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減肥這個事兒,傷心歸傷心,但是不要被忽悠了
唐代以胖為美,但如今時過境遷,楊貴妃式的胖美人早已不吃香了。我們現在肯定更喜歡魔鬼身材。開始對此又有多少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呢?
可以設想,有多少豪言壯志在念想著「減肥」之中蹉跎了下來呢?借著最近熱播的「奧利司他」廣告,有些話應該明白了說,以免混淆視聽。
如何確定身材狀況?
媒體里最為常用的肥胖衡量指標稱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平方米)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公斤,那麼他的BMI=68/1.75的平方=22.2(千克/平方米)。
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公式真正興起於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頒布的《亞太地區肥胖及意義的重新定義》,其中直觀地將正常體重BMI界定為18.5~22.9,超重23~24.9,Ⅰ期肥胖25~29.9,Ⅱ期肥胖大於等於30。一般生活中,可以用下圖來查詢:
但是,這個指標其實只是一個寬泛意義上的衡量指標,事實上很多現代研究認為它誤導作用非常明顯,具體表現為:BMI對人體的脂肪分布情況其實是沒有任何預測價值的——我給個極端示意圖,讀者諸君就好理解了。
這什麼情況?——BMI表明,全身腱子肉的健美運動員和堆滿脂肪的胖哥哥竟然沒有差別!!
所以目前比較科學的手段是在BMI的基礎上,結合體脂率和腰臀比這些參數來進行解讀。體脂率現實生活中不容易推測(除非利用專門儀器),而腰臀比由於相對直觀(一把皮尺搞定)且在科學上有依據——脂肪最易堆積處即腹部——因此,應用十分廣泛,以下是兩張圖片,可供讀者諸君消遣:
在利用以上工具綜合評估以後,我們現在終於可以和肥胖正面過招了。臨床上如何認定肥胖?
一般臨床說的肥胖和「減肥」概念下的「肥胖」有著很大不同。如果簡化我BMI指數,則只有BMI 25以上的情況才會被認定為「肥胖」,什麼概念呢?按男性平均身高1.75米,其體重應該至少達到78公斤才有可能被認定為「肥胖」(結合腰臀比和體脂率),在女性,平均身高1.62米,則體重應該在65公斤以上了。
預計,看本文的讀者諸君中,真正的「胖紙」應該是不多的。當然中國人的整體數據卻並不樂觀,2011年的調查顯示,國內肥胖率的已經接近了20%。
話說回來,實際上在符合上述「肥胖」標準的人群中,亦非所有人會被醫生要求接受系統的——運動+藥物+手術——治療,一般「肥胖」,多半只是會被要求注意鍛煉和改善生活方式。而這兩種早已證明十分有效的方式,卻萬萬是最多胖紙所無法做到的,他們寧願嘗試各種離奇古怪的方式,要麼吃藥、要麼抽脂來達到目的,也不願意/沒毅力邁開腿、管住嘴。
想一想也是,哪裡有這種好事呢?吃片葯就能解決問題?太美了吧,沒有一點和我們慘淡的人生類似好吧?!胖紙在、害怕變成胖紙的非胖紙在、企圖吃片葯搞定肥胖的人在,那麼減肥需求就在,結合日漸高啟的肥胖率,減肥市場絕對是個超級大市場,各路公司當然都是垂涎欲滴的!
」減肥「藥物小傳
如果仔細檢索資料,可以發現,所謂的減肥藥物其實並不少。2013年FDA一口氣批准了2種肥胖症藥物,即芬特明托吡酯(芬特明_互動百科)和氯卡色林(Lorcaserin);加之之前早已獲批的奧利司他(奧利司他_百度百科)和曾批准但已禁用的減肥藥,如西布曲明(西布曲明_百度百科)和芬氟拉明(芬氟拉明_百度百科),以及此外尚有的一些對體重可產生影響的藥物(但是從來沒有獲批用於「肥胖症」),如甲狀腺素、二甲雙胍、調脂葯。這樣算來廣泛意義上的「減肥藥」並不少。
細心的讀者諸君應該注意到了,我上文所述乃是肥胖症藥物,而非減肥藥物,兩者的差別很重要,這裡的含義是,此類獲批的藥物的適應症是「肥胖(症)」,而不是用於「減肥」,雖然結果可能一致,但是其適用人群是完全不同的。
也許大家以為摳字眼毫無意義,但是我依然要說明的是,此處並非文字遊戲而是有實際臨床意義的嚴肅論證。
我們知道,藥物的獲批有賴於臨床試驗的實施,而臨床試驗的對象——基於成本和嚴格控制藥品用途(適應症)的角度——必須是實實在在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譬如肥胖症患者。換句話說,試驗結論的得出(效果好/差)是基於特定對象(肥胖症患者)的,如果用於超重患者,由於人體環境的極大不同,會不會導致效果不佳乃至於意外,都是存在概率大於適應症患者的風險的。
