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納粹,東德,行走柏林感受三重歷史的交疊
第一重歷史 – 普魯士的榮光
柏林的歷史相當悠久,比如這座不起眼的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就始建於1220年,原諒我,因為確實不起眼我就隨手一拍,後來才知其來歷。這麼久遠但看上去卻挺新的,是因為一直保存到了20世紀的該教堂在二戰中被盟軍轟炸而夷為平地,眼前看到的是1980年重建的。柏林真正開始繁榮是1415年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普魯士的前身)的首都,尤其是1688年腓特烈一世即位並後來加冕為普魯士國王之後,開創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為柏林贏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譽。他給今天的柏林留下的最鮮明的痕迹是他的王宮–夏洛滕堡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得名於他去世的王后夏洛特。(下圖來自網路)令夏洛滕堡宮聞名的是「琥珀室」(Amber Room)之謎。這個房間完全由珍貴的琥珀和黃金建成,原本為夏洛滕堡宮一部分。後來被被腓特烈一世的兒子作為禮物贈送給了俄國的彼得大帝。200年後納粹入侵蘇聯,這一無價之寶落入希特勒之手,並展示於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今天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但二戰末期蘇軍攻入哥尼斯堡之後,琥珀室從此不知所蹤,有說毀於戰火的,也有說被納粹私藏於不見天日的地下室中的,也有沉於奧地利的一個湖底中等等各種說法。總之今天留給我們的,只有1931年拍攝的這張照片。(注意看牆壁地面都是琥珀拼成)琥珀室只留下了傳說,但今天的柏林仍有充足的歷史可看。如果你聽過「腓特烈大帝」這個名號,它指的是腓特烈二世,而非上面提到的普魯士開國君主腓特烈一世。原因是他治下的普魯士在政治、軍事、文化藝術方面都稱霸了德意志地區,為普魯士後來統一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許你會對普魯士和德國的關係感到困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在說德語的地區,當時的國號是神聖羅馬帝國,有個威武的名字,但基本只是個空架子,實際上是由幾百個分裂的小國或城邦組成的鬆散實體,其中比較大的是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有一統德意志地區的野心。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雄才偉略,通過一系列改革增強國力,包括發展教育,對移民和宗教寬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在當時的先進理念,並展現其軍事天才,居然在七年戰爭中打敗了軍力7倍於己,人口20倍於己的奧、法、俄三國聯軍,奪取了大片肥沃的領土,讓普魯士一躍成為歐洲五巨頭之一(其他四個是英法俄奧)。而這座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就是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而建於1788年的。它不僅是柏林的大門,也是德國的象徵,見證了從它誕生的那天到今天的許多歷史。在無憂宮的一側還有一座別緻的「中國樓(Chinesisches Haus),規模並不大,但相當雅緻,所有金色部分都是黃金鍍金。它也是腓特烈大帝本人設計的。正因腓特烈本人從未離開過歐洲,而當時歐洲人對中國又了解甚少,所以這座」中國樓「充滿了歐洲人對中國的想像,今天看來也是一種獨特的中西結合,別有風味。(下圖來自網路)
