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又逆天!這次他要去火星……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本周三在Twitter上宣布,計劃最快將在2018年發射無人駕駛飛船前往火星。這不是科幻,SpaceX 的「紅龍」飛船將成為迄今為止落在火星上的最重航天器,重量是目前最重的好奇號火星車的5~10倍,未來將開通地球—火星航線。

這是繼4月9日,SpaceX在大西洋的駁船上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海上回收第一級火箭的壯舉後,又一次引起全球轟動的新聞。不少人認為,作為SpaceX的CEO,埃隆·馬斯克離征服火星又近了一步……

不管最後是否成功登陸火星,SpaceX無疑已經成功了。作為一家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的商業航天公司,他們能獨立生產火箭、飛船和發射衛星,而且絕大部分元器件都是自己生產的,未來也將實施載人飛行任務。SpaceX的實力已經可以媲美某些航天大國。

中國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之後,向創新型國家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要實現從依靠低廉勞動力興起的製造大國向創新型國家的轉變,這必然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SpaceX是如何取得成功的,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體制機制來保障他們的創新實踐,其中有哪些可供我們借鑒和參考?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   政府支持

長期以來,美國航天界一直是NASA一手主導的,這種政府主導的模式曾經把美國人送上了月球,在與蘇聯的太空爭霸中贏得勝利。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航天的發展過分依賴NASA下屬機構,NASA的機構體系龐大臃腫,缺乏創新活力的弊端逐漸顯現。

為改變這一狀況,美國政府在奧巴馬上台伊始就開始布局商業航天的發展。如果沒有國會立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SpaceX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功。

NASA作為政府部門,在推動商業航天發展方面不與民爭利,果斷退出具有潛在商業價值的低軌道航天發射領域,向民營航天企業開放。NASA自身則集中精力發展基礎航天技術和深空探測等公益性航天事業,特別是載人登陸火星方面。應該承認,NASA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NASA向SpaceX開放了阿波羅登月和太空梭研發的大量技術報告,轉移了大量成熟技術。為了扶持SpaceX,NASA把自己的核心技術骨幹派駐到公司,其中包括一批航天業內的頂尖高手。

航天發展的瓶頸在火箭,火箭研發的瓶頸在發動機。SpaceX公司此前並沒有研製大型火箭發動機的能力。獵鷹九號火箭上使用的梅林發動機原型是NASA當年用於載人登月的,推力也不大,因此整個獵鷹九號火箭需要用9台這樣的發動機。NASA把梅林發動機的全套技術轉讓給SpaceX,SpaceX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升級,發動機推力也因此得以提高。目前,SpaceX已經具有獨立自主研發火箭發動機的能力。

不僅轉移技術,輸送人才,NASA還給了長期的大額訂單。經過三輪競標,從20多家公司,SpaceX研發的獵鷹九號火箭和另一家民營航天企業軌道科學公司的運載箭脫穎而出,贏得了向國際空間運輸貨物、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合同。

  •   商業運作

商業化航天發展的背景,源自航天領域蘊含的蓬勃商機和巨大的經濟潛力。與NASA下屬機構用錢大手大腳、經常預算超標不同的是,民營企業的每一分錢都需要精打細算。

為了降低成本,SpaceX制定了全面的成本控制計劃。火箭和飛船使用的全部零部件儘可能自己生產,這樣做同時也降低了零部件外部採購帶來的質量控制風險;由於火箭和飛船的生產量有限,為了減少生產線,儘可能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多種不同的零部件。馬斯克相信,降低成本的關鍵不僅在於研發新的技術,更在於廣泛採用已經成熟的技術和產品。

以給國際空間站進行貨物運輸的龍飛船為例,龍飛船給國際空間站的貨運合同2008年的單次費用為1.33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15億美元,NASA用16億美元購買了12次貨運發射任務。作為對比,美國大中型載荷平均每次發射4.35億美元,4次發射合計17.4億美元,2012年發射費用比上年大幅上漲30%。歐洲的阿里安公司和美俄聯合的國際發射服務公司的報價也不低。為了降低成本,SpaceX甚至用市面上十分成熟的浴室零件來組裝飛船的門把手,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 1470美元。

