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可愛的詛咒」,做回真正和快樂的自己

打開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手邊正好有紙和筆,那麼我們先一起來做個試驗:

參照下面的圖形,不用多麼精美,畫一個能代表你的人形,身上穿著長袍,頭上自帶「聖母瑪利亞」似的光芒。然後開始填字,在頭上的箭頭裡填上你對周圍的人和這個世界付出的精力,或者說是外界對你的評價,長袍里的文字代表你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畫完這個圖,你什麼都先不要做,只是靜靜的看著上一會兒,你感受到了什麼?

可愛的詛咒之圖

我想,僅僅是簡單的一幅圖,卻一定帶給你某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某些意識的覺醒:你展現給別人的,是真實的自己么?你為了討好別人,究竟有多壓抑自己?別人對你的評價(外源評價)和你對自己的評價(內源評價)完全一致么?等等。

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的人:你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對他人總是有求必應,即使是陌生人。而且,一旦你停止這樣做,你就會覺得非常內疚,感覺自己辜負了別人,像是陷入了一種無法脫身的「詛咒」。

心理學家把這些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的人稱為「聖母型人格」,這是雅基?馬森的《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這本書里重點分析的話題。而文章最開始的那幅圖,也是雅基?馬森在心理治療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這些「可愛的人們」,常常把他人的事情和需求放在首位,甚至優先順序都高於自己的身心健康,結果支持了所有人,最終卻讓自己崩潰。開始下面的話題之前,你可以先對照下圖,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被「詛咒」了:

聖母型人格自查手冊

1、期望的牢籠

從小到大,我們都活在別人的期望中:不辜負父母的期望、達到老師的考核標準、滿足上司的工作要求,等等。長久以來,我們已經被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中,而且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事實上,就連想到改變,比如拒絕某個請求,都會覺得害怕。

我們深受這種「可愛的詛咒」的困擾,漸漸迷失了自己,一味的在迎合外界對我們的認可和評價,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們認為,要讓別人喜歡自己、愛自己並接受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事。其中包括:始終有禮貌、讓自己變得有趣、讓別人覺得愉快、不要讓其他人失望、從不說「不」、防止衝突及一切以他人的需求為先等。

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傾向,希望自己被人看作「可愛的人」,心甘情願地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籠中。雖然被壓迫得幾近窒息,卻不想改變,或者說無力改變。「討好他人」的背後,掩藏的往往是對被不接納的深深的恐懼,還有那些尚未顯露出來的對長期單方面付出的怨恨。

這些「可愛的人」覺得,說出自己的需求就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排斥,並失去已得到的愛。於是,他們只得壓抑自己,不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包括惱怒和憤恨,而只在內心深處默默承受煎熬。別人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這些「可愛的人」總是表現出一副和藹可親、笑臉迎人的樣子。

但是,這最終會導致你無法承受,然後憤怒會以一種看似不受控制的方式表現出來,令我們自己及其他人感到害怕和震驚。而「可愛的人」會感覺到別人的抗拒,認為這正驗證了他們的觀念,即別人不喜歡他們發脾氣。於是,這個死循環便無休止地繼續下去了。

2、你也有好好愛自己的權利

通常,「可愛的人」總是把時間、精力、金錢和愛奉獻給其他人,唯獨不給自己留一點點。這些人並不認為自己的精力同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而且可以自行選擇使用它的方式、時間及對象。

關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該怎樣為人處世,很多深深根植於腦海里的觀念源自我們的童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理性思維能力形成之前。於是,我們才會一直傾向於相信那些錯誤的、早就不合時宜的觀念。

如果你在生活中,經常使用「應該」、「必須」、「總是」或「永遠不要」這類詞,那你可能就已經將某一規則變成了「死板的個人規則」。如何逃離這種「死板的個人規則」?雅基?馬森在本書的第六章,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

學學身邊那些強勢的人:聽從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他人的看法,構建維護自我權利的意識。

試著做你自己的父母:給自己那些我們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愛和關心。

學會好好愛自己:認可自己並把自己放在首位,適當照顧自己。

自我肯定法:每天進行自我鼓勵,增加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日三好」日記:每天把你做過的值得稱讚的事情記錄下來,當你遇到困難和自我懷疑的時候,回頭看看日記,可以緩解焦慮並幫你找回自信。

我值得這世上所有的美好:為自己著想,培養自我價值感,努力去尋找能增強趣味感和感官享受的活動。

把一天的活動分為若干等級:將每天的任務和活動按照「消耗級」、「精通級」和「樂趣級」分類,想想怎麼把「消耗級」變為「精通級」或「樂趣級」。

與住在心裡的孩子談一談:當你感到焦慮或害怕時,以一種安慰和鼓勵的語氣告訴內心深處的孩子,你會保護她的安全。

3、敢於讓人失望

如果你過度強求自己去幫助別人,最終也有可能會辜負他們。不如適當地做出拒絕。如果有人覺得失望,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那麼,我們如何學習說「不」?別人的需求和期盼常常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壓迫感,對此,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學會如何更多地說「不」。但是,好多時候我們僅僅就是無法說出「不」,我們應該可以做到,但現實中我做不到,這會讓我們產生徹底的失敗感。

這本書里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因為那些好意思為難你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是的,告別「老好人」,首先要從學會說「不」開始。而有幾個事實和原則你必須要了解:

辜負別人和讓人失望是不同的,你無需對他人的情緒負責。

你不能假設他人的反應。如果你取消約會,他們或許會感到輕鬆,因為他們可能也想要早點休息。

周圍的人可能會要求你變回原來那種「可愛的人」,你要做好準備迎接挑戰。試著堅定自己的信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為什麼要改變上。

少幫忙:靜靜地待著,不要爭著攬事上身。

試著與你信賴的人分享你的脆弱點,尋求別人的幫助,包括精神上和實踐方面的。

這本書不是讓人們放棄對這個世界表達善意,而是鼓勵人們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和自由,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好好愛自己。

但是,改變不是件簡單的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我們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及行為模式通常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固化。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從邁開可控的一小步做起,每次只邁一小步,心裡想著,我們是在勇敢地為自己做一次克服恐懼的努力。

一旦你開始這段旅程,每一步成功都會賦予你權力,並鼓勵你走向新的成功。你可以每次只邁出一小步,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感受。這能讓你看清楚你所有的美好品質、怪癖以及優勢。最終,你將打破「可愛的詛咒」,做回真正的你。

閱讀、思考與分享。
推薦閱讀:

TAG:好人 | 诅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