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苗族
來到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呼過癮。可是一想起來要寫一寫苗族,我的頭瞬間就大了。因為苗族的創世神話,民族史,近代劃分等等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極其混亂,並且存在很多敏感的爭議,一拋出來就會引起激烈的爭論。我估計目前已經沒有人能夠有理有據地說清楚這一系列問題的始末了。
苗族可能是各類武俠中出鏡率非常高的一個民族,性格豐滿,手段離奇,這也是我最初濃厚興趣的來源。後來開始留意一些資料、故事和討論,於是越陷越深,越深越迷糊。所以心驚膽戰地,說一小段簡介,基於我粗淺的認知,大部分沒什麼根據,有些是上古神話,有些根本只是傳說。
1.上古時期,九黎族生活在中原黃河流域。九黎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共八十一個。蚩尤是九黎的首領,有八十一個兄弟,也就是每個氏族的酋長。黎民百姓由來於此。
2.逐鹿之戰,九黎族被炎黃二族打敗,蚩尤被黃帝斬首。九黎族大部分加入炎黃二族,餘下部分仍佔據了黃河流域大部分區域。其實炎族原本也屬於九黎族,後來炎帝被驅逐,才與黃帝聯手。炎黃子孫由來於此。
3.堯舜禹時期,九黎族余部又形成了新的部落,是為三苗。
4.後來三苗敗給了禹,被驅逐至長江以南,自此退出黃河流域。再後來都稱長江以南的三苗為南蠻,也有說苗是為蠻的變音。其實後面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明確的民族劃分,只是粗略的稱北方為狄,東方為夷,西方為戎,非漢人統稱「戎狄蠻夷」,當然這含有歧視之意。
5.孫中山以及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其實只是漢人的中華。後來覺得此舉欠妥,改口「五族共和」,此時實際上把苗歸為了漢。但自此明確了民族和國家分開講這種意識形態,頗有用意。
6.建國後,按照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義,開始明確區分民族不同。自此有了苗族一說,但其實從現今苗族本身從語言、習慣等上看,至少可以細分一百種以上。苗族的劃分基本屬於完全混亂,有人稱「人為製造出來的民族」。
大抵如此這般,但其實以上的所有介紹,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每一個細節,都有數不盡的爭議。比如蚩尤的形象,在漢人的記載,為一個暴戾之人,黃帝為民所想,才不得已下殺手。在苗人的記載,則是為民族生存奮勇抗爭的英雄。又比如苗人是否屬於炎黃子孫,因為被九黎驅逐的炎帝,變得很難分說。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吐槽幾句。其實各個民族,屬於大大的相同,小小的差異。歷史的車輪一路滾過來,基本已經融合得差不多了。南方少數民族大都有苗化的影子,後來再被漢化。所以前一篇所講的侗族,就曾經一度被認定為苗族。強化民族意識有利用之意,明確民族劃分有盲從之嫌。說太多怕被和諧,只點一句,民族意識非大愛。
言歸正傳,苗族在西南乃至東南亞分布廣泛,區別頗多。單從穿著顏色上,就分為黑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當然黑苗白苗還有其他含義,這裡不多說。如此錯綜複雜,並不是單單一個融水縣所能代表的,但是依然以我的經歷為基礎,說說融水苗人。融水縣城其實已經高度漢化,除了略有特點的建築裝飾外,幾乎很難發現特別之處。所以我選擇了繼續深入,去往了融水縣下屬的香粉鄉香粉村。香粉名字的由來,是清朝時外地商人到此用香皮樹製作香粉而得名。香粉村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的苗村,維持著正常的苗家生活,跟旅遊沒有任何關聯。
一、交通
通往融水的國道,路況相較於三江更差。陡坡急彎自然是標配不談,一百多公里不間斷的炮彈坑,才是真正的噩夢。直接的結果就是,極度顛簸,車速提不上去。一不小心,小坑斷軸兜底,大坑誤車翻車,躲坑會車剮蹭,每個情況都能讓車立馬撲街。所以一路慢慢悠悠,左躲右閃,上躥下跳。去往村裡的村級公路更是難走,路況差的一塌糊塗。不信看下圖,神車也難逃誤車厄運。二、飲食
