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成為自由職業者

我是自由職業者,時間上相對靈活,所以可以這月去台灣,下月去新加坡,這個月閉關讀書,下個月閉關寫書,時間基本由自己支配,有些人就很羨慕我,感覺自由職業相當好,詢問我,他們是否也可以成為自由職業者。

這個沒有一定的答案,有些人,我因為了解,所以可以直接給出結論,而有些人,我不了解,也不貿然建議,我只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作為參考,至於自己適合不適合,最終,仍要由自己判斷。

1、 自由職業者需要更強的剋制力。

很多人認為,自由職業者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生活,這看起來是正確的,但是,必須要很強的剋制力才能完成。很多自由職業者往往在失去環境約束後,做不到自我約束,比如從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進入生物鐘紊亂的自由生涯,每天的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這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其實都是很大的損傷。

要想獲得並長期擁有自由,其實背後需要有強大的自律力量,包括抵制外界的誘惑。舉例如:在正常上班情況下,考慮到次日要上班,其人可能不敢太晚睡覺,但如果想到反正也自由職業了,大不了第二天補覺,於是肆無忌憚地睡晚,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形成很大麻煩。

我個人基本上是按正常時間作息,偶然有晚眼、晚睡,但都是偶而,不是常規。而且晚歸一定是由於特殊原因,在2012年度,我只有兩次類似行為,一次未超12點,一次超12點,都是因為外地朋友來深,機緣難得,所以破例,但破例不等於形成慣例。

這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有些人的意志力本來薄弱,也未必能夠挑戰自己成功,所以需要三思。

曾遇到過一位女士,在家自由職業了半年,發現情況不妙,自己無法管住自己,於是趕緊找了份全職工作。

2、 生活能力。

自由職業者有很多種,對於其他人我不太清楚,個人觀點,生活能力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方能照顧好工作。

固然可以請鐘點工、廚師等,但是,請不要忘記,多一個人,就需要與其打交道、溝通,是否請人做事,要看效果等各方面因素來定,請人做事有時候省力省心,有時候反而費力費心。

3、 經濟條件。

不上班不等於不工作,我熱愛工作,不能容忍自己無所事事的狀態。

當然,我工作的範圍比較廣泛,包括一些興趣也算在工作範圍內,如旅行,因為我的旅行與其他人不同,別人可能只是看風景,而我會在旅行之便順道拜訪一些企業,為培訓、寫書、諮詢等積累素材。換言之,我幾乎打通了所有我要做的事情,做一件事可以同時產出數種效果,這是一般人所達不到的。

我在離職後頭半年內,並無經濟收入,靠存款生活。工作20年,且第一份工作是在銀行,自然也受到銀行熏陶,在儲蓄等方面比較看重,而且我是意識獨立的人,自大學畢業後,就未伸手向家中要過錢,這種獨立意識和銀行環境都促使我在理財方面早做了些準備,且,身為大公司中層管理者,薪資也還勉強可以,起碼夠我用了。當然,這些所謂的理財等,事實上也不值一提,因為在股市方面可謂大敗虧輸,至今不能解套,但心態好,不看、不管、不著急。早在離職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基本上,如果完全沒有經濟收入,依我的日常支出,三年都是沒問題的,有備無患,謀定後動,做事情不衝動也是我的原則。

在經歷半年的逍遙後,本年度才開始接培訓和其他工作,這些會帶來收入,而我對生活原本要求不高,所以可以優遊度日,這個說起來的確就是這麼簡單,但要做起來,或者換個人,未必容易。

個人感覺,虛榮心強、物慾強的人,在經濟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不宜成為自由職業者。

4、 技能。

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往往需要具備一技之長,如果連相應的技能都不具備,就貿然自由,那很有可能,連養活自己都無法做到。

這個技能,要看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大公司出來的人,技能往往不全面,因為大公司講究協同作業,一件事情,需要流程上的不同人、不同環節來完成,一個人所會的事,有可能就是一個環節,這要放到社會上,未必管用。

所以在成為自由職業者前,最好能夠盤點一下自己具備的技能,做些準備。

很多人認為,會寫字就可以,可以出書,這是很大的誤解。

以我的切身體會,出書通常是不賺錢的,除非是銷量上十萬的暢銷書,但要做到十萬,殊不容易。

書是一個通道,可以積累名氣和打開培訓、諮詢等市場,我所出的幾本書,銷量都還不錯,單只書籍方面,相比投入,可以說盈虧平衡,若論到名氣和其他,那也還是賺了,但若希望帶來直接、大量的現金流,那不現實。另外書籍也要看種類,有些書天然不具備暢銷條件,甚至可能需要賠錢出書。

