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的廣告該怎麼做?

...

咱們都聽過的一個言論,就是這個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

2016年的此時此刻,我們身邊無論大的小的咖啡店,都建立了自己的媒體平台,早期的參差咖啡,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依託媒體平台的關注量和一本《就像開一間小小咖啡館》的書籍傳播做足了知名度。

然而那個時代還是屬於微薄的紅利期,只要你持續不斷的更新,關注會自然的上漲,而那會釋放咖啡情懷的書籍,寫的好的其實是非常少的。書若放在現在來看,其實很多的東西都是帶有一定的蠱惑性質,目前的市場狀況,小店的生存也並非像書里寫的那樣好的咖啡加好的書籍以及店主的堅持就一定能有生意。

咖啡市場,其實在餐飲行業裡面,是一個體量很小的市場,看別人的文章里寫,中國咖啡市場未來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至少到目前,真是沒有太多的感覺,中國人在逐漸的接受這個外來產物,消費頻次卻始終難得上去。而咖啡店這個產物,到目前仍然是處於廉價社交場所的段位。

>>>>我們都在做咖啡店的自媒體,可什麼樣的店需要咖啡自媒體?而自媒體這個工具到底又該怎麼去使用?

咖啡行業,其實沒見過很厲害的營銷大神加入這個市場,進幾年各界的營銷大神扎入餐飲行業,直接帶領了一波單品垂直熱。

為什麼不來咖啡行業做?

這個事兒也簡單,咖啡在中國本身就是小眾,在小眾里做一個垂直的項目那就是小眾里的小眾。

何況還有國內奇葩的精品咖啡產業,做著小眾里的小眾。

中國個體咖啡店本身就很多,其實裡面不乏很多做的很成功的例子,一些生意不錯的小咖啡店,其實分為三種:

一種是常年累月的積累,積累出的口碑效應,加上咖啡市場這幾年的增長,了解咖啡的人越來越多,成為的那個地方,店開的好的一種代表。

一種就是定位選址下足功夫,找到了一個消費頻次足夠高的地方,比如外國人聚集的寫字樓或者生活區,然後以穩定加低價的方式做這個生意這是必成的路子。(賠了別找我,有好地方想做可以找我)

然後就是個性化+自媒體的模式,(我還沒自己實踐過,但是有想法)

這個路子其實最難的地方在於店主的個性化,不知道你微博或者微信里有沒有有這樣的人,抽根煙都要發個微博,做頓麵條都能發幾條了,感冒吃個葯都得顯擺幾遍,其實這種人是很有網紅潛質的。把生活的點滴分享出來,並給人一種有趣兒的樣子。談嚴肅的事有自己的觀點,平時跟個傻逼一樣樂,一樣的逗。以導致與,現在很多的自媒體都開始這個玩法,但是總是學形學不到神。

這個還是得看人,我時常在想,自己寫個朋友圈都要斟酌幾遍,生怕這個B裝的不夠好。看著那些隨手就是一條,好像生活每個縫裡都能抖摟出段子和有趣兒的事。這樣的人,是有多麼的細膩和樂觀?

咖啡店,我們作為咖啡狗銷售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不通,

有的店鎖著自己的堅守和貞操,出售著優質昂貴的咖啡。

有的,放著李宗盛,掛著三毛,售賣著自己的情懷和文藝追求。

賣狗的和賣貓的,好像我們咖啡狗,真的是誰都可以上呀。

原來啊,都是出來賣的又何必在乎誰上了誰?

互聯網的這個時代,好像任何的小事都有可能變大,仔細想想,一隻細膩的咖啡狗,售賣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又何嘗不可呢。

你從微薄或者微信上了解他的生活更多,及會對他的店更加的好奇,這種好奇的發酵更加的會形成一種口碑,一種「這家店的老闆很有意思」的效應,並且為他宣傳。而你真正好奇的是人的生活狀態,而並非他的店究竟如何。

這個又要怎麼樣去做?這個題看明白了卻也難的去做,有的人天生就是網紅的性格,領袖氣質和生活無處不是段子的腦洞。但細細去研究會發現一定的共性,他們本身就是一種敏感細緻卻又想的透徹的人,同時對一切保持好奇,用新鮮的事物補養自己,保持著自己的有趣,以維持著自己的吸引力。

每天不斷更的微博微信很多,卻又很少能讓你感覺到這個帳號是活的,並讓你好奇帳號背後的人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推薦閱讀:

喝咖啡真比吃大蒜高雅洋氣么?

TAG:咖啡馆 | 咖啡行业 |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