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營養素,原食來補

生命,尤其是人命,作為一個既非機械、又非電子、超級計算機也怎麼都模擬不明白的超複雜系統,意味著無數的各種各樣的不停歇的化學過程,而這些需要無數的各種各樣的化合物才能進行。這些化合物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們人體能自己製造的;但如此複雜的系統,難免需要很多它無法自給自足的東西——除去之前說過的、提供能量和建材的宏量營養素之外,我們還需要從外界攝入很多其他的東西——雖然量相對來說少多了,但如果攝入不足,會有各種嚴重的問題;而如果充足,我們的生命會進行地很好——這些東西被我們稱作「微量營養素」。

按照是否含有碳氫基本單元,微量營養素可分為有機的和無機的——前者被我們稱作「維生素」,後者則是「礦物質」。

維生素

對於宏量營養素,我們是有大概的意識的:吃每頓飯時,我們好像都知道自己在吃的是糖、油還是蛋白質。然而微量營養素,因為存在感太弱,卻往往在我們的意識之外,也因為此,幾乎每一種維生素的發現,往往都是由於一些人出了一些明顯的健康問題(比如夜盲症、壞血病、佝僂病)——然後我們才不得不去找到那些看不見的小東西(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並從此珍視它們,以至於尊稱它們為「維生素」——「維持生命的元素」。其實對維持生命來說,最重要的是宏量營養素才對,但因為太常見,反而得不到重視——就像我們不在乎空氣,魚不在乎水一樣。

雖然和宏量營養素同為有機分子,但維生素不產生能量——頂多在我們使用能量的過程中幫把手。另外,宏量營養素在結構上經常是成串的(比如蛋白質就是一串串氨基酸),而維生素分子們則獨立獨行,不拉幫結派——因此它們的分子量也相對小得多。

有些維生素能溶於水,有些能溶於油脂,前者就被稱為「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B和維生素C;後者是「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D、E、K。水溶性維生素多見於比較「水」的食物,脂溶性則大量存在於比較油的食物中。

在消化、吸收、循環方面,前者能直接進入血液,也能自由地進入細胞;後者就麻煩多了,需要膽鹽才能消化,而且必須和脂肪一起才能被吸收進身體,然後也只有和脂肪一起通過乳糜微粒、淋巴系統和各種脂蛋白,才能在體內循環,為了進入細胞,還需要藉助特別的通道(細胞膜上某些起運輸作用的蛋白質)。

在儲存方面,水溶性維生素一直在體內流動,如果在血液中的水平一時過高,就會被腎臟過濾出來並排出身體——身體幾乎不儲存它們,除了維生素B12。脂溶性維生素則主要會儲藏在脂肪組織和肝臟中,身體隨用隨取,一般不會隨便排泄掉。所以前者需要經常性地補充,而我們可以一次性地攝入大量的脂溶性維生素,然後很久都不用想起它們。

維生素的命名非常混亂(這也是我們經常搞不懂它們的原因吧),再加上每種維生素又都多才多藝……許多人更是懶得直視了。比如維生素C就一個人(抗壞血酸),而維生素B則是一個大家庭,裡面有很多功能多樣的成員,可以幫助我們燃燒能源的有:硫氨酸(維生素B1)、核黃素(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B3)、泛酸(維生素B5)、吡哆素(維生素B6)、生物素(維生素B7,之前還被稱作維生素H,或輔酶R……);可以幫助造血的有:泛酸(維生素B5)、吡哆素(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9)、鈷胺素(維生素B12,唯一含金屬元素的維生素);而B1、B3、B6、B9、B12還有其他不知多麼廣泛的愛好……

礦物質

和維生素不同,礦物質是更基本的元素——我們需要的就是鐵、銅、鈣本身,而不是它們與其他元素的某些特別的組合。

與動不動就損失、就被破壞、嬌貴無比的維生素相比,作為基本元素的礦物質完全無法被破壞、無法變成其他元素,不管是煎炒烹炸,還是燉煮烤蒸,即使把食物燒成灰,裡面的礦物質都還在,毫髮無傷……但是礦物質的所謂「生物利用率」也還是會變化的,比如植酸會和很多礦物質結合,成為我們不能吸收的化合物;而發酵則會讓蔬菜中的很多礦物質更容易消化;與維生素C在一起時,鐵也能更多地進入我們的血液了……