至於培訓,在企業內部的培訓和專業培訓師,又不相同,前者,來聽的人都是同事,大家恪於面子,往往也給好評,社會上的培訓,學員未必買單。

5、 個人品牌。

不得不說,在企業的身份,容易給人錯覺,以為別人和自己交往、尊重,都是因為自己這個人,而不只是因為所在企業。但事實上,可能並不是這回事。

通過社會化媒體矩陣,樹立起個人的品牌,即使不拿名片出去,也有人知道自己,這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6、 關於離職準備。

很多人一衝動就離職了,離職後就後悔了。我的建議是:想好,走出去,就不回頭,而且這個想,要考慮諸多方面。

A、家庭方面。

我離職家裡人是反對的,不過我反正是一意孤行的人,離職後家裡希望我回山東,我也拒絕了。因為山東沒有我喜歡做的事。坦白來說,能夠抵受住家庭壓力是最難的,因為,社會上的敵意容易消解,但是來自愛的壓力,反而容易讓人妥協。

B、經濟條件。

前面已經說了,補充一點是還要考慮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支出,這種支出往往非常突然,而且大額,考慮了,有可能不發生,但危險性總是有的。所以原則上來說,除了日常支出外,還要考慮保險等。

C、心理素質。

從全職成為自由職業者,會面臨一個身份落差、關係落差。當然得承認這個社會是現實的,不在其位,不得其利。有些人誤認為在位時獲得的友情是真摯的,所以不能承受對別人不再有用時別人的冷漠,而我對這些早就看得淡然,所以離職後失去一批朋友,從心理上沒不適感。而且當別人問我做什麼的時候,我直接回答:無業游民、職業混混。就是說:除非正式場合,基本不太顧及所謂面子問題,自然輕鬆。

D、身體素質。

這個也很重要,沒有過硬的身體,不要說容易發生意外(如大病等),也不易抵抗自由職業的壓力。我是因為生活壓力小,所以敢於挑事情做,而如果生活壓力大的話,可能不會有這樣的自由選擇,比如有的培訓講師,一月要講22天的課,這就很恐怖。職業培訓師工作對腰、膝、喉的傷害都是很大的,還要考驗身體對出差的適應能力。比如我挑床,在外往往睡不好,這就是很麻煩的事。比如有培訓師因為空中飛人的生涯,起落太頻繁,耳朵受不了空氣氣壓,導致耳疾。

如果想要離職,最好先做一下體檢,最起碼大的身體機能不能出現問題,另外還要考慮未來的精力曲線,因為任何人事物都有生命周期。

在不了解一些事物的時候,會有神秘感以及盲目的樂觀——所謂,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挨打——往往心生憧憬,但事實上,現實未必和想像一樣。

三思而行,行而不悔,承受一切結果,不管好與壞。這是我個人的行事原則。別人問我,我按照自己的體會,盡心給出答案,但是是否適用,我不敢保證。請自行決定、自負結果。

【推薦書籍】

  1.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了解自我,發現自己的才幹,明白自己的方向是什麼,喜歡的,並不等於是擅長的,感興趣的,不見得能夠安身立命。

  2. 《狗日的工作:知識社會的職業選擇與個人自由》,這本書配合《現在,發現你的優勢》一起,採用裡面的SIMS方法,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剖析,找清方向。重點在三四章。

  3. 《個人品牌50》,湯姆?彼得斯作品,益於幫助樹立個人品牌,通常來說,一個擁有個人品牌的人,更容易成為自由職業者。由於這本書已經在網店無售,所以可以在當地圖書館或孔夫子舊書網尋找。

  4. 《精力管理》,自由職業者更要做好精力管理,"我們生活的最終衡量標準不是我們在這個星球上待了多長時間,而是我們在屬於自己的時間上投入了多大的精力。"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曾經再版為《全力以赴》,但現在兩本書都在網上書店找不到了,我曾經整理過一個電子版精力管理_蕭秋水整理.pdf,可以下載閱讀,如果有新書上架,還請大家支持正版(我自己買過多本《精力管理》送人,目前手裡還有一本)。

推薦閱讀:

TAG:自由职业 | 职场 | 职业规划 |