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工智慧何時能有自我意識?關於這個問題所有的人都錯了

01

>>>>「人工智慧會有自我意識? 」

這幾年來人工智慧高歌猛進,人機圍棋世紀大戰,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阿爾法圍棋)連勝三局,這讓許多人的AI恐懼症又泛濫起來:AI發展太快,萬一AI有了自我意識,人類在未來會不會被奴役?

其實在如今的年輕人記憶中,AI的最初印象來自這部電影——

當然,更多的不是指畫面中這位,而是他背後的恐怖存在,即Skynet天網。

在各種涉及AI的科幻片里,都是我待AI如初戀,AI虐我千百遍,每部都在提醒我們:AI會很可怕!看多了後,對AI還真有點怕起來。那,我們到底在怕什麼呢?

如果未來的人工智慧只是像今天的阿爾法狗一樣,只是還要厲害上幾百倍,一個系統在某個具體工作上抵過千萬個人——我們會害怕這樣的人工智慧嗎?

好像不會。我們害怕的,其實是人工智慧里最終誕生出了「自我意識」。會「計算」不要緊,會「算計」就可怕了。我們不是怕人工智慧變聰明,而是怕人工智慧變成「人」,變成有「自我意識的類生命」。

對人這樣的生命體來說,只有別的生命體才是最可怕的。因為相對沒有自我意識的機器,它再發達,也不足以威脅全人類,因為人類的複雜思想是它無法理解的,人類還是擁有競爭優勢。而如果機器有了自我意識,那人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未來,人工智慧會擁有跟人類一樣的自我意識嗎?會有開心,滿足,或者傷心,憂鬱這樣的情緒嗎?會在某一天仰望星辰時,產生」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疑問嗎?

02

>>>>「自我意識的複雜性 」

對於簡單的唯物理工男來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論據也很簡單:因為雖然現在的阿爾法圍棋在實現智能的具體演算法上,和人類大腦並不一樣,但未來一定是會。只要是物質構成的東西,肯定能用物質模仿,不是嗎?沿著這條途徑發展下去的話,機器「心靈」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自我意識」的載體不會僅僅局限於生物性的大腦,既然智能存在於神經網路中,類似神經網路的平行分散式系統就應該是可以模擬出智能的。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這些模擬人腦的系統最終實現,那麼所謂「機器意識」的出現就是必然的。靈魂的載體總有一天會不止僅限於有機體。

但對於我來說,這個答案卻不是這樣的。

我認為,關於人工智慧未來是否能擁有「自我意識」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人們在大多數場合總是混淆「認知」」智力「和「意識」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概念。「認知」本身,是一種能力,是可以從外部去驗證的,可以稱為「外觀」的內容;但「意識」不一樣,通常所說的自我意識,其實包括了兩部分內容,即包括了可外部驗證的「認知」部分,也包括了只可向內體驗的「心理」部分,確切的說,是「內觀」部分。內觀部分,才是自我意識的精髓所在。這種能力是,體驗到「我之存在「的主觀能力。這種能力,和智力、認知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事情,和演算法,甚至和物質本身也沒有任何邏輯關係。對於整個世界來說,它是體驗的主體,而其他所有是被體驗的客體,這個所有里,包括了它本身。這種主觀能力,才是自我意識的真正特徵。

自我意識這個本質的特點,事實上一直就是哲學、乃至宗教所討論的核心問題之一。事實上所有哲學和宗教討論的問題,無非兩個:一個是世界的本源是什麼,另一個就是意識的本源是什麼。

近代以來科學的發展,在世界的本源問題上形成了一些進步,但對自我意識的探索卻一直是規避的態度。自我意識,作為一種主觀的能力,和客觀世界之間(假設真實存在的話,事實上你也無法驗證)永遠隔著一層鐵幕。現代所有的科學方法,都在鐵幕的那一端,而自我意識體驗是在鐵幕的這一端。

事實上,邏輯上非常簡單的是,那一端的科學方法無論怎麼發達,都完全沒可能去驗證那一端的主觀體驗能力,更別說去」製造「一個自我意識了

自我意識的終極主觀體驗能力,本身和智力完全無關,也不是任何知識,也不是任何經驗,物質和能量不構成它,相反它來感受物質和能量

你可以想像一出皮影戲,它就是那一束投影的光,投到幕布上,前面放什麼皮影元素,就會投出影像。幕布呈現出的影像元素,是知識,是經驗,是它體驗的客體,但都不是它,它就是那一束光,是所有一切的投射基礎

理論物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完全無力去描述它,哲學家為它思考到抑鬱,而各個宗教為了解釋它只能歸結到神,它是如此玄妙,但是,恰恰每一個平凡人,卻可以每時每刻都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可以直接感受,卻無法描述,這正是它的神奇所在。

