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蜂蜜之#稠和稀#,要我說是沒有定論的
很多商家說自己的蜜是深山採的,粘稠度可高了,能拉絲長如牛毛,那才真、才倍兒好!
要知道。。。深山有一個特點是潮濕啊!植被豐富的地方水分一定多,濕度一定大。
蜂蜜取材完全依賴自然,蜜的釀造脫離不了環境的影響,蜂蜜要和環境達到平衡的狀態就會挺稀,道理類似於被子在潮濕的天氣也會濕濕的。
所以大山裡的蜂蜜怎麼可能拉出飄的絲兒哇......
還有個點很重要。
蜂蜜的波美度高。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專業?
其實它說的是蜂蜜中糖分的濃度高。蜂蜜的波美度高就是蜂蜜中糖分濃度高,並不能代表蜜的好壞呀。
還有以波美度為標準表示蜂蜜的好壞的,這真的不是來搞笑的嗎!!!
這是我截圖的一個淘寶詳情頁的圖,一知半解就大言不慚說以此儀器來判別蜂蜜的真假,我想說:
通常情況下,波美計在15.6度溫度下測定,但平時實際使用的時候溫度一般不會剛好符合標準,所以需要校正。溫度每相差1度,波美度則相差0.054度。溫度高於標準時加,低則減。
總之,就是說要比較波美度,首先要確定溫度,溫度每增加10度,波美度降低0.54。
賣家好多都說自己的蜜波美度逆天42度。好歹先說下多少溫度下測得的、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採得的吧。隱瞞現有不利信息真的好嗎?
把一批不成熟的水蜜變得很稠的方法 so easy~
往裡面添加增稠劑就可以。
增稠劑都是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在不改變溶液中溶質的量的情況下改變溶液的物理性狀,想讓一個水蜜變成波美度達到42、43度或者拉絲很細很長是很簡單的事。
國標也規定了能往食品里添加的增稠劑。
於是,為了提高蜂蜜波美度,添加增稠劑就更肆無忌憚了。。。。
這是未成熟蜂蜜,未成熟蜂蜜也是真蜂蜜,所以我看到那些滴白紙等來鑒別真假的方法,簡直不想說啥了。。。。
真空濃縮也可以。
這其實是蜂蜜行業通用的辦法。
最早的時候大家用熬的辦法來使蜂蜜中的水分蒸發,一經高溫,蜂蜜中很多營養成分就破壞了。後來有了低溫真空濃縮。低溫不會破壞營養,能使水蜜變得比成熟蜜還要稠,變稠後蜂蜜還不容易發酵,一舉三得。
罐子裝了蜂蜜,加熱到不讓蜂蜜營養成分破壞的溫度(通常是35℃左右),使得水分能夠蒸發,然後通過不斷的抽走罐子的空氣把水分帶出。
於是蜂蜜中的揮發性的呈香物質也大部分被帶走了。。。
這就像茶葉,沒有香味,就丟了靈魂。費力把蜂蜜變稠,食用蜂蜜的時候大部分還是舀一勺泡水裡稀釋著喝,蜂蜜從稀變稠又變得更稀又沒味道了。
濃縮後,誰也無法分清它濃縮前到底是成熟蜜還是不成熟的水蜜。
所以,買的原蜜的熱天路途脹開封口、有點酒味真的情有可原。
彩蛋在此:
那在自然環境下自然成熟的蜜能達到多稠?
在南方乾燥的冬季平均氣溫15℃-20℃左右開花的蜜源植物冬柃(俗稱野桂花),能採到的成熟蜜大概在41-41.5度;南方深山夏季成熟蜜波美度能達到39.5度,這時溫度在33℃以上。
要達到42度以上的自然成熟蜜,氣候要很乾燥,意味著自然條件惡劣,意味著植被不能很豐富,意味著這個環境中生態系統簡單。蜜蜂是低等的生物,只能去適應環境,所以它們只會趨向選擇更好的環境去生存發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植物會趨向於選擇其他的授粉方式,不通過分泌花蜜來吸引蜜蜂等昆蟲。
慢慢地,剩下的植物中蟲媒植物就很少了,蟲媒植物少意味為蜜源少甚至沒有。誰會去這樣的地方放蜂采蜜呢?
我講道理,我是大好人。嘻嘻,好人卡?1。這是這個專欄存在的價值,我要堅持寫下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