我們回到柏林繼續遊覽。除了軍事和政治,普魯士的強勢還體現在了宗教和學術上。要知道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就首發於德國,也就是基督教新教的誕生。如果你好奇基督教、天主教、新教這幾個名字的關係,這裡再簡單一說。耶穌和門徒創辦的基督教,其實脫胎於猶太教(聖經舊約就是猶太教的聖經,而新約單屬基督教)。基督教先被迫害,後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隨著羅馬帝國分裂,基督教也隨之分裂為西邊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和東邊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為中心的東正教。天主教有統一的教皇領導,森嚴的教會組織覆蓋了整個中世紀歐洲。出於教會腐敗、文藝復興、各國政治需要等等原因,天主教內部發出了改革的聲音,最終獨立出一系列不受教皇領導的教派,今天統稱為(基督教)新教,在中國常被直呼「基督教」,與天主教相對。馬丁·路德(不是馬丁路德金)創立的路德宗今天還是新教的最大教派。這座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在1894年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重建,作為新教的象徵性大教堂,以和梵蒂岡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分庭抗禮。其中還停放了包括普魯士開國君主腓特烈一世在內的數位國王的靈柩。至於學術,不得不提創立於1809年的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t)。這所大學是世界第一所現代大學,即研究被提到了和教學同等的位置,遠離政治經濟因素,充分尊重學術自由,拋棄了以往修道院式的歐美大學形式。這是不得了的開創,在二戰之前這裡就是世界學術的中心。當你了解到洪堡大學出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教師隊伍中包括愛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諤、馮·諾依曼、拜耳、黑格爾、叔本華,學生里有馬克思、恩格斯、俾斯麥、海涅、馮·布勞恩、費爾巴哈這些名字,你就知道它當年的分量了。必要說明的是,上述大多數建築都在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如今我們看到的都是戰後修復的樣子。也有有意不修復而保持被破壞後樣子的古建築,來昭示歷史,警示戰爭,比如威廉皇帝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chtniskirche)的主鐘樓。而旁邊那座後現代物體則是戰後新建教堂的新鐘樓,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獨特風景。說到二戰的破壞,我們不得不提柏林蒼穹下的第二重歷史–納粹德國。終於在1945年的柏林戰役中,蘇軍將紅旗插上了勃蘭登堡門,終結了瘋狂的納粹。這畢竟是在納粹老巢的最後決戰,再加上蘇軍的人海作戰方式,因而傷亡極大,蘇軍死亡8萬多人,受傷28萬人,德軍和平民傷亡更慘重。戰後幾個月,蘇聯就在柏林建立了一個蘇維埃二戰紀念碑(Soviet War Memorial)。
正中的石柱上是一個蘇軍士兵的雕像,紀念碑的兩側則由蘇軍主力武器ML-20榴彈炮和T-34坦克護衛。直到今天,每年的5月8日,也就是納粹投降的勝利日,來自前蘇聯的退伍老兵們還會在這裡舉辦紀念儀式,追思歷史,懷念戰友。柏林不僅是歐洲戰場的最後焦點,它也深刻影響了亞洲戰場。上面提到的有著優雅品味的無憂宮的柏林南郊小城波茨坦,在歐戰結束後的1945年7月,再度名垂青史。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艾德里,可愛的英國人在大選中把會開一半的丘吉爾選下去了)在這裡舉行了波茨坦會議,決定對戰後德國的安排,而美英中首腦又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半個多月後,這場人類史上最大的浩劫結束了。波茨坦會議的地點在波茨坦的塞琪琳霍夫宮(Schloss Cecilienhof),其實是原德國皇室的鄉間別墅,門前花壇的大五角星頗為與眾不同。(塞琪琳霍夫宮的幾張照片來自網路)這裡就是當年三巨頭們決定世界命運的房間。站在其間,閉上眼睛,歷史的雲煙似乎就在身邊。其中那張比較驚世駭俗的接吻照,來自蘇聯領導人勃涅日涅夫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是真實發生過的(下面有照片),反映了兄弟國家的情深似海。這幅畫也被充滿諷刺的命名為「天啊,幫助我在這致命的愛中生存吧(My God, Help Me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這張是新聞照片,來自網路)
