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政治正確」

隨著 Donald Trump 在美國政壇掀起陣陣波瀾,「政治正確」也在近期成了網路熱詞之一。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一詞出自西方,其本意是「正確的政治觀」。劍橋在線辭典(Cambridge Dictionaries Online)對「political correct」的定義如下:

Someone who is politically correct believes that language and actions that could be offensive to others, especially those relating to sex and race, should be avoided.

大意為:「政治正確」者認為,人們應該盡力避免所有可能冒犯到他人的言行,特別是關於性別、種族等的。

維基百科關於「政治正確」的定義是:

正確的政治觀。在不同的社會中,所指的可能不盡相同。如,在美國,「政治正確」(英語:political correctness;縮寫:PC)是對弱者的同情和保護,如不能冒犯少數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同性戀者、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見持有者,要求(在公共場合)言辭要儘可能不侵犯「弱勢群體」。這是「政治正確」一詞比較廣泛的用法。

可見,無論劍橋辭典還是維基百科,其關於「政治正確」的核心定義都是一致的,即「人們應在言行上關照弱勢群體」。

所以,當 Trump 在正式場合發表涉嫌歧視女性的言論,並提出激進的民族政策時,美國民眾的譁然就可以理解了。儘管「政治正確」已經令不少美國人疲憊且反感,但當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大張旗鼓地向「政治正確」開砲時,美國人民自然會擔心 Trump 上臺之後美國的政治環境和國家前途。

按照「政治正確」的語境,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很多詞匯合表達都應該被修正,譬如「瞎子」要叫「視力障礙者」,「瘸子」要叫「行動障礙者」,「老人」要叫「長者」,「妓女」要叫「性工作者」等。

關於稱呼上的「政治正確」,還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有人提出,應把「聖誕節」改名為「耶誕節」,因為「聖」字帶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冒犯了非基督徒,而「耶誕節」則只是陳述了「耶穌誕生之日」這個事實,宗教色彩便淡了很多。由此,「聖誕樹」應更名為「節日樹」,「聖誕快樂」要說「節日快樂」。更進一步,表示「公元前」和「公元後」的「AD(anno Domini)」和「BC(before Christ)」也應該改成「common era」和「before common era」,以此淡化其中的宗教成分,達到照顧非基督徒的目的。

在中國,近年來較為典型的、含有「政治正確」意味的語言變化之一是關於「TA」的使用。原本按照現代漢語使用規範,當指代對象性別未知時,通常用「他」來代替。譬如:

  • 以我一個人的能力,怎麼能和他們一群人相比。

  • 如果你愛他,就把你的真心奉獻給他。

以上兩句中,無論「他們」還是「他」都並非特指男性,而是忽略性別的代稱。但或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女性的尊重,很多商家、媒體乃至文字工作者,都開始用「TA」來指代性別不明的對象。

除了通行的普世價值,「政治正確」在中國的另一重含義則是「社會主義的政治觀」。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遵從毛主席的指示」就是「政治正確」。之後,「打倒蘇修」、「打倒美帝國主義」、「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批林批孔」等在各自的時代裡成為「政治正確」,這些思潮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進程。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們使用「政治正確」一詞的絕大多數場景中,該詞所指的仍是普世的含義(即人權、平等和關愛弱勢群體)。在網際網路上,大量的網友將「政治正確」一詞按照「跟黨走」或者「服從政府的意願」的含義來用,嚴格來說並不準確。更重要的是,不嚴謹地濫用該詞會給很多不熟悉該詞用法的朋友以錯誤的引導。要知道,帶著「聽黨指揮」這樣的概念去理解美國社會,是完全行不通的。

推薦閱讀:

《蘇聯解體的前因後果》讀書感想(1)——先學會如何中立地看問題
走上坡路的人,總是比常人多一點智慧 | 「余莉開講」第2期01
世界從亂紀元進入恆紀元(一):特朗普當選的背後的哲學邏輯是什麼
斯里蘭卡向中國求助,這是怎麼回事?
福島之後,我們如何迎接2020東京奧運

TAG:政治 | 政治正确 |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