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土豪沒落」:悲情阿根廷的故事

「南美巴黎」 是如何變成貧窮、動蕩的中心;富裕的遠方又是怎樣滑向支離破碎?在阿根廷,讓我們聆聽一個國家跌落神壇的故事。

作者:政見特約作者 劉唯瑋

「世界上有四種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日本和阿根廷。」——庫茲涅茨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庫茲涅茨之所以把阿根廷拿出來單獨分類,是因為這個南美國家的經濟狀況令人匪夷所思,以至無法用其他模型解釋,只能自成一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阿根廷是如假包換的 「TOP 10」,位列世界最富裕前十國,甚至超越法德、緊隨美英之後。當時,阿根廷 6% 的 GDP 增長率令其他國家望塵莫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一戰後的阿根廷經歷兩次經濟衰退、一次經濟危機,1990 年通貨膨脹率竟高達百分之兩萬。經濟上的失敗伴隨著政治上一蹶不振,短短 60 年,出現 6 次軍事政變。

阿根廷緣何跌落神壇?有人認為,以貿易為主的阿根廷是受到一戰後全球衰退重創;有人認為,二戰中得罪美國是阿根廷悲劇之源;還有人把矛頭指向既大名鼎鼎又臭名昭著的領導人貝隆。導火索不少,但根本原因可以嘗試歸於三點:經濟結構、貿易政策和體制弊病。

用一句話形容阿根廷一戰前的經濟狀態:富有、卻不現代,頂多算 「思想落後的土豪」。那是,阿根廷憑藉與世界霸主英國的貿易關係,主要依靠農業和進出口發展經濟,大部分阿根廷人的生計是為少數地主種地。

這種社會結構直接影響阿根廷人的整體教育水平。地主們相信,種地的人哪裡需要精英階層才享用的高等教育。哈佛大學兩位學者把當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文盲率和芝加哥兩相對比,結果是 75% 對 5%。文盲率高導致科學創新能力低下,類似冷凍技術等讓阿根廷農業產品遠涉大洋的技術都是外來的,本國無法創新就只能依賴外國進口及投資。如此一來,阿根廷雖多金卻沒有向前發展的資本,在動蕩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敗下陣來便不足為奇。

再說阿根廷的貿易政策。一戰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摧毀了全球貿易體系,也重創了阿根廷。關鍵時刻,阿根廷第一大貿易夥伴英國又在背後捅了兩刀,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其他英聯邦國家簽訂 《特惠貿易協定》,把阿根廷排除在貿易名單之外。二戰後,世界上多數國家重啟貿易之路時,貝隆領導下的阿根廷政府又開始執行 「閉關鎖國」:用高額的農產品出口關稅以及製造業進口關稅補貼新興的工業,試圖一次解決農業和工業利益衝突。不過,這種政策不僅沒有推動工業發展,反而導致原本頗具競爭力的農產品貿易逐年萎縮。

最後說體制。最近幾年,阿根廷的問題全世界都看在眼裡:前總統 2015 年為延長任期就試圖修改憲法;某西班牙企業在阿根廷石油公司的股份 2012 年被無情地國有化;政府通脹率被質疑遠低於實際水平,以至於新任總統馬克里根本不知道經濟現狀到底如何,因為前政府的數據可能統統虛假。

阿根廷的體制弊病出現在方方面面。民主進程屢屢中斷、憲法被總統頻頻修改、產權難以保障、數據難以置信,再加上阿根廷體制多建立在短期利益之上,且往往是以資源交換獲得政治支持的結果,導致體制安排無法為國家長期發展服務。

槍林彈雨中,阿根廷被打得奄奄一息,很難準確地說到底是哪一發子彈要了她的命。彌補上述幾個弱點,阿根廷能否在重新崛起之路上邁開第一步?

參考文獻

A century of decline. (2014). Retrieved June 28, 2016.economist.com/news/brie

Auty, R. M. (2001).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up Catalogue.

推薦閱讀:

《謎一樣的雙眼》:永不沉淪的心
Nueva batalla campal contra los ajustes de Mauricio Macri en Argentina
灰姑娘,聖女,還是「神奇女俠」?
巴西VS阿根廷,球場之外的地緣博弈!

TAG:阿根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