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是這樣的啊!》
小時候聽親戚講白雪公主,講到後來說:「就這樣,公主被王子吻醒了,兩個人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我聽了點點頭,然後開口道:「嗯,白雪公主嫁給了王子…王子以後會變國王對不對?」
親戚回答:「對啊。」我若有所思,繼續道:「那白雪公主就不是公主了,就是皇后了對不對?」親戚有些不耐煩,但依舊耐著性子道:「是啊。」我想了想歪著頭問:「所以,要是以後有比她漂亮的女人出現,她也會用毒蘋果毒死她么?是不是每個白雪公主最後都會變成皇后啊?」親戚:「……」
後來又有人給我講烏鴉喝水的故事。說「一隻烏鴉口渴了,飛到井邊找水喝,可是井水太深,烏鴉喝不到水。機智的烏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往井裡面丟石子,水慢慢上漲,烏鴉終於喝到水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打斷道:「我知道我知道,烏鴉的翅膀是擺設!!它都不會飛到井裡喝完水再飛上來的!烏鴉真傻啊!!」「……」
後來再大一點,有人講《三國演義》講到草船借箭的故事。我問他:「萬一當時飛過來的是火箭怎麼辦?」那人和我說:「不會的,諸葛亮料定魏軍不敢隨便放火箭的。」「為什麼?」「他就是知道啊!」「那也就是說諸葛亮什麼都知道唄?」「對。」「哦…那他還跟著劉備?」「……」
上學時候讀鄒忌諷齊王納諫,一直有個想法盤桓不去。為啥齊桓公聽完鄒忌說的話第一反應是「善。「(你說得對)而不是「我想見下徐公。」明明感覺徐公帥才是上文的中心思想啊。
再歲數大一點,老師開始說我想法古怪,不按照課本上的標準答案來。我就問老師:「大作家寫作時候身邊是不是都有人記錄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想法?」老師說:「為什麼這麼說?」我說:「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大家都如此肯定他寫某段話的時候一定是那麼想的呢?」老師:「……」
我以為世界上有很多事都不該是這樣的啊!但是偏偏又是這樣。想來想去,可能原因就是——人們希望它是那樣的。
像是只有灰姑娘能穿上的水晶鞋(全國那麼多姑娘難道就沒有一個腳和她一樣的?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認為灰姑娘的腳是畸形_(:з)∠)_),像是美女與野獸中解除詛咒的野獸變成了王子(難道就不能一直讓他是野獸么?這個故事難道告訴我們光有錢你撐死了是爹,有錢有顏才是老公?);
像是最終被弔死的艾絲梅拉達(難道就不能讓菲比斯救下她么?再怎麼光鮮的女人,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往往是你不屑的那個加西莫多);像是最後變成泡沫的小美人魚(難道就不能讓王子認出她么?這世上總有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的東西,比如愛情);還有很多很多….
有時候我常常想,很多人喜歡神話喜歡童話,喜歡傳奇和經典,因為他們都表現極致,觸動人心。可是不該是這樣的啊!從此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這句話是很多故事的結尾,卻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很多故事總是在罪惡發生之前打上完結的標籤;在愛情變質之前釀造悲劇使得愛情永駐,在幸福來臨過後撕碎美好;給愚蠢賦予智慧,而讓智者大智若愚;在我說願意之後,再也不提盼了整整一個世紀的那句「我也願意」。
推薦閱讀:
※致知乎主機遊戲話題的各位答主們 —— 我的一點想法與建議
※《重構》--- 重構原則
※再送一本《數論基礎》
※讀書005《局外人》
TAG: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