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

其實早些年,我是想以紅酒入門的。但是想到那些複雜的地名,葡萄種類,酒廠,七七八八的相關知識要記住,多少有些反感。我只是想喝酒而已,於是這事一直拖著。一直到了某次,和朋友去附近的酒吧小聚,聽酒保點了「深水炸彈」。那次我3分鐘內喝掉3杯伏特加。第一杯是典型的深水炸彈,伏特加兌扎啤。第二杯伏特加加冰塊。第三杯純飲。那時很純粹,就覺得伏特加入口時,滿口的酒精味,倍爺們。又喜歡微醺後的曖昧,那次以後,就愛上了伏特加。

一般伏特加的度數都是50上下,我的入門起點也就定在了50。其實我是沒有夜生活的人,無論交際圈的還是工作上的應酬能推掉的推掉,能應付的應付,這之中毫無樂趣。因此在鮮有的應酬中,也沒喝到過好酒。後來在某處知道了scotch。記住scotch只因為蘇格蘭,我是很喜歡蘇格蘭的,蘇格蘭的高原,蘇格蘭的風琴,蘇格蘭的巨劍,玩全戰時優先選擇蘇格蘭。但那時對scotch依舊毫無概念。

因此從我入手第一瓶scotch開始至今,都還未滿一整年。第一瓶scotch,是去年年底的事,那時酒仙網打折。我買了一千多的酒。那時scotch就像我心愿單上的單品一樣,記在那兒卻又總是忘記。借著那次打折的機會,我就入了非常經典的入門級的 Glenffidich 12yo。因為它最便宜,而且酒身好看。

後來才知道,這不僅是上天的安排,也是 Glenffidich 的小心機。Glenffidich 對市場對位非常的清晰,是英國本土scotch中最與時俱進的品牌。因此無論從網站,從社交媒體,從酒瓶,從商標設計甚至從價格上,完完全全為新手量身訂造。而且為了讓初心者更容易進入scotch的世界,還不斷推出增加各種果香、蜂蜜的口味。真的是用心良苦。在廈門只要是有賣scotch的咖啡廳,就一定是賣Glenffidich 12yo,跑不掉。

那次抱著「估計很難喝的心態」去嘗試的。因為為數不多的洋酒經歷,都是應酬的場合下的記憶,那時一提到洋酒,身體就本能地聯繫到宿醉、嘔吐、反胃。那時在想「估計我不好這口」。但當Glenffidich 12yo入口後,意外地驚喜。入口柔順,不辣不沖。因為提前做過功課,努力尋找特別的果香味,可惜沒什麼經驗,並沒特別發掘出來。但是scotch口味的層次感,給我留下特別深的回憶「這是一瓶很好喝的酒」。從那以後我開始了每個月買一瓶scotch的生活。

至今,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沒錢還死要買酒的吊絲」。和做酒或土豪的朋友不同,手上沒多少錢,這也也要花那也要花。尤其對買酒這種完全額外的開銷,都是省出來的。於是練就了我勤儉持家的買酒技能。因為對價格格外的敏感,至今也只喝過最多16yo的scotch。還好scotch不是以年份一刀切的酒,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酒廠,用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木桶釀出來的酒,即使是一家也是口味萬千。夠我把玩好久好久。於是我給自己定下最近5年的目標「專註 Islay的泥煤」。

(朋友的朋友,看照片時我心理一艹,md夠我慢慢喝一整年。)

說道泥煤我得感謝Benriach,是它帶我入門,雖然賣我的價格特別啃爹。這個Benriach,這是個94年的新牌子,就在Longmorn家對門。其實它的酒廠1890年就建立了,直到1960-1970年進行了擴建,一直給芝華士供應基酒。MJ對10yo的評分在70。如果是按指南採購的話,估計要很多年以後我才會留意到它家。

但是Benriach泥煤朗姆換桶12yo的香氣,真的是贊。第一次開瓶時,泥煤味撲鼻而來。後來我將酒杯放在床邊的桌上,隔天醒來,滿屋子的泥煤香味。就是從這之後起,我開始專註收Islay的泥煤。

這一收也快10瓶了。開都沒開,Macallan 12yo都還沒喝完。

Scotch的入門,其實就是多喝。喝的多了,才知道味道的層次感區別在哪裡。Scotch和Perfume很像,品鑒體系可以是一樣,前調、中調、尾調。不同的cask,不同的小麥、不同的泥土都孕育著不同的香味。

多喝吧,親自買幾瓶對比著喝才能慢慢感覺到它的樂趣。

不過我還是堅持,scotch是一個人獨自品味的浪漫。

推薦閱讀:

威士忌信息圖
The Glenlivet:兩個70後IB的試飲筆記(G&M Smith's酒標與Hunter Laing the Old Malt Cask系列)
SMWS香港分會槍文

TAG:单一麦芽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