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文化里,為什麼開不起玩笑?
這篇專欄源於大張偉的一個觀察,他說中國人開不起玩笑,很容易被冒犯,所以做不出很棒的喜劇。我自己也有同感。我想從理論的角度來給出一部分解釋, 注意是一部分,這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我的解釋一定是不全面的!為了保持解釋的一貫性,我用大張偉做例子來說明。
在心理學和文化研究里有一個概念叫權力距離價值觀(power distance value),是霍夫斯塔德(Geert Hofestede)根據對IBM非常國際化的員工群體的調查研究在八十年代提出來的,他提出里一個指標(power distance index)來測量各個人類社會的權力距離價值觀。
權力距離價值觀反應了一個社會裡的人對等級階層的基本理念。在高權力距離的社會,人們相信等級階層是社會生活的正常狀態,是現實的一部分,所以人們要做的就是遵守這個現實按照等級階層來決定自己的言行,具體說,等級高的人會覺得很自然的享受自己的地位,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習慣發號司令,也認為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應該對自己畢恭畢敬,否則就會覺得對自己不尊重覺得冒犯了自己,而對比自己等級高的人也很自然的畢恭畢敬,小心翼翼,生怕冒犯。相反,在權力距離低的社會,人們不覺得等級是不可辯駁的現實,而是覺得人生而平等,儘管在社會生活中可能需要建立各種正式的等級制度(比如,領導和下屬)來幫助完成工作任務,人們也不會覺得在這些正式等級制度可以用了劃分人的高低貴賤,而是應該平等相處。當然權力距離不是按二分法來確定的而是從高到低的一個連續, 有的社會很高有的社會在中間還有的很低。
大部分東方國家都有很高的權力距離, 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幾千年的封建等級制度讓等級觀念深入中國人的骨子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小就被教育要對權威無條件尊重,長幼有序,尊卑有別。這樣在人和人的交往互動過程中,人們對彼此的等級差別是非常敏感的,先要確定對方是不是比自己地位高或者低,然後再根據這個高低的差別來看怎麼互動。如果一個地位低的人說了對地位高的人不那麼尊重的話,地位高的人就會被冒犯,因為地位高的人是覺的應該隨時被尊重的。比如,大張偉如果批評,調侃,拿業界公認的大佬開玩笑,立馬會招來如潮罵聲,「你以為你是誰呀,」「不知天高地厚,」「某某某你也敢說。」搞得他的粉絲都替他捏把汗,生怕又冒犯了哪位大神,對他原本坎坷的演藝生涯再招黑,甚至都要跟他撇清關係,不為偶像買單,n哈哈,可見這些花蜜的擔心和曲線救大張偉的苦心,都來自於我們社會對等級尊重和冒犯所造成的後果的畏懼。
而當兩個人的等級地位相當,他們往往陷入無休止的爭鬥非要比出個高下,在這種情況下,開對方的玩笑,調侃對方往往被認為是在貶低踩對方,另一方肯定就不幹了,覺得被冒犯了,變得很容易生氣,往往演變成反唇相譏。芝加哥大學社會系的羅傑。古德(Roger Gould)(非常傑出的社會學家,可惜39歲死於白血病,在病床上還在寫書)寫了一本書叫意志的碰撞(Collision of Will),在書中,他分析了大量的事例發現社會地位相當的人很容易發生矛盾,矛盾的根本原因是雙方都想支配對方讓對方承認自己的地位更高,這種矛盾通常產生毀滅性的後果,比如,在家庭裡邊,如果兩夫妻的地位相當,他們通常會打得不可開交,誰都不服,最後導致離婚。在街上,兩個陌生人碰到一起,如果沒有明顯得信號讓他們建立起等級差別,他們會互相謾罵甚至大打出手,經常會造成人身傷害甚至死亡。可以看看大張偉開那些跟他地位相當的人的玩笑,這些人的粉絲反應的激烈程度,無一例外的罵大張偉嘴欠,其實如果我們認真看,他的玩笑多數情況是善意的,但是因為我們社會對等級地位的敏感,粉絲們的反應會很強烈,生怕他們的偶像被比下去了,偶像比下去了一定程度上也傷害粉絲自己的地位和自信心。
nn最後,我們對高地位的無條件尊重也讓我們唯一一次不那麼容易被冒犯:當高地位的人嘲笑調侃低地位的人,我們會覺得很自然以至於泰然接受。可是這些調侃和玩笑通常不好笑,因為高地位的人太在乎自己的地位,老拘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