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代賦予的捷徑
題圖:《2001太空漫遊》-- 黑猩猩第一次學會使用工具
前幾天和同組的同事一起吃飯,四個姑娘,兩個80後和兩個90後,算起來大家上大學的時間,前後差距也不超過五年。說起大學畢業到工作之後的經歷,一人感慨說:發現你們90後和我們的經歷,好像真的是兩個時代,好像少受了很多顛沛少經歷了很多挫折。
先不論證是不是少受了挫折,只是單純從80後和90後那點兒遠小於共性的小小差異中,我倒是想到了一些常常想起的事。
我時常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去回想自己幾年前的想法,找到前後思維的差距,並且試圖分析背後的原因。
於是到後來我總會越來越迷惑,因為我越來越分不清楚『由於年齡增長所帶來的成長』和『由於時代變化所帶來的成長』,我無法判斷某種思維方式背後的推動力是來自於年齡上的成熟還是科技社會的變化。
這就像是我在一艘疾馳的船上奔跑,我知道自己在快速前進,可是並不能區分船的速度和我本身的速度。
或許所有的思維變化都應該是年齡和時代的綜合作用,但不管怎麼說,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時代』所起的作用之大,以至於其他作用力的臨界點越發地不清晰了。
努力地往前看一些,古人之所以會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大多是因為在某個很長的時間裡,時代發展速度幾乎靜止,於是人們可以清晰地從彼此對比中找到思想成長的主要成因是年齡。
看得近一些,父母的那個時代,除了那批藝高人膽大乘上改革開放東風所以迅速發家致富改變整個人生狀態的人之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時代依然是「背景」,是生活的坐標軸。有一些人生經驗被爺爺輩傳遞下來,父輩依然受用,於是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去驗證,然後試圖再傳遞給下一代。
而這時候,漸漸地,很多經驗不再管用了。
我和上一輩最早的經驗爭論來自於「公務員/進體制」和「女孩子最好還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更細節的爭論還有「玩電腦好不好」「天天抱著個手機不是好習慣」「能用就行買這麼貴的幹嘛」「女孩子不會做飯以後怎麼辦」「學生就是要好好學習別搞太多活動別談戀愛」等等。
這其中有一些爭論依然存在,還有一些已經在廣泛的社會認知中被扭轉過來:
比如即使是前幾年頻繁出現在公益廣告里的「拯救低頭族」,近幾年也漸漸地不被提起了;取而代之的是所有的單位,無論規模大小,無論民間官方,都開始或主動或被動地上了移動互聯網的船。
哪怕不說上一輩呢。
當我們往回數時間的時候,2008年好像離我們不遠,可是2008年這個世界上還沒有iPhone4,WP系統還未誕生,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還是為數不多擁有手機人群的首選;2010年似乎更近以至於感覺就在眼前,可是2010年的時候微信尚未誕生,我們的學生時代還會依靠互寫同學錄來彼此留念。
那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他突然驚詫地問:天啊,那沒微信之前我們都是怎麼和同學聯繫的啊?
我說:不瞞你說,你必須相信,我們那個年代真的是用QQ群……
而剛上大學的時候,所有的通知都依靠簡訊,所以那時候我們都很熟悉一個主打群發簡訊的軟體,叫做飛信。
甚至,就連使用QQ群聯繫同學也幾乎都是初高中的事情了,小學的時候班上甚至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QQ號。
所以哪怕只是看看2010~2016這六年,六年不算長,但足以顛覆我們很多次對世界的認知。我們有時候被裹挾著往前,但也在裡面撲騰浪花。
前段時間看伊恩莫里斯的《西方將主宰多久》,他將人類社會發展放在一定的指標下儘可能量化,最終得出了這個世界的發展曲線和東西方的分別發展曲線。
東西差距先不用提,只看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從工業革命至今的這段時間,和從前漫長的千百年相比,發展速度是指數型的,並且仍然無限趨近,越來越快。
快到一定時候或許需要付出代價,但縱觀整個人類發展史,我們從未達到過如此的速度和發展高度,也無法想像是否存在新的臨界點,所以真正的未來,唯一可知的就只有未知而已。
未知有點危險,但也很讓人期待。
我不止一次表達過對這個時代的熱愛。
這種熱愛可以拆解為對科技的熱愛、對科學的熱愛、對便利的熱愛、對速度的熱愛……最關鍵的是,對於「無限可能性」的熱愛……
我覺得認識世界的完整過程大概有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從不知道汽車到知道汽車;第二個境界是我知道可以在什麼地方看到汽車並且他們什麼時候會走什麼時候會停;第三個境界是我會開汽車並且可以開到我想去的地方。
人的正常成長是完成第一個境界的事情,我們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見識到越來越多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
受教育讓人完成第二個境界的事情,我們不但知道世界上有什麼東西,並且漸漸開始明白他們的運行規律;
自我驅動與(廣義的)職業選擇讓人進入第三個境界,我們也成為這個世界運行規則的一部分,參與創作併產出成果。
嚴格意義上來說,時代的快速發展,讓每一個境界都變得更容易。
但同樣明顯的是,越是往後,我們從時代發展中汲取到的養分越大,也越能夠挑戰人類原始本能的局限性從而在同樣有限的生命里發掘出有可能趨於無限的潛力。
說「無限」或許過於狂妄,但誰知道呢?
這是所謂時代賦予的捷徑,我們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多少受益。
而我,小小的普通的我,正是乘著這艘以那些偉大的巨人的創造力為推動力的船,以全人類的平均速度前進著,這還不夠慶幸嗎?
那巨人們,又何嘗不是藉助著其他巨人和人類整體的力量,在以超越自己個人力量的速度前進著呢?
= 還有一段小的後記=
我還記得初中的時候買書,每個月都會收到亞馬遜(那時候還叫卓越網)的一本訂購小冊子,上面推薦了各種類別的書供你挑選。那麼怎麼購買呢?——小冊子上專門有一頁詳細介紹了銀行轉賬的操作步驟和轉賬的賬號。
那已經是05~08年期間了,淘寶網已經建立,可我尚未聽說。我的第一筆淘寶訂單成交在高中,快遞等了很久很久,那個快遞公司是圓通,不送上門,要我自己走了半條街區去取件。
對於比我年長一些的人來說,銀行轉賬或許熟悉,而高中的網購記錄總顯得太早;
但是對於現在正茁壯生長在時代光環下的年輕人來說,銀行轉賬或許從未聽說,而網購,難道不應該是與生俱來的事情嗎?
很久以後,外星人到訪地球,真的會認為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也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器官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