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夜推送 |《馬克斯,我的愛》描繪了一種恐怖的冷漠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論戲書影(PictureWriter)

大島渚的影片從來不缺乏爭議性。

無論是《感官世界》的大尺度,還是《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集中營同性虐戀,以至這部《馬克斯,我的愛》中的人獸戀。這位日本殿堂級導演的鏡頭無時無刻不在精準解剖人類之間脆弱而扭曲的情感。與之相隨的,要麼是變態元素,要麼是情色橋段,要麼是怪誕題材,總能有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獵奇之處,也同樣挑撥著電影從業者和學者的保守神經。

但這顯然不是大島渚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的低劣噱頭。在他的眼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伴隨著扭曲和沉淪。世界固然如染缸,但是他片中的角色也都心甘情願地跳進渾水之中,用色彩斑斕的慾望去迷失自己,最終醉於痛苦。這就是他一直表達的主題:悲觀主義。正如悲觀主義的代表人物——叔本華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表面上的自由,但本質上卻都是被奴役的,悲慘的自由。人類的一切選擇都受到生命意志的影響,而生命意志的根源即為痛苦。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島渚影片中的那些結局悲慘的角色,都是一種必然性的命運。這不免使得他的影片往往有一種壓抑而怪誕的氛圍,自然的,這種主題的爭議性也就會愈發彰顯。

我在之前已經評析過《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表面上,那是一部傑出的戰爭題材電影,然而其中的同性虐戀,相信看過的人無不印象深刻。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那部電影的演員,比如二十世紀的精神圖騰,剛剛去世的大衛·鮑伊,以及《荒野獵人》的作曲者坂本龍一,還有日本電影的鬼才北野武等人,只會讓其話題性變得越來越濃。如此看來,大島渚留給了世人太多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屢次與海外製片公司深度合作的方式,也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師級導演。在我眼裡,他的導演生涯受到這樣那樣的影響,最終令其許多作品都淡化了本土風格,反而使得影片的主題和立意更加奔放,也更具有普世性。

《馬克斯,我的愛》拍攝於1986年,仍舊是一部國際化製作。導演是日本人,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則分別來自英法美三國,演員也是如此。許多人說這部電影一反大島渚的常用路數,故事氛圍輕鬆,幽默。我是相當不能苟同的。縱然影片中或多或少在對白上有一些抖機靈的橋段,但是無論從影片的打光形式,色彩運用,表演風格來講,都充滿了驚悚和詭異。整體來說,《馬克斯,我的愛》仍繼承了大島渚的一貫特點,是一出嚴肅的黑色寓言式作品。我想甚至可以將之稱為「作者電影」了。

這部電影無論在豆瓣還是IMDB評分都很一般,在豆瓣上的打分人數也不多。不過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此片的。編劇是與布努埃爾合作過多次的卡里埃爾,因此影片的故事充滿了尖酸的諷刺和冷靜的荒誕。當然,相比布努埃爾,大島渚可沒有那麼超現實主義,他在這部片中很完美地將日式電影的細膩和西方室內劇的剋制結合,用一種比較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一個荒唐的倫理故事。雖然視覺層次沒有什麼大尺度的衝擊,但在精神內核上,這部電影相當重口味。

從劇作的角度,我們能看出大島渚仍然受到一些日本電影的影響。雖然編劇和演員均為外國人,但是營造戲劇衝突的手法,頗有山本嘉次郎的味道。而細膩冷靜克制的氛圍,則有些類似小津安二郎。除此之外,我們很難在這部作品中找到別的日本電影的影子了,當然,整體的藝術手法也是受到被說爛了的法國新浪潮之影響。

《馬克斯,我的愛》的故事雖然從未出現任何牛鬼蛇神,但看得越深越久,就越會覺得這實乃一部恐怖驚悚片。這裡的愛情和家庭倫理是恐怖之源,輕易便能讓觀者感受到凜冽的冷意。

影片講述了外交官彼得,他的妻子瑪格麗特和兒子尼爾森一家三口的故事。彼得有一個人盡皆知的情人,而他也發現瑪格麗特行蹤飄忽不定,非常可疑。於是他雇了一名私家偵探調查,發現妻子在外長期租了一個公寓。彼得循著線索找到公寓,敲開門卻發現瑪格麗特與一隻黑猩猩在一起。

