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減肥不可不知——能量的話題(熱量攝入上篇)

讀完這一章和下一章,會解決你的以下疑惑:n

  • 糖和脂肪究竟哪個更胖人?
  • 蛋白質吃多了會發胖嗎?
  • 喝酒會不會胖人?
  • 紅薯和白糖是一回事嗎?
  • 減肥能不能吃肉?

這部分內容開始講能量,其實就是講熱量。前幾章先講熱量攝入,接下來的章節講運動熱量消耗。減肥的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基礎,減肥無非就是搗騰那點熱量的事兒。

健身和減肥的人們喜歡講熱量,熱量跟能量,嚴格來講不是一回事。但在健身減肥問題中,可以近似認為是一回事。比如100克米飯約能提供116千卡熱量,也可以說能提供116千卡能量。為了符合大家的習慣叫法,以下內容里,都用熱量這個詞。

我們都知道,我們吃的食物,能給我們提供熱量。但究竟是哪些成分提供了熱量?就是以下這4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酒精。對,酒精也能提供熱量,被我們攝取和利用。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都不能直接提供可供人體吸收的熱量。

脂肪和蛋白質好理解,有些人搞不清楚碳水化合物是什麼,我這裡簡單說一下。碳水化合物,其實就是這些東西。

碳水化合物,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我們平常吃的糧食、主食。土豆、芋頭、水果這類東西里,也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另外,我們平時的一個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還有添加糖,比如白花花的白糖,也是碳水化合物。

很多人覺得吃紅薯沒事,吃白糖很可怕。實際上這兩種東西,消化吸收之後,都是一回事。只是一個消化吸收比較慢,一個比較快而已。

食物在肚子里「燃燒」產生能量

我們是怎麼利用食物熱量的?你可能想不到,實際上是讓食物在我們肚子里緩慢燃燒。火爐燒炭,散發光和熱。其實人利用能量,也是靠燃燒食物,跟火爐沒有多大區別。最經典的實驗就是拉瓦錫跟普拉斯用豚鼠做的實驗。在冰熱量計里,豚鼠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跟一隻燃燒的蠟燭一模一樣。

我們都知道,1克脂肪是9千卡熱量,1克糖是4千卡,這個數怎麼測出來的?很多人覺得很高科技。其實際上也很簡單,我們上面說了,食物燃燒跟煤炭燃燒沒有本質區別,那麼想知道食物的能量,辦法也是燒了它。

測量食物熱量的儀器叫「彈式測熱計」,就是上圖那個東西。在密閉空間中把食物點燃,看食物燃燒的熱量能使周圍水套里的水升高多少度,就把食物熱量測出來了。待測食物,就放在上圖的小碗里,用電火花點燃。

卡、大卡、千卡、焦、千焦怎麼換算?

很多人搞不懂熱量的單位,這裡集中說一下。

營養學術語,食物的熱量單位是卡路里(calorie),1卡路里簡稱1卡。1卡有多少熱量?能把1克水提高1攝氏度。這個熱量很小,所以我們平時喜歡用「大卡」。大卡就是千卡(Kcal),1千卡熱量有多少?我們很容易想明白,就是把1升水升高1攝氏度需要的熱量。

還有些地方用「千焦」(kj)作能量單位,怎麼換算?大家記住,1千卡=4.184千焦。

我們現在算食物熱量,都知道1克脂肪=9千卡,1克蛋白質=4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這個係數叫「阿特沃特係數」。關於阿特沃特係數,我們應該知道兩件事:

1,這個係數實際上是個平均值。不是所有脂肪的熱量都是9千卡,比如按照美國權威的食物能量數據,肉蛋類中的脂肪,熱量高一點,大概是9.03千卡。植物中的脂肪熱量低一些,大概是8.37千卡。9千卡,其實是平均值。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情況也類似。比如都是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熱量其實就比澱粉低。

2,這個係數是食物在體內提供的凈能量值。食物在體外燃燒,熱量還要更高。比如蛋白質,在彈式測熱計里燃燒,平均熱量是5.56千卡/克。但吃到肚子里,就只能提供平均4千卡/克的熱量。這是因為食物在體內氧化,總是會有能量損失。

這裡順便說一下「消化係數」的問題,這跟食物熱量也有關係。食物吃進去,人體不可能百分百全部消化吸收。也就是說,食物在消化吸收過程中,不能完全獲得食物里的熱量。

一般認為,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率是97%,脂肪是95%,蛋白質是92%。同樣,這些消化係數,也是平均值。拿蛋白質來說,高纖維的植物蛋白消化吸收率很低,比如豆類只有78%。而肉類等動物來源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能達到97%。

為什麼我們吃的比美國人多,卻比美國人瘦?

