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扒|星巴克的美式為什麼特別苦?
[歷史背景:師承深烘]
1966年,深烘派大師Alfred Peet在舊金山Berkley開設咖啡館。過去在蘇門答臘的產地經驗,使他品嘗到濃厚而強勁的咖啡,並明確了他的深烘理念。Peet所追求的深烘焙咖啡,是使用最好的精品咖啡豆,並呈現渾厚與強烈的苦甘感受。1971年,第一間星巴克在Seatle開業,三位創始人Jerry Baldwin, Gordon Bowker, 以及Zev Sieg,正是Peet的三位學生。由於這三位元老師承Peet,他們對咖啡的烘焙與呈現,自然追隨著師父的流派——重度烘焙。在當時,店內只銷售咖啡熟豆,讓消費者把咖啡豆帶回家,使用法式壓或者是滴濾的方式來品嘗。這樣的重度烘焙,雖然弱化了咖啡豆的產地特徵,但是在很好的烘焙技術的操控下,能夠焦而不苦,呈現很多的梅納與焦糖化反應產物,也吸引了一大票重口味的愛好者。
[商業選擇:關注產量]直至1987年,星巴克現任CEO從三位元老手中將星巴克買下,並借鑒義大利的卡布奇諾,引進了意式咖啡設備,也帶起了意式咖啡(加牛奶)的風潮。憑藉著糖漿與牛奶咖啡對於人們的魅力,星巴克在二十多年內成長迅速,在全球開了將近兩萬兩千家門市。同時,驟增的使用量,就意味著工業化的規模生產變成必然。工業化的咖啡豆烘焙加工,便使得咖啡豆品質,有了明顯的下降,無法依賴烘焙師按照生豆批次、天氣來巧妙地調整。
[風味訴求:奶咖均衡]
加牛奶的意式咖啡飲料本身也成為決定烘培程度的重要考量之一。咖啡的萃取,會隨著烘焙程度的加深,變得相對容易(這裡指的是容易把可萃取物萃取出來),所以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會比較容易被萃取出很多的物質(不只是產地風味喔!!),這些萃取出的物質則代表著濃重咖啡味。也就是說,只有這樣的咖啡豆,在被做成意式濃縮咖啡時,才能夠比較容易地對抗牛奶的濃厚風味,從而讓消費者在一杯奶香濃郁的飲料中喝到咖啡的味道。
尤其,星巴克的杯量基本上是從12oz起跳,如果不使用濃厚的重度拼配,加了牛奶後會出現咖啡過淡的效果,立馬會引來消費者的不安,認為這家咖啡館偷工減料,故意放了少少的咖啡.......
重度烘焙的咖啡豆存在過度萃取的風險,因此星巴克在近幾年,採用了全自動咖啡機取代了咖啡師,為的就是不讓咖啡師有機會搞砸產品。即使全自動咖啡機不小心過度萃取,反正加了那麼多的牛奶,消費者也是喝不出來,這就是星巴克聰明的地方啊!!
[ 應對淺烘風潮 ]
不過,近幾年,星巴克頂不住時下精品咖啡淺度烘焙的壓力,2012年推出了Blonde Roast系列產品以應對市場需求(欺師滅祖啊~),也在同年推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試飲活動,而市場反應如何?星巴克並沒有給過具體的銷售數字,只說了Blonde roast是非常成功的產品線,也撬開了美國市場不喜歡深烘焙的40%。
背負深烘焙包袱的星巴克,巧妙地利用超大的杯量、全自動咖啡設備去遮掩可能的焦苦與過度萃取的危機,所以才能走到現在這樣的國際市場規模,但是,星巴克到底能夠抵抗淺烘焙地域風味到什麼時候呢?
請把問題丟在評論區,我會是不是來逛逛的。
企鵝吃喝指南
有理 有圖 有物 の 美食 美酒 天團!
推薦閱讀:
※詳解手沖咖啡器具-濾器
※Let's Ramen!掃蕩上海23店68碗拉麵,吃出9碗真愛!
※我知道你為什麼不喝茶
※我們去了汕頭,只為讓你看到潮汕牛肉火鍋真正的樣子
TAG:企鹅吃喝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