苗人也酷愛吃酸,所謂「秤不離砣,苗不離酸」。鑒於此前侗家菜酸咸苦的經歷,此次嘗試苗家美食還是心有餘悸的。結果卻是比較欣慰,一來此酸非彼酸,二來苦味似乎沒有了,三來咸也不是鹹的那麼徹底了。想來也是苗人多年命運變化,飲食習慣也變得包容了,當然這只是相對的。苗人同時也愛吃辣,大部分菜是比較辣的。苗人愛喝酒,重陽酒是這邊到處都有賣的,不過我因為開車沒有嘗試。苗家飲食比較多樣,各地苗家口味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此次這幾個菜,並不能代表全部苗家美食,最多只能算是比較典型的幾個。
腊味。苗家人擅長腌制,但是苗家腊味不同於川式腊味的口味豐富,或者廣式腊味的略甜,苗家的腊味有著濃濃的煙熏味,稍咸,不過味道很好。蘸料是醬油加小米辣椒,增添辣味的同時,能夠較好的去除肉的酸腐味。醬油加辣椒是一個奇妙的組合,在很多情景下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裡埋下一個小小的伏筆,後續舉例給你看。
大年酸菜。酸菜幾乎是苗人飲食的必備品,大部分菜都要配一些進去,也可以直接吃。這是一盤未加工的酸菜,酸味很沖,但是非常鮮,有很濃的蘇子葉味。料想稍微加工一下會非常可口,但是直接吃比較難以接受,太酸了。
爆炒牛臘巴。牛臘巴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苗家菜,但是這邊的苗家似乎比較鍾愛這個,街邊有很多整塊賣的。這是加入大量辣椒和姜爆炒出來的,我感覺有點傾向沿海海鮮的做法。但是很美味,牛臘巴本身很香,像內蒙的風乾牛肉,爆炒之後伴隨著辣味香味更猛烈。
酸湯魚。原來知道這是貴州有名的菜,並不知道實為苗家名菜。這個酸味是用發酵的方法製作出來的酸湯產生的,味道不同於山西的醋,不同於泰國的檸檬,也不同於酸魚酸肉的直接在原材料上發酵出的酸味。雖然也是極酸的,但是味道更加豐富一些,更容易接受。據說,酸湯也是苗家人日常的飲料。苗家也是吃酸魚酸肉一類的酸腌菜的,但是我沒有敢嘗試,我為侗家酸魚流下的眼淚,怎能輕易忘懷。其實我比較好奇為何西南各民族都如此鍾愛吃酸,此次從老闆口中得知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吃酸能夠防禦西南地區非常多的蚊蟲,不知道是否屬實。
三、服飾、人、語言和民俗
苗族服飾系統非常非常複雜,我企圖研究出點端倪,卻不得要領。大體得知的信息只有,苗族服飾的諸多細節,都是代表這個苗族具體屬於哪個種類,比如此前說的顏色。
苗族語言更是太複雜,分為若干大類,若干中類,若干小類,加起來有大幾十種,並且經常互相之間有的差別極大,根本無法交流。
苗族節日很多,這和大多數西南少數民族類似。但是融水苗族的一個風俗我很是不解,就是斗馬,融水縣城裡有很多關於馬的元素,雕塑、玩具等等。按理說,關於馬的習俗,應該是盛行於平原、草原地帶才對,難道真的是跟上古神話里的九黎居於中原有關係?純屬意淫,沒有任何根據。
其實在融水縣裡,我根本分辨不出來哪個是苗家人。到了香粉村,接觸到的少數幾個人,或許是苗家人。簡單幾句交談,感覺很舒服。我在村裡拿著相機拍照,身後走過一個中年男子,爽朗的笑,「我們苗寨美吧?哈哈哈,哈哈哈」。我倆本沒有視線的交叉,默默擦肩而過,才是我這個在大城市裡呆得冷漠了的人的正常設定,不禁慚愧。
四、建築
苗家吊腳樓很是有名,我在小說里經常看到,設計精妙,機關重重。我觀察來觀察去,也沒有看出什麼玄機,所以也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去香粉村的一路上,雖然路況艱難,但是沿途的遭遇真是令人心醉。這是一種真實、原始的大自然帶給人的觸動,不是在任何風景區所能體會到的。沒有刻意而為,一隻小蟲、一汪清水的偶遇,都會令人無限感動。我已經想不起來上一次看見蜻蜓是在什麼時候了,幾乎已經忘了內心深處的那一小份看什麼都好奇的童真。
結尾是一張一萬公里的抓拍,出發兩月余,已行萬里路。
http://weixin.qq.com/r/C0Rhea7E9vOJreoa9xE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苗族GhaobXongb | 广西 | 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