這種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就像生產冰箱和洗衣機的流水線那樣,脫離了以往火箭研發中十分臃腫的供應鏈,陳舊保守的設計方案,以及無法管控的混亂的外包合同。

有人說,獵鷹九號火箭第一級回收成功,將使航天發射變成白菜價。實際上,火箭回收可以降低發射成本是肯定的,但是否真的降低到白菜價,回收後的火箭發動機需要進行多大程度的更新改造,是更新後用於下一次發射,還是用於其它用途,都還需要實踐的檢驗。

但不管怎樣,SpaceX的成功一定會在航天界迎來一場大討論。在為SpaceX的成功喝彩的時候,我們的航天界要從公眾的喝彩聲中感受到刺耳的壓力,要反思我們的航天體制哪些是成功的?哪些還需要大的改進。這次火箭回收成功的後續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充分消化。

  •   敢想敢做

與其在無數次的討論中侃侃而談,不如立馬開干。民營企業的基因使得SpaceX敢想敢做,想到就做,即便錯了。正如SpaceX的航天工程師David Giger所說:「我們不會坐在那裡花幾年時間去分析和論證,SpaceX需要的是測試、測試、再測試。」

一家民營航天企業的成功,或許可以打亂整個世界的航天格局。就像是一個沙丁魚缸中的一條鯰魚,如果沒有這條鯰魚的攪局,沙丁魚也很難存活。SpaceX的成功,代表著民營航天企業逐漸成熟,從舞台邊緣走到了舞台中央。傳統上政府主導的航天業將逐漸退出具有商業利益的航天發射領域,專註公益領域,民營航天企業一起推動人類進入波瀾壯闊的大航天時代。

馬斯克十分遠大而堅定的夢想,強大的意志力,無疑是SpaceX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數千年來的鬥爭文化,使得很多人害怕出頭,許多有個性突出、理想遠大的人,反而會被認為不守規矩而遭到排擠和打壓。

然而,創新來自挑戰,源自顛覆,沒有批判和質疑,哪裡會有什麼創新。希望未來年輕一代的探索者要從權威的迷思中擺脫出來,要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人生的夢想和激情,沒有人性的自由和勃發,航天不可能有大的突破。我也很希望SpaceX等民營航天企業對傳統航天業的衝擊和挑戰來得更猛烈些,希望他的行動能夠驚醒夢中人。

除了激情,還需要專註。去過歐美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學的人往往會發現,他們的科研人員似乎比我們要閑的多,基本上不需要在各部門之間跑來跑去,科學家每天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內。而我們的科研人員每天忙得夠嗆,但實際上做的很多事情是不產生任何價值的無謂勞動。這一點上,我們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要向民營企業學習,要把科研人才的精力從繁瑣的辦公事務、複雜的利益紛爭、以及各種人為壁壘中擺脫出來,專專心致志做研究做事。

短短十幾年中,馬斯克做成了PayPal電子支付、特斯拉電動跑車、SpaceX商業航天等幾件大事,未來還將致力於發射4000顆衛星全球組網,研發時速上千公里的超級高鐵,把人類送上火星等「狂想」。有人說,馬斯克一個人活出了別人幾輩子。從馬斯克的成功中,我們也應該看到,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達到多高的頂峰,而是儘可能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們或許永遠沒有機會成為首富,但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歡迎關注春哥專欄「春哥聊天 - 知乎專欄」,和春哥一起聊聊太空探索那些事兒。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 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

推薦閱讀:

太空垃圾大掃除開始,有人用膠水,有人用吸鐵石
燒錢又燒腦的航天事業,到底花掉多少錢?
為什麼要探索太陽系
這些街邊照片顯示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科幻世界
第一隻去太空的貓

TAG:太空探索 | 移民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