瑪格麗特欣然承認了這隻黑猩猩是自己的情人,並強調一方面自己看上了他,另一方面也是黑猩猩選擇了自己。她管自己的「另類情人」取名叫馬克斯。不久之後,彼得便接受了現實,並希望瑪格麗特可以把黑猩猩接到家裡。於是一家三口開始與這隻動物生活在一起。期間經歷了諸如好友聚餐,傭人辭職,猩猩出走等許多事情。另一邊,彼得也諮詢了動物學家和心理專家,試圖了解妻子內心的真正想法,並出於嫉妒心一度試圖殺死猩猩。在一家三口經歷了各種感情和道德危機之後,終達成和解。最後,在瑪格麗特的母親養傷的郊區醫院附近,馬克斯再次失蹤。彼得一家無奈駕車返回市區,馬克斯卻悄悄跳回到車頂。回家路上,路人們看見車頂上的猩猩,無不拍手叫好。彼得一家如遊行般掀起了市民們的狂歡。最終,他家的傭人也回來了,一個生命大和諧的完美結局。

故事的表層大致如此,可誰也不會認為,《馬克斯,我的愛》真的是一部合家歡結局的愛情電影。影片中充滿了大量的隱喻和象徵,且指向性非常強,這些構成了故事的深層和主題思想,自然也是影片讓我喜愛的重要原因。它的台詞耐人尋味,構思和立意也值得反覆體會。

首先,這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故事。一般描寫中產階級,常常伴隨著中年危機,情感退化,精神空虛等敘事所指。這是由於人們普遍認為,在物質得到極大滿足之後,生活也會隨之愈發僵化,人們為了排遣壓力,很容易地沉浸在一種享樂氛圍中,並往往以刺激的形式去實現。然而僵化的生活會讓思想冷凍,無盡的享樂將令靈魂空虛。最終處於這個境地的人會變成一個事業成功的機器,心中早就難以保持潔凈,腦海深處甚至也可能產生許多扭曲想法,人人之間關係淡漠。生活就是反派,它將沉迷於此的我們綁上了一條通向毀滅的列車。

彼得一家忠實地踐行著上述要點,對所有迷茫沉淪的中產階級做出了表率。整部電影,彼得、瑪格麗特、甚至兒子尼爾森,面部表情都是僵化的,從銀幕上能深深地體會到每個人內心的孤獨和冷漠,這種冷漠恐怖到了什麼地步?恐怖到了瑪格麗特可以友好地與自己丈夫的情人交談相處,恐怖到彼得願意把黑猩猩接回家。恐怖到了尼爾森很快地認為黑猩猩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些人甚至會特別欣賞《馬克斯,我的愛》里這一家三口的相處方式,似乎矛盾都可以用冷靜的對話化解,似乎夫妻雙方的這種坦誠非常寶貴,值得讚許。如果你真的如此看待這一家的話,可以說實在是對影片的理解有著較大的偏差。如果這個家庭的成員之間存在一丁點的感情,哪怕一丁點,都不會在出現了這麼怪異的問題之後還能理智冷靜的處理,處理的結果也不可能是電影中的那樣。大島渚通過這一家三口間機械化的互動,以及彼得一家與同事和朋友之間的戲碼,展現並諷刺的就是這樣一種名存實亡的婚姻,和現代社會人情味的缺失。

《馬克斯,我的愛》把家庭倫理間所有會出現的問題都濃縮到故事中了,並進行極端化的展開,給予我們一種深深的驚悚感。在這個大的前提下,觀者不難看出,每一次主人公們的微笑,親吻臉頰,都顯得虛假做作。無獨有偶,每一次看似愉快的對話,夫妻間都保持著距離,充分彰顯二者的疏遠感。當寂寞、冷淡、空虛成為這個家庭的主旋律時,家人間的紐帶必然不復存在,理智也只是一種荒誕的偽裝罷了。

為了展現這種距離感。我們能看到彼得和瑪格麗特所住的是一所大房子,面積的寬闊在這裡反映了心靈的距離。另外,傢具和整個裝修的色調都顯得非常冰冷,空洞,正如幾位主人公的眼神那樣。瑪格麗特在幾場戲中穿著肥碩寬大的外衣,從形象上也反映著自己無法填補的空虛。

其次,跳脫出中產階級的註腳。瑪格麗特和黑猩猩自然是影片更值得玩味的那部分。人獸戀,看似是一種先驗的愛情,實際上並不如此。影片沒有表現瑪格麗特和馬克斯之間的深度接觸,也許二者只是精神上的伴侶,也許還有更深入的生理行為,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瑪格麗特為何會選擇馬克斯?

