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明節--我們是這樣消化死亡焦慮的

人類的一個重大衝突

就在於人類「必死」的命運和對死亡本身的焦慮。

對此,人類企圖採用各種策略來否認這種焦慮感。

那些消化有效的方式是人們的成就;

而那些拙劣的消化方式,就成為人們的神經症癥狀。

讓小紅媽媽頭疼的一件事

就是20歲的女兒每周回家

都會帶來一大包的臟衣服

開學前一定要洗好烘乾

再買好返校的火車票

送去車站、隨時電聯

但是最讓她擔心的

是小紅糟糕的人際關係

幾乎每次都會聽到女兒的抱怨

她沒有朋友

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之為

共生關係

共生象徵著母女之間彷彿依然處於孕育狀態

而尋求共生的根本動力

來自於當事人對分離和死亡的焦慮

如果能夠永遠依附於強大的客體

彷彿便能永遠迴避死亡

這是人類否認死亡的一種方式

它在潛意識層面相信

人類將受到某種終極拯救者的守護

在這種保護下

人是安全的

也正因如此

出現了上帝、女媧、佛陀、真主

一系列守護人類的神

人們通過神話

和某種讓人永生的方法

去不斷強化這種被保護的感覺

另一種對抗死亡焦慮的方式

是將自己變成神

讓我們看看海明威和他的聖地亞哥

爭強好勝的人隨著年齡增長

會發現自己和死亡越來越近

可能唯一迴避死亡的方式

就是通過戰鬥來體驗活力

而與大海的戰鬥

則是最豪邁的戰鬥

他說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

可就是打不敗他」

這句話的意思是

人雖然必死

但他身上的某一部分

將會永生

可惜海明威並沒有戰勝死亡焦慮

在他的晚年

焦慮變成了精神分裂

產生了被迫害妄想

最終難以承擔焦慮

選擇自殺

而自殺

實際上也是在死亡中

尋求那一絲掌控感

我們清明節的習俗建立在

相信人死後

依然存在著某些不滅的物質

通過某種儀式化行為

來讓自己儘可能相信

對方還能夠和自己交流

另外

我們通過緬懷先人

來儘可能的在自己心裡

保存住對方的某些品質

最終的目的

都是希望這段關係

永存

——————————

本文為《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讀書筆記

同步發佈於豆瓣:《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筆記

微信公眾平台:tianjinpsy

推薦閱讀:

你們那的中元節(鬼節)是怎麼過的?
《陰陽宅:永遠在一起》——高價墓地的替代方案設計
為什麼清明節會下雨?
在愛人的墳頭哭泣時,你該用什麼接住淚滴?

TAG:清明节 |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