03

>>>>「難道什麼東西都能有自我意識? 」

如果你理解了我上面所的話,你肯定會想到,不能僅僅因為一台機器通過了圖靈測試,就認為它有自我意識。先進的AI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它們是有意識的,但是那只是」外觀「的部分,可能在同時,再先進的AI對於自己的認識也許不會比一塊石頭或一個計算器多。

機器的自我意識的內觀部分,遠不是我們能製造的(我們連體驗、測試都不可能,何談去製造)。事實上「自我意識體驗」這個點,只有兩種可能的性質,一是純粹基於「我們當前所認為的物質和能量」,一種是不僅僅基於「我們當前說認為的物質和能量」,也就是說需要「額外的其他元素」,而這個元素是什麼我們無法形容。而無論是何種情況,「人工智慧何時才能擁有自我意識」都是錯誤的提問。

對於第一種情況,如果自我意識是完全「唯物」的,會很容易推出一般人匪夷所思的結論:即使只用生活常識感性判斷,你也不會覺得一個智商高的人有自我意識,一個智商低的人就沒有;也不會認為大人有,幾歲兒童沒有。而如果幾歲兒童有,那智商等於幾歲兒童的猩猩有沒有?那肯定有對吧。那如果猩猩有,那智商更低的貓和狗有沒有?如果貓和狗有,那智商更低的雞和鴨有沒有?

好,如果雞和鴨也有,那麼青蛙和蜥蜴有沒有?以此不斷類推,最後的結論,魚也有自我意識,龍蝦有自我意識,最後是所有動物都有。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植物有沒有?事實上還是可以推論,植物也有,因為很容易找到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過渡帶。然後,又可以從多細胞生物,過渡到單細胞生活,然後到蛋白質,最後,甚至到一粒原子。

之所以可以這樣推論,原因在於如果假設「只基於物質就能製造出自我意識」,那麼只要不斷地找到「智力」或者」體驗能力「的平衡過渡帶,就可以無限向下走。「智力」或者」體驗能力「最多只能說明」強弱「,而完全不涉及」有無」,上述所有的東西,只要是物質構成的,自然沒有「本質區別」,只有量的區別,自然是可以在有無自我意識這個問題上一致。

基於這樣的認識,AI現在就有自我意識(只是你不知道),根本不需要在「未來某個點」突然獲得。

對於第二種情況,就更簡單了。因為當前我們完全不知道需要什麼「額外的元素」讓自我意識產生,所以不可能以現有的思路造出任何可能有自我體驗的AI。而如果假設人類永遠無法掌握這種「額外的元素」(這種東西有時候被稱為靈魂,可能和我們不是一個維度的事物,所以永遠無法掌握也是有可能的),那AI永遠不可能擁有自我意識

04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

說到這裡,如果還有同學不理解,可以重新體驗一下一句眾所周知的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自我意識體驗的思考和研究,存在的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難點,就是其絕對主觀性。你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但你在當前這個世界的範式內,如果遵循科學認知論,那絕不可能有機會去體驗別人之體驗,因此你其實永遠不會知道其他任何物體有沒有自我意識體驗的存在。所對未知之物,我們應該心懷敬畏,當然,同時也心存懷疑。而最基本的,是不要想當然。

不要想當然認為」笨「對象,就一定沒有自我意識。你或許覺得你現在在看我這個文章的手機,或者筆記本(這些東西比之前說的」未來的AI「,應該笨得多),它們有自我意識,絕對是非常荒誕的事情。但你仔細去想,又有什麼可能去證明它沒有呢?還是回到投影光束和皮影戲的例子,所謂知識和經驗,影響的是皮影戲的內容,而智力和感官,影響的是光束的強弱。但是,光束的」有「和」無「,不是這些能影響的。還是,這個的決定權,在所有這些之外。

也不要想當然認為」聰明「對象,就一定有自我意識。你抬頭看看你周圍的朋友和親人(他們肯定比之前說的」未來的AI「還要聰明得多),你確認他們一定有自我意識嗎?仔細想幾秒鐘,然後你會發現,其實你不確定,對嗎?或許,這個世界上,就你一個是有自我意識的,其他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人,都和你不一樣,當然這些人看起來和你一樣。或許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程序。

在所有人連自己的自我意識是什麼都沒搞清楚的情況下,討論人工智慧未來是否能有自我意識,本身就是荒誕的,不是嗎?

欲了解更多關於科技、創業、投資方面的獨立觀點,歡迎關注青銳創投合伙人吳斌的知乎賬號,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

作者 ? 吳 斌

編輯 ? 周哲明

// About EdgeVentures //

尋找即將改變世界之人

青銳創投 / 基於系統化研究的風險投資基金

// Contact us //

bp@edgevc.com.cn

我們在尋找故事的主角

微信ID:edgeventures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推薦閱讀:

TAG: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