影片的結尾獨白給了我們答案。當彼得一家聚在一起吃早飯——當然黑猩猩馬克斯也在餐桌上——兒子尼爾森告別父母之後。瑪格麗特說,自己幻想著警察推開房門,要拷走黑猩猩,我沒有權利佔有它,因它太老又太危險,它已經逃出去過一次,想必今後還會再跑。我試圖抱住它,試圖哀求警察,但沒有用,最終我拿出獵槍,殺死了他。

黑猩猩在這裡被瑪格麗特的台詞點明,他實際上在故事中是一個複雜的隱喻。一方面,他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瑪格麗特,以及彼得和尼爾森三個人的內心所想。瑪格麗特衣食無憂,但心靈極度空虛,內心的慾望無處發泄。彼得是個成功的外交官,但對婚姻再無渴求,對一切也都失去了興趣。從影片開始,便是彼得慵懶地擦槍,就能看出他的生活幾乎已經沒什麼寄託了。兒子尼爾森亦是如此,在父母營造的這種疏遠,冷淡的家庭氛圍之下,他的性格成長漸漸扭曲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馬克斯是婚姻本身。它太老了,換句話說就是這段婚姻太長了,長到枯燥乏味。它逃出過幾次,也就說明這段婚姻的維繫也脫落過很多次,今後也會更難維繫下去。瑪格麗特說自己沒有權利擁有它,指的也是對婚姻未來的無望。

第三,馬克斯也代表著慾望。瑪格麗特從馬克斯的身上找回了慾望,無論是對愛情的、家庭的還是人際關係的。馬克斯的出現,讓她的生活重新顯得豐富而生動。彼得卻沒有從馬克斯身上找回自己的慾望,因此從深處看,他想射殺黑猩猩並非嫉妒其為自己妻子的情人,而是嫉妒瑪格麗特可以從他身上找回慾望,而自己卻不能這一事實。他的獵槍是他僅存的一點點興趣愛好,他的那位眾所周知的情人也無法彌補自己慾望缺失所帶來的極大空虛和孤獨。在這個家庭中,孤獨的還有尼爾森,這個小鬼如此喜愛與馬克斯在一起,甚至願意到籠子里陪媽媽與猩猩一起吃飯,可見也是空虛到了一定地步。

影片中,充滿意象的場景、對話、道具比比皆是。黑猩猩馬克斯自然是集大成者,所有重要的比喻都在它的身上。而狗叫、籠中進餐、好友的禮物、以及每一次餐桌的落座方位也都從側面對這種情感關係進行嘲諷。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女傭最終表示不是因為黑猩猩而過敏,而是對彼得的壞脾氣過敏,使影片的戲謔程度達到巔峰。一部關於黑猩猩的婚外情,把這個浮躁時代所製造的扭曲家庭揭露得體無完膚。

最後提一下夏洛特·蘭普林。這個法國最妖艷的女星可謂是一朵活生生的帶刺玫瑰。她精緻的五官時刻透露出一種鬼魅,全身都散發著一種令人不安的性感。蘭普林今年憑藉《45周年》的奧斯卡提名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當年風情萬種的邪魅女神如今已成慈祥的老奶奶。《45周年》講述了一個以婚姻包裹的巨大謊言,導致了一場巨大的老年危機。由此來看,《馬克斯,我的愛》在精神上就像它的前傳一樣,只是更加直接狠辣。

聲明:

本文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演繹、建立鏡像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任何違反本聲明的行為均屬於非法行為。

非盈利用途須在保持文章圖片完整性、完整標註作者信息(與作者本人聯繫以取得詳細信息)和文章來源的前提下,徵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盈利性用途,須提前聯繫作者,在完整標註作者信息的前提下,徵得作者同意並支付相應稿費後方可轉載。

————————————————————————————————————

本人原創內容均首發於公眾號:論戲書影(PictureWriter)。包括影評、樂評、遊戲心得、文學鑒賞、隨筆雜談及小說等原創作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第一時間在那裡讀到。請盡情關注吧~~


推薦閱讀: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