我們都知道,美國胖子比中國多。很多人可能覺得,美國人吃的比中國人多唄,其實不對。

柯林·坎貝爾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里有個表,對比了同樣體重的美國人和中國人的飲食熱量攝入和成分。出乎很多人意料,同樣體重的美國人跟中國人,美國人熱量攝入往往要少得多。拿65公斤體重組來說,美國人熱量攝入是每天1989千卡,中國人是2641千卡。2641千卡,比美國77公斤成年男性的能量攝入還多。

還有很多研究也支持這種觀點。有些人說,是不是因為中國人窮,體力活幹得多,所以吃的也多?但研究排除了體能消耗的差異之後,中國人吃的還是比美國人多。

也就是說,美國人比我們胖,不一定是因為比我們吃的多,更可能是食物的成分有問題。實際上,數據顯示美國人的脂肪攝入量是中國人的2倍以上。另外有很多項研究都發現,美國人胖,主要的原因是脂肪攝入過量。

這就是說,食物熱量,不是胖瘦的唯一影響因素。食物成分,可能更能決定我們的身材。吃多少,重要。吃什麼,更重要。下面的內容里,我就告訴大家,吃什麼容易胖,吃什麼則不會。

蛋白質會不會胖人?

我們先說蛋白質。蛋白質容不容易胖人?有些人說減肥千萬別吃肉,瘦瘦的雞胸肉也不能吃嗎?

好多人認為肥胖就是因為食物熱量攝入超過身體消耗,這樣講也不錯。從熱量的角度講,吃肉提供100千卡,跟吃黃瓜提供100千卡,都是100千卡,沒什麼區別。但從減肥的角度講,情況就不一樣了。

每天都是吃2000千卡熱量的食物,A同學吃芝士豬肉漢堡、肥牛火鍋。B同學吃白水煮魚、蛋清脫脂奶。熱量都一樣,哪個會胖?

答案是A同學。B同學不但不會胖,還會瘦。

很多人覺得奇怪,都是2000千卡熱量,怎麼A會胖B會瘦?原因在於,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這三種東西,從熱量的角度講,沒區別。吃進肚子里,消化吸收代謝的過程中,就有大區別了。這種區別,就是很多人減肥失敗的原因。

1,蛋白質消化吸收率本身就比脂肪低,尤其是植物蛋白,更是低得多,前面講「消化係數」的時候我就講過了。

2,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比脂肪高出好幾倍。什麼叫產熱效應?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把食物吃進肚子里,消化吸收這些食物,也要花熱量,相當於給消化系統發工資。另外,食物也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消耗額外的熱量。比如有些人一吃飯就滿頭大汗,渾身發熱。飯不一定多熱,這主要是進食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的。

也就是說,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想要被吸收利用,需要額外消耗大量的熱量。消化系統消化蛋白質,要的工資特別高。

蛋白質的產熱量,大概能達到自身熱量的20%-30%。吃100克蛋白質,只相當於提供70-80克蛋白質的熱量。剩下的熱量都在消化和吸收和利用過程中抵消掉了。而脂肪的產熱效應只有3%-5%,基本是吃多少利用多少。

3,多餘的蛋白質如果想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又要額外消耗25%-40%的能量。瘦肉變肥肉,很費勁。蛋白質想要儲存成脂肪,需要複雜的轉變過程,這個過程也要消耗大量熱量。而食物脂肪想轉化成身體脂肪,就要簡單的多,因為二者都是脂肪。

也就是說,蛋白質吃進肚子里,吸收一部分,浪費一部分。消化吸收利用,又浪費一部分能量。如果有點盈餘,想變成脂肪,還要消耗一大部分能量。所以,蛋白質即便多吃,也很難變成肥肉,除非長期有極大的盈餘。

食物蛋白質的來源,如下圖裡所展示,主要是肉蛋。牛奶因為含水量大,蛋白質含量其實很有限。那麼是不是說,蛋白質不容易胖,肉就可以隨便吃呢?倒也不是,這也要看是哪種肉。因為很多肉,尤其是紅肉,比如豬牛羊肉,脂肪含量很高。吃蛋白質的同時,也吃進去大量脂肪。

脂肪含量比較低的肉類是:大部分魚肉、蝦蟹貝肉、雞胸肉、兔肉。雞蛋的話,脂肪都在蛋黃裡面,能達到每百克28克。蛋清則基本沒有脂肪,幾乎只有蛋白質和水。

所以,減肥可以吃肉,但關鍵還看吃什麼肉


推薦閱讀:

低鹽飲食那些事兒
我國古代是怎樣製糖的?
菠菜比傳言要有營養的多,吃起來吧丨IN食刻

TAG:健身 | 减肥 | 运动 | 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