自己運轉起來,Scalers只需與組長們進行不定期的交流。在Scalers持續寫作的第900天,也就是ScalersTalk成長會成立的第600天,成員們甚至自發組織了「600天特輯籌備組」,利用四十多個小組提供的資料,製作了一份專業的視頻。在視頻中,各個小組的成員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與感悟,並再一次展現了ScalersTalk的理念:持續行動,領先成長,最終改變未來。
當然,能夠實現社群自運轉,除了2000元的會員費排除了一些伸手黨和渾水摸魚者外,Scalers還堅信「反向篩選,質高於量」的理念。他並不迎合大眾口味去生產一些所謂的爆款文,而強調「反傳播」。「從文章上,我的文章風格多是長文、重分析邏輯、少舉例講故事;從傳播角度來看,都是反傳播的;從閱讀便捷性看,都是看了一定會燒腦的。所以除了那兩篇幾十萬閱讀的火爆文章,剩下的多數是理念的剖析、命題推理、邏輯的演進和結論推廣,單篇文章在1500-3000字不等。」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群成員的高質量和高精準,進而為社群的自運轉提供了保障。
「我們做的大部分事情,是本來我們就需要做的事情。」從創始人,到小組組長,再到社群成員,每一個人都抱著這樣的信念,嚴格依據社群規則持續行動著。創始人的成長是社群成長的源,而社群的成長帶動社群成員的成長,同時社群成員的成長又會反哺社群的成長,這就形成了ScalersTalk成長會良好的社群生態系統。
不過,目前ScalersTalk的服務模式還是非標準化、非規模化和高定製化的,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才適合進行快速擴張。為此,儘管與一些BAT投資人已經有過接洽,他當前暫未有針對社群融資的時間表。
◆ ◆ ◆ ◆ ◆ ◆
三、探尋多種變現方式
成長會作為一個運作良好的社群生態體,正利用「PGC+UGC」內容生產模式,逐漸享受到社群帶來的變現優勢。
首先是會員付費。當然,如前文所說,收費不是目的,但是成長會現階段最主要的變現方式。每位加入成長會付費群的會員需繳納2000元會費(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隨著人員的增加而上漲),享受一年自然年的付費會員服務。與此同時,成長會還在籌備更多的付費社群活動,例如今年五月底成立的「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讀團」,一周之內付費成員就超過了1000人。
其次,內容出版。一方面Scalers個人的文章輸出。前文提到,Scalers已經持續寫作900多天,作品高達90多萬字,其中不乏多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例如《習近平:年輕人不要老熬夜,做到十二點就去睡大覺》《大學生上課為什麼要認真聽講?》等。Scalers向我們透露,目前他正在準備自己的第一本書,並有出版社已向他進行了第二本書的邀約。另一方面,社群小組的許多內容輸出也非常有價值,等內容穩定以後,他們也將進行一些選題製作。
第三,產品輸出。ScalersTalk成長會的社群主力是付費的,Scalers表示,接下來他會把其中運行得較為成熟的社群獨立出去,嘗試一下單獨的付費服務,並將收益做分成。另外,他還會在成長會擁有的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開發更多付費課程。
與此同時,由於口譯類小組佔據一定比例,而且成員每天都以實戰要求進行訓練,於是成長會還可以對外直接提供口譯服務。例如去年K.K.(凱文凱利)到北京與吳伯凡做了一場活動,成長會的一位口譯交傳小組成員,為這個活動提供了口譯服務。
另外,去年他們就在和信息安全行業的人員做一些產出。他們和一位密碼學的博士一起做了一些視頻雙語字幕,比如黑帽大會系列和密碼學的課程系列,這也有一些基礎的收益。
第四,社群電商。Scalers說,他想做的社群電商,不是給社群成員賣東西,而是「和靠譜的人一起做一些事」,再共享一些收益。例如五月底成立的「ScalersTalk 千人早起晨讀團」第1期最終成員超過1300 人,而這一部分收益,也與參與這個社群建設的成員共享。
此外,Scalers還在嘗試做一些利用持續行動的理念應用到生活中的社群,比如近期就在籌備一個純社群玩法的對外產品項目,欲與社群成員共同研討組建一個如何通過持續行動讓自己「瘦下來」的社群小組,報名者在支付900元後,便可享受為期100天的瘦身服務。
◆ ◆ ◆ ◆ ◆ ◆
四、結語
從上文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總結出ScalersTalk成長會之所以能夠良性循環的幾個特點:
首先,社群定位非常清晰。例如他建立的「口譯100小時訓練群」不是寬泛地表達「英語學習」,而是有一個清晰且強烈的目標,即完成100小時的口譯訓練。
第二,擁有明確的社群價值觀——「促進成長,持續行動」,並不斷以身作則,輸出價值。
第三,對社群設置了適當的門檻和規則。Scalers輸出的內容大多非常燒腦,這種明顯的特質使他能進行「反向篩選」,吸引三觀相似的成員,而且收取會員費無形中提高了成員的退群成本,加強了成員粘性和社群活躍度。
第四,建立了良好的社群生態體系,比如設立組長幫助實現社群自運轉,並使社群與成員達到相互促進的正循環。
狄更斯曾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在今天依然適用。在自媒體的狂歡逐漸落幕,自媒體人生存愈發艱難的時刻,探尋社群化的新出路,或許將是對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的最好回應。
推薦閱讀:
※不懂這個人性,難怪你的社群不活躍!(附案例)
※ScalersTalk德法西日葡阿韓粵意語小組開放申請
※社群營銷:為什麼這樣的裂變沒有效果?
TAG: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