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還是舒服最重要
今天周五,晴,晚上照例還是在我們空間做觀影的活動,在活動之後,用Circle的談話方式分享了我們關於這個影片的體驗,給我啟發最大的不是這個影片,是關於協作的方式。
可以先說一下結論吧 「協作,還是舒服最重要」 ,今天談話很有趣,電影結束之後,我讓大家圍成一個圈之後,我們先是分享了一下關於這部影片的感受,把談話石放在中間,想說的人拿起石頭,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向他(她)左邊的那個人傳遞,當他(她)左邊的那個人還暫時不想說的時候,向下一個人傳遞這個談話石,直到有人想說話。
這個談話結束之後,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這部影片裡面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什麼呢?」,在這次,是把石頭放在中心,誰想說就可以拿起這個談話石說話,但是在這個部分,參與者出現了兩個人對話的情形,在圓圈談話的時候,對話的情形在我接觸過,並且學過的協作中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很多情況下的時候,對話的產生就是一個人打斷另一個人的談話,或者兩個人的觀點相互矛盾,所以,協作者通常情況下會敲鈴,提示大家仔細聆聽拿著談話石的人的講話,但是我沒有阻止這樣的對話,因為我發現,在這個當下情景下的對話,Circle中的每個人都覺得很舒服,所以我沒有阻止對話,但是前提是,我發現每個人都很舒服。
很喜歡「舒服」這個詞,舒服代表了一種狀態,一種參與者,協作者都很享受當下情形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每個人都感覺到很自在,不會覺得格格不入,舒服這個狀態,可能是協作的靈魂所在了吧。
在這次活動結束之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在之前很多次的成功的協作過程中,當問到大家感覺怎麼樣的時候,都提到了「舒服」,為什麼「舒服」這個狀態能被這麼多的人提及到呢?
舒服,有兩種含義,一是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愉悅,其次是能感覺到收穫了一些知識,兩者相輔相成,都是構成「舒服」這個狀態的要素。
其實,當我們再一次仔細思考協作中的一些規則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規則的建立都是為了「舒服」這個狀態服務的。比如說,「蝴蝶」是在開放空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為什麼這個角色非常重要呢?很多時候,大家疑問,「蝴蝶」和「蜜蜂」有什麼不一樣呢,本質上說,「蝴蝶」的建立,其實是設定了一種規則,一種你可以不參與討論,但是也不必有心裡負擔的規則。
換個情景可能會說的更加明白一點,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些課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不僅僅是課程的內容聽不下去,當時老師講的也是極其的無趣,但是當時在課堂上還不能走,只能玩玩手機,同時心裡還有一種沒有聽到這個課程的複雜,愧疚的情緒,這樣就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所以說,蝴蝶的存在,是通過規則的建立,讓一部分不想參與討論的參與者覺得舒服,並且在舒服狀態下的兩隻蝴蝶,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思想呢。
但是,協作者對與協作規則的調整,是建立在能準確的體察參與者的情緒的變化,狀態的改變之上的,當一個協作者能體察到參與者的變化,協作的規則只是為了讓這個談話過程變得更加舒服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讓這個過程變得更「舒服」。
推薦閱讀:
※北京向左,上廣深向右;屌絲向左,富豪向右
※你的活動不知往哪發布?這裡有些活動發布平台!
※想要攻破B站次元壁,先學會這些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