今天我們站在這堵牆前,觸摸它冰冷的溫度,感受那冰冷殘酷的歷史。在時代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樣的渺小和無力,深知今天的生活的確來之不易。這堵圍牆當年環繞西柏林,總得開幾個口子供人「合法」出入。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叫做查理檢查站(Checkpoint Charlie),一個牌子面相西柏林的一面寫著「您即將離開美國佔領區」,另一個高牌子上兩側分別是蘇軍和美軍士兵的照片。當年這裡還曾發生過美蘇軍隊對峙事件。今天你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和假扮的邊境守衛合影,甚至可以拿護照在這裡蓋一個當年東德的入境章(推薦拿其他紙張蓋),足見半個世紀的劍拔弩張,如今只是一段笑談。關於這段歷史,柏林自然也有不少專題博物館,但是中國人容易親近的還有另一個去處,那便是這兩位的塑像,還專門辟了個公園(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 Forum),由東德所建。在西方國家,這兩位的塑像並不多見。這段歷史的另一大特色是雄偉的巨型建築,以彰顯某種藐視一切的權威力量。比如在俄羅斯就有以莫斯科大學為代表的「斯大林式建築」,而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就是那個時代的形象窗口。柏林電視塔,至今仍是德國最高的建築,不過中國人應該不怎麼稀罕。
世界鍾(Weltzeituhr),這個鐘可以同時顯示世界幾十個大城市的時間,其實原理很簡單,中間那一層紅色的帶有數字的鐘面會慢慢旋轉,而外圈的24個固定面代表24個時區,分別刻有各時區主要城市的名字,找到你的城市,看上方的數字就是那個地方現在的時間。
歷史的車輪不停地轉,而勃蘭登堡門一直注視著你,我們再回到這見證無數風雨的柏林的象徵。它剛好位於東西柏林的交界處,因而不幸也成為了柏林牆的一部分而被堵死,整整近30年無人再穿過這道門。
1987年,勃蘭登堡門再次見證歷史。美國總統里根在這裡做了一個名垂史冊的演說,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隔空喊話,其中最後兩句至今仍被頻頻提起,在自由的天空中回蕩:「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堵牆!)(這張是新聞照片,來自網路)第四重的今天 -- 21世紀的繁榮柏林牆最終轟然倒塌,柏林也隨著兩個德國的統一而再度合二為一。如今德國已再次成為歐洲的龍頭,只是它不再以武力擴張,而是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引領歐洲。柏林自然也能見到這三重歷史之後的新景象。索尼中心(Sony Center),是索尼歐洲的總部,也是個繁華的購物中心。它的設計挺有意思,巨大的露天尖頂會隨時變換顏色。(下圖來自網路)從1220年的尼古拉教堂到2000年的索尼中心,我們一起穿越了800年的光陰。這浩瀚的歷史塵埃灑落在柏林的各個角落,因而柏林並沒有特別規整的市容市貌,但這裡的散落的歷史積澱,有的如星光一樣燦爛,有的如黑洞一般陰森,它訴說了德國的歷史,也是人類發展歷程的一面鏡子。再回過頭來看如今統一的德國的權力中樞–德國國會大廈,和柏林的中樞–柏林市政廳(此圖來自網路),它們也都有悠久的歷史,古今結合仍可堪大用。德國人站在如此曲折的歷史向前看,他們懂得為歷史的榮耀而自豪,更懂得吸取歷史帶來的教訓。今天的德國的繁榮之下不是沒有新問題,但我有信心他們能將其一一化解。其實,要感受柏林的歷史,還有另一個角度。作為一國首都,自然少不了博物館,巴黎有盧浮宮,倫敦有大英博物館,華盛頓有史密森學會,柏林也有著名的博物館島。由5座大型博物館組成,這裡不僅有德國歷史的藏品,還有埃及、希臘、羅馬等等各地文明的珍寶和考古成果,博物館愛好者不容錯過。下圖是博物館島最老最著名的柏林舊博物館。有著豐厚的歷史積澱,柏林自然也是無數文藝創作的發源地。如果你看過一部文藝片《柏林蒼穹下》,你會發現柏林也可以如詩一般縹緲浪漫。而這些非本人所長,就不再獻醜了。柏林一個城市,竟然就寫下了7000多字,足見這座城市所承載的底蘊有多麼深厚。這裡沒有最壯麗的山河,也沒有最整齊標緻的城市規劃,但這裡有德國乃至人類千年歷史的各種積澱。歷史名城有很多,但如果你想要體驗最多層次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德國柏林是不二選擇。個人知乎專欄:肥嘟嘟走世界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走世界(feidudutravel)--------------------------------------------------------
知乎專欄:一群旅行體驗師,做最會玩的集體專欄。歡迎申請加入體驗師大本營,也歡迎大家投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