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淺的代價
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當你因某個故事感動落淚時,他會嘲笑,說你多愁善感;當你因某個成就喜出望外時,他會鄙視,說你大驚小怪;當你試圖認真討論某個問題時,他們不屑一顧,說認真你就輸了。
對自己,他們同樣如此:有了成就,他們剋制自己的喜悅;遭遇痛苦,他們臉色如常。他們看起來有點冷漠,總是保持著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的樣子,有時你佩服他們的冷靜,會徵求他們的意見,但更多的時候,你覺得他們很難靠近,似乎永遠和你隔著些什麼,就像不在同一個世界。
一、
在情緒的最淺層遊盪
或許你覺得上面說的那冷漠的人只是少數,但事實上,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絕大多數人就是那樣:我們一直試圖保持著「得體」的狀態,不敢面對真實的情緒衝擊,不敢徹底展現全部的情緒。
我們很早就學會了這樣的把戲:因為玩具被送人而哭被父母痛打;因為喜歡和心儀的異性接觸而被小夥伴嘲笑;因為告訴朋友心中的小秘密而被出賣。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只要在任何一次徹底的情緒展露中受傷,我們就可能學會壓抑情緒,用只展現最淺層情感的方式保護自己。
嚴厲的父母、粗暴的老師、狡黠的朋友、現實的戀人、殘酷的社會都會加深這種保護,漸漸的,我們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克制,越來越怯於向別人展露自己的情緒,越來越恐懼和別人討論深刻的話題。
經過多次試探,我們發現了安全展露情緒的界限:我們可以在朋友圈表達對最火韓劇的狂熱,我們可以大叫老公、歐巴,沒人會嘲笑你;我們可以表達對歐洲杯的期待,拍一些啤酒和球衣,轉一些為看球編造各種請假理由的段子,沒人會說你瘋狂。可以發剛做的蛋糕,朋友誇你賢惠;可以發旅遊的照片,大家誇你有情調;可以發陪孩子上培訓班的照片,人人都為你的愛心點贊。
但是,當你介紹最近讀的書時,情況有點危險了,有人開始半開玩笑的說你怎麼這麼上進;當你試圖分享人生感悟,大家變得沉默;當你開始討論生存和死亡、轉發心理學哲學文章,很多人已經把你拉黑——人們會覺得你有點異常,有點恐懼你發的話題,他們不知道該對這種話題做何反應,也不想交流這種事情。
二、
膚淺保護我們,也讓我們遠離深刻越缺少安全感,我們就越需要「膚淺」的保護:我們恐懼被同學、同事嘲笑,所以假裝不重視成績、業績,安慰自己不就是一個工作嗎,只要以後努力就好——即使我們明知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離最好的自己更遠;我們恐懼被喜歡的人拒絕,所以我們表白時嬉皮笑臉,這樣就可以在被拒後滿不在乎,安慰自己這沒什麼好痛苦,不就是一個男(女)人嗎——即使我們明知失去對方可能是這一生最大的遺憾。
只體驗生活最膚淺的一面確實保護了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因為似乎只失去了不重要的東西而免於崩潰。但心靈的特點是,當我們總是只品嘗生命最表面的那一層後,漸漸的就會失去感受生命深邃部分的能力。一直待在無菌房確實可以避免感染,但隔著玻璃看到的世界和真正的世界完全不同。不嘗試著放下所有戒備、面對所有情緒、感受、思維的衝擊,我們怎麼才能發現生命的厚度?
我們確實可以一輩子活在生命的最淺層,我們可以一直因為恐懼人格成長的痛苦而拒絕心靈的一次次蛻皮。但人類本性中追求成長、追尋生命意義的那部分會讓我們付出代價:我們可以用大聲的喧鬧、精彩紛呈的勸酒說服自己正享受著眼前的應酬——但在衛生間嘔吐的那一刻安靜中,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喜歡這樣,比起觥籌交錯的利益夥伴,我們更喜歡捧一杯清茶就能言談無忌的朋友;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追逐財富來獲得一次次的滿足,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內心的空虛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意義無法用這樣的方式尋找。
很多人覺得自己可以逃避生命深刻的一面,一直「簡單」的生活。他們和伴侶的偶爾交談只限於家長里短,這樣的婚姻也可以持續一生,也可以獲得模範夫妻、相敬如賓的讚揚。但失衡必然出現,沒有人可以忍受這樣的淺薄,即使他們似乎忍受了,累積的匱乏感也會讓他們異變:可能是突然的出軌,可能是一方的嗜賭如命或抱怨不休,可能是一方家庭地位的徹底喪失,也可能是家暴甚至亂倫。最可怕的異變是一輩子都像陌生人一樣的「婚姻」,因為恐懼離婚帶來的變化,他們寧可放棄體味真正的婚姻甘甜的機會。
我們看到過各種各樣的異常,有虐待成性的家長,有幸災樂禍的朋友,有貪婪陰險的老闆,有喪心病狂的罪犯。我相信,每一種異常都是對心理失衡的補償,這種補償只能讓心靈躁動暫時平息,而代價卻是既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巨大傷害,也徹底失去了獲得真正心靈滿足的可能。
只要我們不敢接受自己的淺薄一面、不敢面對生活的痛苦一面、不敢承受現實的殘酷一面,我們就永遠不會發現生命的真相,發現人生的意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