同樣,礦物質無法被合成,不僅僅是無法被人類的身體合成,也無法被所有的生命體合成——缺就是缺,一旦缺了,各種植物、真菌還有強大的細菌、古菌都束手無策——它們必須從一開始就存在,否則怎麼都無法出現——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們還是只有在恆星這個煉丹爐里才能煉出來的寶貝……

按需求量的多少,礦物質可分為常量礦物質(約在每天100毫克以上,鉀、氯、鈉、鈣、鎂、磷、硫)、必需微量礦物質(約在每天1毫克到100毫克之間,鐵、鋅、錳)、必需極微量礦物質(約在每天1毫克以下,銅、硒、鉻、碘、鉬)、非必需微量礦物質(氟、硼、硅)和非必需極微量礦物質(砷、鎳、釩、鈷——也許還有銀?)。

原食即「補」

好吧,這麼多名詞……也難怪我們不想了解它們——除非身體真的出了問題。但微量營養素的意義,遠不止於能解決某些因缺而來的健康問題;在充足時,它們還能大大提升我們的健康水平,讓我們的身體不斷地從好到更好,讓我們擁有清晰的頭腦和「這才是活著!」的人生。

好吧,你好像已經意識到了微量營養素的重要性,因為你在吃一些片、囊或劑,你在吃各種「善存」和「安利」,你還特別在意哪些食品包裝上帶有「維生素」的字樣,你甚至還了解一些所謂的RDA……

但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世界是如此地紛繁多樣,任何補劑都遠不能在其中顧及到哪怕是基本的細節——只有真正的、少加工的、基本上還處在原初狀態的食物(姑且稱為「原食」)才是微量營養素的真正來源。正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身體這個超複雜系統的超複雜需求,我們需要給它供應另外的超複雜系統——即還沒有被各種食品加工手段簡化、破壞的原生系統——真正的生命體本身,原食。

另外,你一定還聽說過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過量」時都會有毒,但這種情況基本只會發生在我們吃補劑時——用原食來補充微量營養素時,你可以完全忘掉「過量中毒」的概念——這是一個只在工業食品中才會存在的概念。

那麼吃原食,能達到那些RDA標準嗎?

對於所謂的RDA,不要太認真就是。那些推薦量是怎麼來的呢?多數是通過有「控制組」和「變數組」的試驗觀察——但是營養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關係,使得這種「控制」和「變數」的設置只是看上去很厲害而已……還有,有些微量營養素(比如維生素D)的缺乏,可能需要累積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有明顯的效果,這往往是實驗室里觀察不到的(所以RDA中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其實大大低於我們實際的需求量)。最後——當然,那些被試者還都是農工業飲食者……他們並不總能代表人類對各種微量營養素的真正需求。

迄今為止,原始飲食也許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這個不能吃,那個也最好別吃……是的,對於現代人來說,健康飲食的關鍵是「戒」,是避開那些大量存在於「正常」飲食中的壞東西;但除此之外,原始飲食還能「補」,能讓我們獲得真正充足的好東西——在宏量營養素方面,就是無限制的各種脂肪、充足的蛋白質和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在微量營養素方面……

於是,讓我們繼續,逐一了解每一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怎樣達到真正的飲食平衡。

讓我們直面這個無比細節的世界。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n


推薦閱讀:

老人短時間爆瘦不一定就是癌症,還要考慮是否缺乏維生素
維生素走下神壇,究竟有哪些研究結果……
你們大把吃著各種維生素,卻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謊言
准媽媽愛吃酸是怎麼回事
5種寫在了臉上的缺乏維生素標誌

TAG:维生素 | 矿物质 | 食品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