好了,再回來看看這些肥胖症藥物。實際上,所有獲批相關藥物的試驗數據和實際效果其實都不怎麼令人滿意。這裡的原因也好理解——肥胖的本質其實是脂肪堆積,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宏觀上藥物缺乏特定的標靶(不可能對所有脂肪細胞來一次攻擊性」化療「,得不償失),那麼藥物作用的思路就必須從微觀上考慮——脂肪代謝通路、或者從病因上考慮——脂肪攝取、脂肪消耗。
上述微觀思路也是目前主流減肥藥的分類方法:
1. 食慾抑製藥
2. 增加能量消耗的藥物3. 抑制吸收的藥物4. 其他(指一些對體重可產生影響的藥物)
但是微觀思路也有問題,也即微觀的放大效應,讀者諸君盡可以理解為人體的」蝴蝶效應「,其後果就是風險收益比難以控制,如造成一系列併發症,而這正是目前獲批肥胖症藥物的副作用,也是退市產品退市的主要原因,例如:心臟瓣膜損傷、血壓升高,不一而足,上文連接可以提供關於此的更多信息。也是因為上述原因,近年來被FDA在臨床試驗期就槍斃的肥胖症藥物也有不少,典型的如可導致抑鬱症和自殺傾向的Acomplia(利美納班)等。
對於目前在市銷售的藥物而言,上市後評估報告(用於擴大使用人數後繼續評估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它們今後的走向——是淡出市場還是勒令退市?可以拭目以待。
目前臨床對肥胖症治療的共識是:不抑制食慾、不引起腹瀉、減輕體重而不降低體力。就這個要求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希望最大的藥物是「增加能量消耗的藥物」,但是全都沒有進入臨床使用。
奧利司他的前生今世
因為最近國產奧利司他廣告的狂轟濫炸,有必要特地說一下這個藥物。
首先,這個廣告,我感覺可能違反了《藥品廣告審查辦法》(局令第27號),存在明顯的誤導/誘導性。我又仔細查看了百度詞條,也發覺存在明顯的利益相關性論述,隨後再求助SFDA,果然信息全面程度弱到無話說,那麼只有請來FDA和pubmed來背書我的論述了。
其次,來說說奧利司他的前世。這個藥物在國內的前身即羅氏的賽尼可,在」胖友「中知名度非常高,但是目前已經停產了。停產的官方原因是藥物原料專利到期導致競爭激烈。這種說辭當然是避重就輕嫌疑的。實際上,賽尼可自從被FDA和EMA批准上市以後,就一直承受著各種專業機構的壓力,有實驗證明該葯可導致結腸內表細胞生長異常和其他一些副反應,如FDA曾經書面警告過的肝功能損害等等(因此國外的仿製品——GSK的Alli——的有效成分,奧利司他,僅為賽尼可的一半)。因此,美國公眾消費者組織(Public Citizen)一直要求FDA從市場撤回賽尼可。
而在有效性上,奧利司他也沒有什麼可以特別誇耀的地方。薈萃分析的結果表明,同樣在採用生活方式減重策略(飲食控制和鍛煉)的情況下,相比不服藥者,服藥者不過是1年內多減輕2-3公斤的重量(Long-term pharmacotherapy for obesity and overweight)。如此想像一下,竟然還有」胖友「不惜為買到已停產的賽尼可走非法途徑,花費好幾千買葯,還不如多運動,少吃點呢。
說回廣告,其不妥之處在於過分誇大奧利司他的效果,同時暗示本品旨在用於」減肥「,這個說法和本品適應症實際是肥胖和超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就此我上文已有闡述,不再說明。
需要另外強調的是,作為賽尼可的奧利司他在絕大多數國家內是處方葯,只是作為才在美國和歐洲境內被允許作為非處方葯銷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lli中有效成分奧利司他的含量僅為賽尼可的50%——換句話說,副作用會有顯著減輕。我不太清楚國產奧利司他的有效成分如何,但是作為一種頗有爭議且前身是嚴格處方葯的」減肥「藥物,似乎不應投放電視廣告。否則,有可能演變成諸如」左旋肉鹼減肥法「之類的鬧劇,何況前者還有可以驗證的嚴重副作用。
結語
減肥,更多的是對個人自制力和意志的考驗。管住了嘴,保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體重增加也就是個紙老虎了。實際上,大多數自己以為的「肥胖」遠沒有達到需要醫學干預的階段,這裡面充斥了太多的商業噱頭,無非是利用」減肥「為噱頭來推銷產品,這個是不道德的行為,值得警惕。
當然,普通人若妄想一種神葯就能輕鬆減肥,那也真的是太扯談了!
推薦閱讀:
※【元素家族——連載66】氟化工(二)氟利昂的前世今生
※提升科學素養,然後繼續站隊?——來自氣候變暖議題的證據
※一起來聊一聊元素周期表(正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